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船重工董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st船舶股票不
9月3日晚间,中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ST船舶(600150)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原因,董事吴永杰和公司董事、总经理孙云飞近日分别向董事会递交了书面辞呈,辞呈自送达本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ST船舶称,该二位的辞职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依法规范运作,也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经营发展。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尽快补选新任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该两位高管的同时离岗并非事发突然。早在8月21日,中船集团“兄弟”公司中船重工便发布消息称,公司在当日召开的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上正式宣布了中央关于中船重工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吴永杰任中船重工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在中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为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提升造船行业国际竞争力,国资委于1999年对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进行了重组,由此分拆出了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两大集团。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造船产业国家政策扶优扶强,目前该两大集团已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第二的造船集团,实力雄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关于南北船合并的消息也一直盛传,两大集团频繁的人事交流也一直让人浮想联翩。
资料显示,在吴永杰调任“北船”之前,南北船之间已进行过两次瞩目的高层对调:2015年3月,时任中船集团董事长胡问鸣平调任“北船”董事长,中船重工副总经理董强升任“南船”董事长;2018年6月,在国资委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座谈会后,时任中船重工副总经理的杨金成又调任“南船”总经理,同时晋升副部级。
目前,关于孙云飞的任职暂未有相关的公告。据悉,孙云飞目前已赴另一央企工作。此次上市公司两位高管的工作调动均属正常调动。而针对备受关注的南北船高管对调问题,中船集团方面表示,两大集团目前已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深度,携手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载人潜水器南海海试是否圆满成功?
6月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的乘客下潜,其中82岁的汪品先院士,乘坐“深海勇士”下潜至1400米,成为世界下潜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显示出潜水器优秀的实战能力、以及潜器团队高效默契的合作能力。另外,本次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的圆满成功,也为“深海勇士”11月前往西南印度洋进行海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深海勇士”号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展西南印度洋科学考察,为检验装备性能,积累相关经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南海海域模拟西南印度洋科考地点的海洋深度,进行了多个潜次的大深度下潜作业。
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杨申申:我们计划进行4到5个潜次,在3000多米的地方,对潜水器的状态再次确认一下。锻炼(工作人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进行潜水器的坐底、取样、以及整个潜水器的操纵的过程,来为我们年底进行西南印度洋大洋中脊的海底热液区的科学考察积累一定的经验。
来源:央视新闻
首艘国产航母是自主研制吗
央视播出了《前进吧,中国航母》的报道,向大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历程。
报道中提到,首艘国产航母的零部件100%都为国产,数量超过上千万个,生产这些零部件的主要配套设备总量超过上万,全国的配套厂家总共是532个,军工系统的企业120家,占22%,其他企业、院校占77%以上;建造过程中,每一天有3000多人上船工作,总计参与人数有5000多人,这些人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厂家院所,来自全国各地,要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完成系统与系统的对接,区域与区域的连接,供需与供需的衔接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在节目中,主持人代表网友向中船重工副总经理杨金成提问:首艘国产航母的外观和辽宁舰长得太像了,是不是仿制呢?
杨金成表示,一型军舰整个研制过程大上可以分为:设计、建造、配置。首艘国产航母是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和全部的设备装备制度配套。虽然首艘国产航母的外观和辽宁舰长得很像,但却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的。他举例称,比方说我们的国产航母航行性能,如舰机适配性、电磁兼容性、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别于辽宁舰,都是通过我们的自主设计来达到最符合中国需求的目的。
中船重工航母首席专家段宏说,国产航母和辽宁舰形似而神完全不似,国产航母在自主研制过程中,需要突破很多技术,包含了很多系统,有总体系统,也有分系统。每个项目里都有需要攻破的瓶颈技术和关键技术,这也是这艘国产航母在我们国家研制事业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中船重工大船集团部党委书记王长海介绍到,这艘国产航母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建造航母。在辽宁舰之前,中国确实没有能力生产国产航母的核心零部件,这也是多年来我们的航母梦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配套,中国已经具备完全生产国产航母建造的配套设备。
在谈到阻拦装置的研制时,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副所长卢永锦表示,阻拦装置是保证舰载固定翼飞机在航母上安全着舰的关键设备。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三个国家掌握这项技术。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给舰载机施加一个特殊的阻拦力,使得舰载在陆上需要1000米左右才能停下来的距离,变成在航母上不到100米,在几十米的距离就能停下来。从这些要求来看,阻拦装置的研制难度非常大。而现在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都把它作为国家的核心机密,不可能给中国。就算给中国了,我们也不一定敢用,因为它的危险性太强,所以必须自主研制。今天,阻拦装置的研制成功,是国内科研人员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得出的成果。
中国化工集团海洋化工研究院执行董事总经理王波则介绍了航母的防滑涂料的研制。据他介绍,航母与其他水面舰艇的区别之一,就是起携带有大量的舰载机。这些飞机要在甲板上实现停得住,短距离飞得起、降得下对甲板的要求是非常特殊的。现在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就是在甲板上进行防滑处理——涂上一层甲板防滑涂料。甲板防滑涂料作为航母建设的众多集成技术之一,国外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这些技术无法引进,这决定了中国只能自主研发。这种涂料在攻关的过程中,也在路上进行了近万次的舰载机起飞、降落实验,积累了完善的数据之后,在确保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才在航母上进行应用。在整个近10年的研制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拥有技术产权的集成,防滑涂料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让大家为国产航母的建造而感到自豪,相比其他的航母国家,作为第七个拥有航母建造能力的国家,中国航母来得的确有些晚了,但中国也是幸运的,幸运的开始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关于《中船重工董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