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专家名单

2022-09-10 19:45 点击:69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船重工专家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首艘国产航母是自主研制吗

央视播出了《前进吧,中国航母》的报道,向大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历程。

报道中提到,首艘国产航母的零部件100%都为国产,数量超过上千万个,生产这些零部件的主要配套设备总量超过上万,全国的配套厂家总共是532个,军工系统的企业120家,占22%,其他企业、院校占77%以上;建造过程中,每一天有3000多人上船工作,总计参与人数有5000多人,这些人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厂家院所,来自全国各地,要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完成系统与系统的对接,区域与区域的连接,供需与供需的衔接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在节目中,主持人代表网友向中船重工副总经理杨金成提问:首艘国产航母的外观和辽宁舰长得太像了,是不是仿制呢?

杨金成表示,一型军舰整个研制过程大上可以分为:设计、建造、配置。首艘国产航母是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和全部的设备装备制度配套。虽然首艘国产航母的外观和辽宁舰长得很像,但却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的。他举例称,比方说我们的国产航母航行性能,如舰机适配性、电磁兼容性、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别于辽宁舰,都是通过我们的自主设计来达到最符合中国需求的目的。

中船重工航母首席专家段宏说,国产航母和辽宁舰形似而神完全不似,国产航母在自主研制过程中,需要突破很多技术,包含了很多系统,有总体系统,也有分系统。每个项目里都有需要攻破的瓶颈技术和关键技术,这也是这艘国产航母在我们国家研制事业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中船重工大船集团部党委书记王长海介绍到,这艘国产航母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建造航母。在辽宁舰之前,中国确实没有能力生产国产航母的核心零部件,这也是多年来我们的航母梦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配套,中国已经具备完全生产国产航母建造的配套设备。

在谈到阻拦装置的研制时,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副所长卢永锦表示,阻拦装置是保证舰载固定翼飞机在航母上安全着舰的关键设备。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三个国家掌握这项技术。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给舰载机施加一个特殊的阻拦力,使得舰载在陆上需要1000米左右才能停下来的距离,变成在航母上不到100米,在几十米的距离就能停下来。从这些要求来看,阻拦装置的研制难度非常大。而现在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都把它作为国家的核心机密,不可能给中国。就算给中国了,我们也不一定敢用,因为它的危险性太强,所以必须自主研制。今天,阻拦装置的研制成功,是国内科研人员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得出的成果。

中国化工集团海洋化工研究院执行董事总经理王波则介绍了航母的防滑涂料的研制。据他介绍,航母与其他水面舰艇的区别之一,就是起携带有大量的舰载机。这些飞机要在甲板上实现停得住,短距离飞得起、降得下对甲板的要求是非常特殊的。现在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就是在甲板上进行防滑处理——涂上一层甲板防滑涂料。甲板防滑涂料作为航母建设的众多集成技术之一,国外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这些技术无法引进,这决定了中国只能自主研发。这种涂料在攻关的过程中,也在路上进行了近万次的舰载机起飞、降落实验,积累了完善的数据之后,在确保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才在航母上进行应用。在整个近10年的研制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拥有技术产权的集成,防滑涂料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让大家为国产航母的建造而感到自豪,相比其他的航母国家,作为第七个拥有航母建造能力的国家,中国航母来得的确有些晚了,但中国也是幸运的,幸运的开始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船重工哪个研究所比较有前景?

7 702 701 709 719 722 等

最低要一类211大学的研究生学历

七院北京中船重工中国舰船研究院(第七研究院)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舰船研究院门户网站

十二所陕西兴平中船重工热加工工艺研究所舰船动力和水中兵器特种热加工技术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

七十六所陕西兴平中船重工船舶档案馆船舶军工各类档案资料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

六〇二所北京中船重工中船建筑工程设计院工业、民用建筑设计首页―中船重工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七〇一所武汉中船重工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水面舰艇及常规潜艇总体所

七〇二所无锡中船重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性能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七〇三所哈尔滨中船重工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燃气轮机

七〇四所上海中船重工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总成

七〇五所西安中船重工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水下武器装备研制

七〇七所天津中船重工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七〇八所(MARIC)上海中国船舶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民船、军辅船设计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七〇九所武汉中船重工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中船重工武汉719所工作强度、福利待遇怎么样?

汉有几个中船重工的所,701最好。712,709差不多的,709总体来说可能稍好一些。还要看你进的科室怎么样,712有效益好的科室,709有效益不好的科室,这样就不好比了。

七一九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以船舶总体研究、设计为主,兼顾民用开发的多学科、多专业大型研究所。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20多名、省部级专家30多名,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光谷主要科技力量之一。

全所科研设计任务饱满,经费充足,科研任务多属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和国防装备技术攻关的研发项目。

中船重工哪个研究所最好

中船重工研究所的实力都不错,每个研究所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所以这个需要看你的专业了

徐芑南的“蛟龙”号总设计师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11年7月26日上午9点,“蛟龙”号深潜试验再传捷报,在下潜试验中成功潜至5057米,突破了5000米水深大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5000米深度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到达地球70%以上的海底。也就是说,我国对深海生物、深海化学、深海地质的调查研究,可以扩展至地球70%以上的海底领域。

作为潜水器总设计师,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研制的产品上浮下潜,就犹如一个母亲不能分享孩子的每个成长瞬间一样,多少有些遗憾和无奈。作为“蛟龙”号的总设计师,75岁的中船重工702所设计师徐芑南很遗憾也很无奈。“蛟龙”号是他晚年才主持研发的产品,也可能是此生最后一个作品,但是,他那颗带病的心脏已不允许他再到大洋远航。他只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每天接收船上的同事们电子邮件的信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陪伴着倾尽心力的“蛟龙”号。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是人类对陌生世界的无限遐想。不过,千米以下的大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五彩斑斓,而是漆黑一片,而且水压极强,到了5000米海底的水压,就相当于一个手掌大面积要托起5辆10吨的卡车重量,其科研和探测难度可想而知。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苏联等国家就开始向大洋深处进发,先后发展了三种类型潜水器来配合完成水下科研和工程任务:一是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可长时间在水下定点作业;二是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AUV),可实施长距离、大范围的搜索和控测、并实时传输信息;第三种就是载人潜水器(HOV),能使人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和作业,具有极强的精细作业能力。

徐芑南很幸运,1958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50多年都在从事水下运载器设计工作;徐芑南又有点遗憾,毕竟第三项任务还悬而未决。“我们国家要从一个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必然要发展载人的大深度潜水器。”

2002年6月,经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同意、大洋协会任命徐芑南为“蛟龙”号总设计师。尽管家人担心他高血压、心脏病随时可复发而坚决反对,但接到回国主持“蛟龙”号设计的邀请后,徐芑南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 “当今世界只有五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2002年,中国开始研制的‘蛟龙’号是世界第六艘深海载人潜水器,2010年成功实现3700米深度,2011年挑战5000米深度,明年要达到7000米深度,与此同时,2011年立项再生产一台4500米的载人潜水器与‘蛟龙’号共同探海。”谈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徐芑南如数家珍。

“以前我们没有经验做这么大潜深的载人潜水器,所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徐芑南说,从2002年到2005年完成了设计和加工制造,2006年开始总装,因为资料方案欠缺,往往是一边设计一边试验,所有设备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相当于7000米外水压的实验考核。回想起研制“蛟龙”号的那些日子,徐芑南感慨地说:“全靠团队精神,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蛟龙”号的研制人员必须保证在7000米水下滴水不渗、安然无恙,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连小小的螺丝帽都要拧到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徐芑南清楚地记得2009年第一次1000米级海上试验时的情景,船刚一离开长江口就遇上超强台风,16位年轻人中11位都晕船。“晕船也照样要工作!”就这样,老中青三代人齐心协力克服了海上一切困难,对自己设备的情况及时改进、完善……

“我们团队中还有潜航员,比如“蛟龙”号潜水器的主驾驶操作员叶聪。”徐芑南告诉记者,由于叶聪对总体性能比较熟悉,便自告奋勇担任“蛟龙”号主驾驶。而他也被大家戏称为深潜“的哥”。

徐芑南很欣慰,“经过这十年,终于有了一个团队,可以继承深潜事业了。”去年当“蛟龙”号成功抓起3700米海底那条体长十几厘米的柔软海参,把钛合金的国旗插向海底时,徐芑南那些老专家们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地球上,广袤的蓝色海洋是如何划分的?此次“蛟龙”号下潜到5000米又意味着什么?

国际海底环境管理局规定,要申请哪个地区的预先开采权,就必须要有载人潜水器在底下,获得样品和图像来作为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就是要抢先获得“蓝色公土”的占有权。

达到3700米深度,就相当于能去50%的海洋面积底下;今年“蛟龙”号下潜到5000米,就可以到达75%的海洋底下;明年达到7000米深度时,就可以到达99%的海洋面积底下。

利用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深海探测设备,以大洋协会为主的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参加勘察,我国在檀香山以南一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优先开采合同,得到了联合国的批准。徐芑南相信,有了“蛟龙”号,未来科学家的海底研究,工程界对海底资源的勘察和开发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北船合并 子公司是否也一起跟随合并

南北船合并,将以北船为主导,以业务板块整合的方式进行。因为从收入、利润、净资产和市值看北船远大于南船;目前南北船领导安排为未来的合并做好铺垫,中船重工领导胡问鸣着眼于战略、擅长资本运作、合并后的一把手,中船集团领导董强是大连造船新厂车间出身、真正的船舶制造专家、合并后的二把手。中国重工、中船防务都面临着“先整后合、双重机遇”;看好北船以中国重工为平台进行科研院所资产注入等,以中船防务为平台进行南船军船资产证券化。

关于《中船重工专家名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船重工集团有几个所在地
上一篇:中船重工刘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