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蛟龙号所现任所长

2022-09-10 17:31 点击:198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船重工蛟龙号所现任所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蛟龙号的使命和意义是什么?

使命: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四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这些国家的深潜器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

而“蛟龙号”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意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各项指标得到进一步检验,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极大增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进军深海大洋、探索海洋奥秘的信心和决心。

扩展资料:

蛟龙号技术特点

1.在世界上同类型中具有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这意味着该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

2.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这为该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

3.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

4.配备多种高性能,确保载人潜水器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

参考片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蛟龙号

蛟龙号的资料。

蛟龙号潜水艇是一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设计深度为7000米。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在南中国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达深度5057米。2012年6月27日,到达7062.68米。2015年3月17日,蛟龙号正式靠泊母港在国家深海基地36°20′05.49″N 120°43′54.41″E。

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在空气中的重量不超过22吨,不包括乘员重量的情况下,有效负载220公斤,设计潜水深度为7,000米,可承载一名潜航员和两名科学家共三人,可探索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不过距离地球海洋已知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10,911米仍有相当距离。

该项目始自200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列入863计划重大专项。其研制工作共有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内的约1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加。蛟龙号的总设计师是中国深潜技术专家徐芑南。

2012年6月12日,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起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第一副总设计师、总体与集成子项目负责人崔维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终,我们要做出1万1千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在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这样,中国就真正成为载人深潜发达国家。”

蛟龙号潜艇有什么用处?

1、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进行机动、悬停、正确就位和定点坐坡,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

2、“蛟龙号”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开展: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可对小区地形地貌进行精细测量,可定点获取结核样品、水样、沉积物样、生物样,可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等。

对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进行温度测量,采集热液喷口周围的水样,并能保真储存热液水样等;对钴结壳资源的勘查,利用潜钻进行钻芯取样作业,测量钴结壳矿床的覆盖率和厚度等;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完成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扩展资料:

远期目标

2012年6月12日,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起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第一副总设计师、总体与集成子项目负责人崔维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终,我们要做出1万1千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在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这样,中国就真正成为载人深潜发达国家。”

技术参数

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在空气中的重量不超过22吨,不包括乘员重量的情况下,有效负载220公斤,设计潜水深度为7,000米,可承载一名潜航员和两名科学家共三人,可探索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不过距离地球海洋已知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10,911米仍有相当距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拥有哪三大尖端技术

1,“蛟龙”号可稳稳“定住”

如同开车一样,驾驶员的脚总放在油门上,难免产生疲劳感。“蛟龙”号驾驶员是幸运的,它具备自动航行功能,驾驶员设定好方向后,可以放心进行观察和科研。

“蛟龙”号现在可以完成三种自动航行:自动定向航行,驾驶员设定方向后,“蛟龙”号可以自动航行,而不用担心跑偏;自动定高航行,这 一功能可以让潜水器与海底保持一定高度,尽管海底山形起伏,自动定高功能可以让“蛟龙”号轻而易举地在复杂环境中航行,避免出现碰撞;自动定深功能,可以 让“蛟龙”号保持与海面固定距离。

2,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蛟龙”号还能悬停定位。

一旦在海底发现目标,“蛟龙”号不需要像大部分国外深潜器那样坐底作业,而是由驾驶员行驶到相应位置, “定住”位置,与目标保持固定的距离,方便机械手进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导致“蛟龙”号摇摆不定,机械手运动带动整个潜水器晃动等内外干扰下,能够做到精 确地“悬停”令人称道。在已公开的消息中,尚未有国外深潜器具备类似功能。

3,深海通信靠“声”不靠“电磁”

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如何与母船保持联系?

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纳通信。这一技术需要解决多项难题,比如水声传播速度只有每秒1500米左右,如果是 7000米深度的话,喊一句话往来需要近10秒,声音延迟很大;声学传输的带宽也极其有限,传输速率很低;此外,声音在不均匀物体中的传播效果不理想,而 海水密度大小不同,温度高低不同,海底回波条件也不同,加上母船和深潜器上的噪音,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有效提取信号难上加难。

作为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对蛟龙号的表现评价颇高,认为其在技术上有“3个领先优势”:一是具有先进的近海底自动航行功能和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在海底自由航行;二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及探测海底小目标的能力,可适时传送水下信息;三是具有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确保能在特殊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凭借这些优势,蛟龙号既能自由在水底遨游,又能顺利完成承担的探测任务。实际上,蛟龙号此次远行除了全面考核自身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之外,还将执行调查任务,而上述3大优势无疑是其顺利完成使命的保障。

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崔维成自豪地说,蛟龙号是一条“真正的中国龙”。作为科技部“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成果,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从设计、总装联调到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其耐压结构、生命保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突破的;“只有少许非核心零部件进口,可以说我国载人潜水器将不再受制于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大洋调查设备技术管理中心主任、潜航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吉国也指出,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设计为7000米,是我国多学科领域专家多年智慧的结晶,它的良好性能已经得到多次检验。

关于《中船重工蛟龙号所现任所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船重工集团级别高吗
上一篇:中船重工712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