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船科技 中国重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民船研发中心)成立于2004年1月16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为实现"三步走、翻四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战略目标而组建的民船技术创新平台。它是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控股,包括中船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九家国际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同参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6800万元人民币。
民船研发中心作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民船科技创新的平台,充分利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船舶研发、设计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并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造船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先后在大连、天津等地建立分公司。同时,广泛利用国内外技术资源,在上海成立了由民船研发中心控股,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利策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参股的上海中船重工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连与美国弗莱德·高德曼海洋工程公司合资成立了中船重工高曼海洋工程技术(大连)有限公司。随着船舶设计中心跨越式发展,还将在青岛、葫芦岛、武汉等地建立研发、设计分部。
民船研发中心具有集团级(企业集团)顶层研发设计优势,拥有世界先进的船舶总体、性能、结构开发、设计软件,生产设计系统软件,技术力量雄厚,具备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等多种船型以及海洋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等研究、开发、设计能力。主要从事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开发与设计(报价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民船研发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开发设计了76,000吨成品/化学品船、12,000吨多用途船、30,000吨大湖型散货船、93,000吨散货船、180,000吨新型好望角型散货船等多型船舶,同时还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大型油船系列优化研究"项目,分别获得2007年度中船重工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度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6000吨巴拿马型成品/原油船获2007年度***新产品称号;180,000吨新型好望角型散货船入选国家第十二批"中国企业新纪录"。
民船研发中心将通过十年的努力,实现要把中心建设发展成为具有集团级顶层研发设计能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公司的发展目标。
民船研发中心按照is9001:2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英国劳氏船级社、挪威船级社认证。获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民船研发中心以一流的人才,科学的精神,追求卓越的态度,致力并专注于为广大船东、造船企业提供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服务。
“兴船报国,创新超越”。因业务发展,特招聘专业人才。
简历请发至:zhaopin@csdc.cn
说明: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职位,工作地点(例:船舶总体设计师,北京)
法定代表人:赵占军
成立日期:2003-12-12
注册资本:68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8757718401R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司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英文名:China Zhonggong Ship Design Research Center Co., Ltd.
人员规模:100-499人
企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8号院1-4号楼10层C座办公02号
经营范围: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出租办公用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销售机械设备;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7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33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84家,其中二级企业54家,科研院所28家,境外机构18家,总资产4400亿元,员工17万人。
中船重工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承担着航母、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水中兵器等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任务;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主导力量,拥有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造修船基地,能够按照世界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公约,设计、建造和坞修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形成了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专业化,主流船型建造周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国内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能力,在船舶动力、甲板机械和舱室设备等船舶配套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
中船重工拥有较强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科技产业的开发制造能力,自主开发生产了上百种非船舶产品,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承接了三峡升船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一批重点工程,赢得同行业好评。
中船重工目前拥有1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军武器装备与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院士12名,“万人计划”人才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29名,连续四个任期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拥有专利13139项、其中发明专利5981项。
中船重工充分发挥军工、民船的科研和制造优势,坚持适度相关、多元发展,在动力与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在支撑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致力于建设“船舶行业以军为本、军民融合、技术领先、产融一体的创新型全球领军企业”。
法定代表人:胡问鸣
成立日期:1999-06-29
注册资本:6300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71092446XA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人员规模:10000人以上
企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
经营范围:以舰船等海洋防务装备、水下攻防装备及其配套装备为主的各类军品科研生产经营服务和军品贸易;船舶、海洋工程等民用海洋装备及其配套设备设计、制造、销售、改装与维修;动力机电装备、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环境工程、新材料以及其它民用和工业用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其销售、维修、服务、投资;组织子企业开展核动力及涉核装备、新能源、医疗健康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其销售、维修、服务、投资;组织子企业开展金融、证券、保险、租赁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船用技术、设备转化为其它领域技术、设备的技术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承包、施工、设备安装、监理;资本投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物流与物资贸易;物业管理;进出口业务;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
海装风电公司要始终坚持“海纳百川、装备天下”的核心理念,其基本内涵是:秉承中船重工振兴风电产业和民族品牌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最广泛地吸纳国内外一流的风电装备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最广泛地凝聚国内外一流的优秀人才和企业文化,努力打造一流水准的产品技术优势和性价比优势,加快扩大国内市场,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做大做强风电装备,创建海装风电装备天下、闻名天下的宏伟事业。这个核心理念体现了海装风电公司的发展定位和远大理想,突显了海装风电公司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确立和推行这个核心理念,关键是要努力实现“三个一流”。
海装风电公司的战略定位: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风电装备,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强势企业,努力跻身国内前三强;二是坚持产学研结合、条块结合、国内外市场结合的研发路线以及南北布局、陆海并进、走稳陆上、走向海洋的发展格局,研发掌握国际前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努力打造“中国制造、欧洲品质、国际标准”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三是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尖端人才和骨干队伍,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现代管理水平,打造优秀的员工团队。
面对金融危机,船舶企业应如何面对?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仅次于韩国,成为造船业的第二大国,已具备了向世界造船强国冲击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船舶工业在造船设施、生产效率、本土配套方面,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离造船强国的要求还有距离。 这次国务院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正逢其时,在造船设施、能力提升、产业布局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建设造船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应看到,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船舶业具有独特的拉动作用。三十年的发展经验证明,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军民结合产业,是综合工业之冠,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消耗,关联面达84%,其中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 据统计,每建造一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预计今年全国可以完工超过5000万载重吨船舶,可以拉动1500万人的就业岗位。因此振兴船舶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当前应对危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较为理想的产业。 国务院通过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既是船舶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更是船舶产业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 满怀党和国家期待的发展目标已定,关键要重在落实,将规划的发展意图落在实处,将规划中的发展精神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国家队、主力军,认真领会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深入研究产业情况,引领产业调整和振兴,为做强船舶业迈出新的步伐。中船重工积极行动,以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的视野,勾画了发展的新思路。 中船重工认真分析这次船舶行业结构调整中蕴含着的新的机遇:世界造船重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原材料配套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优越的自然条件等竞争优势没有改变,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船舶行业的调整,将促进行业重新洗牌,有利于淘汰落后、挤出泡沫,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人才短缺,有利于大公司、大集团实现新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能源、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降低投资建设和运营成本,有助于提高盈利空间。 针对这些新机遇,中船重工还提出,加快提升关键能力,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做到造修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结合、造船与非船结合,做强做大船舶主业。 值得一提的是,产能过剩是船舶业必须面对和调整的难题。在经历上一个周期的高速增长后,我国船舶行业积累了诸多矛盾,产品结构非常不均衡,总体水平不高。这次出台的振兴规划对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突破关键技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从全国情况看,中船重工在海洋工程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在振兴规划的激励下,中船重工明确决定,今年将实施海洋工程装备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关于《中船科技 中国重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