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船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70亿坏账?!这两家国有船厂被海工订单拖累遭“抛弃”
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累计亏损超26亿元,糟糕的业绩也因此拖累中船重工资产上市平台——中国重工的业绩,最终不得不被上市公司“抛弃”。但除了亏损,因为大量的海工订单遭撤单,两家船厂还有将近71亿元的在建海工项目损失可能难以收回,中国重工的一纸公告,两家船厂在海工项目上的亏损情况终于浮出水面。
亏损超26亿元,“坏账”累计超过70亿元
12月19日晚间,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将以零对价出售山船重工持有的山造重工53.01%股权和武船重工持有的青岛武船67%股权,给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股东信息显示,山海关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造重工)是中国重工全资子公司大船重工之全资子公司山船重工的控股子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武船)是中国重工全资子公司武船重工的子公司。
中国重工解释称,此次出售是为了避免海工业务持续低迷对公司整体效益的负面影响。公告显示,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在过去两年又一期零利润合计为-26.166396亿元。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的严重亏损给中国重工整体效益带来一定拖累。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来,海工项目频繁的撤单改单给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带来了沉重亏损,这些难以收回的海工订单损失甚至相当于船厂净亏损的两倍。
中国重工表示,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的在建海工平台占用中国重工大量资金。两家船厂均面临在建海工平台处置困难的问题。其中,山造重工撤单改单的海工项目可能带来超过57亿元损失,相当于其2014年至今合计26.63亿元净亏损的两倍左右;青岛武船在海工领域的损失可能接近14亿元,而其从2016年至今净亏损约为9.65亿元。两家船厂在海工项目上损失累计近71亿元。
报告显示,这两家船厂已经将主要资产分别转让给山船重工和青岛北船,未来也不再有新增造船合同,仅将目前的手持订单完成,后续经营计划尚未确定。目前,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的在建项目中均包含大量难以交付的海工平台,这些海工项目的损失也在两家船厂的亏损中占据显著的份额。
约57亿元未收回,山造重工4座自升式钻井平台遭撤单
山造重工的在建海工项目包括4座CJ50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总价约为8.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24亿),然而,在前3座平台撤单、第4座平台也有很大可能撤单的情况下,山造重工仅收到5%的预付款,剩余95%约57亿元的损失至今未能收回。
据了解,2013年,山造重工与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公司作为联合卖方,与新加坡船东FTS DERRICKS PTE LTD签订了2座CJ50自升式钻井平台(CJ50-01/02)的建造合同。之后,双方又于2013年9月2日签订了2座CJ50自升式钻井平台(CJ50-03/04)的建造合同。每座平台价格为2. 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6亿元)。
当时,这笔订单是山船重工首次承建CJ50型平台,也是国内首次承接的新型平台,全部实现自动控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工程量及合同金额均创山船重工 历史 之最。
建造合同规定,合同生效时船东支付每座平台5%的首付款10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528亿元),平台下水时支付5%的进度款1090万美元,平台交付时支付尾款及合同价格调整的金额。山造重工于2013年11月开工建造第一座平台,2016年至2017年4座平台陆续完成下水节点,然而,在这4座平台下水时,船东却拒绝支付应当支付的5%进度款。
在下水后,这四座平台目前均处于停工状态,未继续开展安装调试工作。据国际船舶网了解,山造重工目前只收到4座CJ50平台5%的预收款,每座1090万美元,共计4360万美元。平台下水时支付的共计43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1119亿元)至今未付给山造重工。
从2014年这4座平台开始建造至今,山造重工每年亏损持续扩大,净亏损从2014年的28055.07万元增至2015年的73069.77万元,2016年净亏损67988.93万元,2017年净亏损74515.56万元,2018年1-10月净亏损22664.96万元,净亏损合计26.63亿元。而这4座平台带来的57亿元损失几乎相当于净亏损的两倍。
2017年5月,山造重工和船东一致同意终止了前3座平台的建造合同, 由于建造合同的终止,山造重工可以通过转卖或者租赁的方式自行处置前3座平台。据国际船舶网了解,对于第4座平台,山造重工仍在与船东沟通,如果沟通无果,双方同样将终止合同,届时山造重工也可以通过转卖或租赁的方式处置平台。不过,在2017年6月之后,这4座平台至今没有新的建造和调试进展,一直在船厂闲置。
损失近14亿元,青岛武船多个在建海工项目搁浅
与山造重工类似,青岛武船也面临着在建海工订单难以顺利交付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青岛武船的搁浅项目包括两艘水下机器人支持船(RSV)和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由于撤单改单,这些海工项目或给青岛武船带来近14亿元的损失。
在过去几年里青岛武船持续亏损,2016年净利润-19793.32万元,2017年净利润-17467.17万元,2018年1-10月净利润-59234.02万元,合计-9.65亿元。显然,海工项目的巨额损失无疑是造成青岛武船连续亏损的重要原因。
2015年4月16日,青岛武船与希腊船东TOISA LIMITED签署了2艘RSV建造合同,这两艘RSV的动力定位以及起重设备在同类船中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也是世界最为先进的机器人支持船。每艘RSV价格为5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985亿元),合同金额共计1.1亿美元。不过,有消息称,相关RSV实际建造成本很可能要超过6000万美元。
据国际船舶网了解,这2艘RSV原定交付日期在2017年中期,然而,随着船东TOISA的破产重组,2018年6月,青岛武船接到船东通知,单方面要求终止两艘RSV合同。之后,武船通过船贸公司为两艘RSV联系到新买家,目前已经签订了初步的销售意向合同,预计每艘船可收入2.924亿元(约合4200万美元),相比最初的合同价格低了1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906万元)以上,比6000万美元的实际建造成本更是低了1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432亿元)。这意味着,青岛武船在这2艘RSV建造中可能损失了1.3亿元。
此外,青岛武船在2013年11月与新加坡船东BLUE OCEAN DRILLING公司签署的一座CJ46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这是武船首次作为总承包商建造主流海洋工程钻采装备。不过,平台交付时间一再延期,从原定的2015年12月16日推迟至最晚明年5月。
这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合同当初总金额1.99亿美元,考虑到中国船厂建造的钻井平台通常只需要支付5%至10%的预付款,剩余绝大部分款项留在交付时支付。青岛武船的这座平台可能还有近1.8亿美元的款项尚未支付(约合人民币12.43亿元)。
油价未稳,海工市场复苏遥遥无期,山造重工与青岛武船的这些在建海工项目很可能将继续搁浅,难寻出路;即使日后成功出售,巨大的成本开支所带来的沉重损失可能也难以全部收回。虽然中国重工通过出售两家船厂得以大幅“改善”公司利润,但海工项目可能依然是影响中船重工未来业绩的的主要因素。
s20和s26t潜艇有什么不同
潜艇的尺寸:S-20型潜艇长66米、宽8米、高8.2米;S26T潜艇长77.7米,舷宽8.6米,高9.2米。
最高航速:S-20型潜艇18节;S26T潜艇17节。
航程:S-20型潜艇8000海里;S26T潜艇在80%电量的情况下,可潜航260海里、使用AIP系统时,可以续航768海里、混合使用AIP和柴电动力,其航程可达2000海里。
武器装备:
S-20型潜艇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鱼雷、反舰导弹等,也可以用于布放水雷;
S26T潜艇在艇首设有6具液压平衡式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在大深度发射多种型号的反潜、反舰鱼雷、水雷以及潜射反舰导弹,艇内最多可携带18枚各型鱼雷及导弹武器或30枚各型水雷。
扩展资料
S-20型潜艇,是中国依据039B型潜艇技术推出的一型常规潜艇。
潜艇的尺寸为长66米、宽8米、高8.2米,水面排水量1850吨,水下排水量2300吨,水下最大航速可达18节,在16节航速下的最大航程可达8000海里。该潜艇采用了先进的综合声呐系统,艇上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鱼雷、反舰导弹等,也可以用于布放水雷 。
国外网站上出现了中国展示S-20型潜艇模型的照片,通过透明的模型可以看到这款潜艇内部的设置。S-20潜艇采用了AIP系统设计,是中国039A级常规潜艇的出口型号 。
该型潜艇将装备柴电动力装置并采用全电动推进方式。当然,如果S20不装备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其持续隐蔽作战能力将会受限。
S26T型潜艇,是中国常规潜艇对外出口的重要进展。
中船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泰国皇家海军于2017年5月5日就S26T潜艇项目正式签署协议。根据项目协议,中船重工船贸公司将为泰国皇家海军设计并建造1艘S26T型潜艇。该艇由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进行设计,中船重工武船集团负责建造。
泰国皇家海军(RTN)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的国际贸易部门 - 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CSOC)签署了价值135亿泰铢的合同,用于在2023年交付一艘S26T柴电潜艇,元级平台“039B / 041”的“最先进版本”的一种出口型。
预计该项目将在未来几年订购两艘S26T潜艇,寻求目标到2026年获得全部三艘潜艇。如果实施后续订单,整个方案的价值将达到360亿泰铢。
2018年9月4日,S26T潜艇在武汉正式开工。
s20潜艇是哪家公司生产的?
中船重工国贸公司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2月28日报道,在不久前的阿联酋阿布扎比IDEX-2013国际防务展上,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展出了以国产041型“元”级柴电潜艇为基础的S20出口型潜艇的模型,同时披露了这种新型潜艇的一些技术性能。
俄媒称,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推断,中国公司之所以披露新型外贸潜艇的技术性能细节,主要是由于国际潜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来自俄罗斯和德国造船企业的竞争压力较大。
根据中国公司公开的数据, S20新型柴电潜艇长66米、宽8米、高8.2米,水面排水量1850吨,水下排水量2300吨,最大航速可达18节,在16节航速下的最大航程可达8000海里。它采用双艇体结构,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与中国海军装备的041型潜艇不同,S20外贸潜艇将不会配备不依赖空气推进的AIP动力装置,尽管用户可以单独订购这种动力装置。
俄媒称,中国S20新型外贸潜艇性能先进,它配备探测频率时常变化的声纳站系统、拦截声纳和自身噪声测量系统,还能释放拖曳式声纳。这种潜艇在武器装备方面主要配备鱼雷、布雷系统、反舰导弹等。中船重工国贸公司没有披露S20具体的武器装备配置类型,只是宣称,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额外供应鱼雷、火箭助推鱼雷和反鱼雷鱼雷。
据悉,041型“元”级潜艇由中国在21世纪初自主研制。根据来自不同渠道的消息,目前中国已为解放军海军建造和下水了7到8艘该型潜艇。中国海军总共准备列装至少15艘041型潜艇。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自用的041型潜艇性能更为先进,排水量为4000吨,长75米,最大速度可达20节,配备两座三管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和“鹰击-8X”反舰导弹。
中船重工是什么企业性质
特大型国有企业。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
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84家,其中二级企业54家,科研院所28家,境外机构18家,总资产4400亿元,员工17万人。
扩展资料:
中船重工的业务:
中船重工在军船领域有着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能承接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两栖舰艇和各种水中兵器、舰载武器与舰用电子设备及各种军用桥梁的设计制造与售后服务。
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国外装备引进、 合作生产、舰艇改装和修理业务。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7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33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我们
关于《中船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