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守江必守淮”?

2022-08-28 10:02 点击:252 编辑:邮轮网

不是“有人说”,1948年的白崇禧和蒋某人都是这么想的,这也是中国军事历史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军事地理”概念。济南战役结束后的10月初,华东野战军召开整顿思想和部署下一步作战的“曲阜会议”,而南京方面也没闲着,于10月22日举行重要军事会议。

(大决战顾祝同剧照)

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华野未来可能的进攻方向,“参谋总长”顾祝同判断粟裕将军可能会攻取徐州,甚至有可能直取蚌埠进逼江淮。作为应对之策,与会者一致同意“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作为长江的屏障,徐蚌和淮河沿岸地区绝不可以放弃。

为什么一定要固守江淮,而不是把尚存的70万精锐部队直接退过长江呢?其中有两点因素,其一就是蒋军认为坐拥70万大军尚可一战,华东野战军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其二就是江淮地区特殊的地理形势,使长江不合适作为一道“最后的防线”,为啥呢?没有战略纵深。

(徐州剿总刘峙)

长江中下游水流缓慢,以大批木帆船横渡并非难事,可称“易攻难守”。而一旦我军登岸,即可直接攻击南京、镇江、苏州乃至于上海等蒋政权政治经济中心,后来的上海战役被归为三野“渡江战役”的一部分,足以说明问题。所以长江虽然被称为“天堑”,但作为并不太宽的水障,军事价值其实非常有限,单纯的守江是不能形成有效防御的。

既然长江及其以南无法构筑纵深防御体系,那就得在江北做文章。长江北面有一条重要的河流“淮河”,从淮河到长江之间的地带被称为“淮南”,也就是守江必守淮里面的“淮”。如果有效控制了淮南地区,则可以在两条水系之间形成战略支撑点,拱卫南京等城市的安全。

(邱清泉剧照)

所以说,“守江必守淮”的战略理念,其核心在于固守淮河与泗水等水系发达地区,获得足够的战略防御纵深,成为北方来敌的重要障碍,而不能直接威胁南京,否则南京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了。在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是阻挡北方骑兵的关键所在,大体包括今天的蚌埠、合肥、泗阳、安庆等城市。

从顾祝同、白崇禧到蒋某人,也都认可守江必守淮的总体方针,但是对于如何“守淮”,南京军事会议又吵成一团:甲案是放弃徐州全军撤到淮河以南,乙案是放弃郑州等陇海线要点,集中兵力于徐州到蚌埠间的津浦线两侧,遂行并非单纯防御的“机动防御作战”,最终的结果我们知道了,后一方案胜出。

因此,蒋军所谓“守江必守淮”的方针其实是个两不靠的作战方案,既没有如同杜聿明所提出那样,集中机动兵团以徐州为依托主动进攻华野,也没有一股脑撤到淮南做好纵深防御,标准的首鼠两端。而蒋某人也稀里糊涂批准了乙案,决定以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坐镇蚌埠,统一指挥徐州和华中两个剿总的所有部队。

实际上这是个不自量力的愚蠢方案,如果徐州蒋军全部撤过淮河,兵力密度将空前之大,并且他们前面可屏借淮河天险、后面有大别山等层峦、右面又遍布大片沼泽地,还可以方便得到江南的辎重补给。那么粟裕设想“小淮海”战役虽可不战而胜,但是想全歼徐蚌之敌的“大淮海”恐难实现。

而一旦华野和中野联手,在淮海战役中将徐蚌守敌的绝大部分歼于淮河以北之后,不仅敌人已无能力在淮南组织布防,而且也使长江防线兵力空虚。第三野战军过江后,几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江南,4月22日渡江,5月3日就已经兵临上海城下,进一步说明,失去淮河依托的长江防线,是脆弱而不堪的。

特别补充一下,当顾祝同飞到徐州组织讨论和征求意见,到底是“守徐”还是“守淮”时,几个兵团司令中的孙元良和李弥等认为徐州的补给线太长,不利久战。而蹦得最高的就是黄百韬和邱清泉,喊的是有腔有调:“徐州既设阵地,又有粮弹储备,乃兵家必争之地,既为我所有,又何必撤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中国江淮一带的客观地理情况决定的,“守江必守淮”。

实际上,想要守住长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现代。

在古代,长江虽然是一条宽阔的大江,然而长度太大。

仅仅从武汉长江到上海,就有超过1000公里的距离,如果加上四川,就有2000公里。

即便南方政权掌握了长江的制江权,想要彻底控制长达2000公里的长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百万大军也不够用。

况且,长江有很多适合渡江的地段,比如安徽、江苏都有很多突然变窄的江边。比如当地民谣也说:田家镇过江划船只要18桨就到。

再说湖北境内部分长江江面突然变窄,滩涂又多,非常适合渡江。

所以,单纯防御长江,是很难守住的。

大家注意,以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也并不只是固守长江,而是全力建立长江以北的战略缓冲区,就是这个意思了。

另外,这还是古代,如果是现代就更不同了。

古代没有什么远程武器,对于江面上的军舰没有什么办法,水军强大的一方可以控制江面,阻止敌人渡江。

但现代战争,陆地火炮出现了。长江江面充其量不过几公里,而75毫米火炮射程也有9公里以上,可以覆盖江面。

大家看看英国的紫石英号事件,英国前后4艘军舰和解放军陆地炮兵进行炮战,最终都负伤逃走。

可见,如果真的敌人开到长江以北,将大炮架起来,对不起,你的制江权根本就没了,军舰都不敢随便航行,等于长江就丢失了。

所以,从战略角度考虑,一定要在江北建立战略缓冲区。

当年岳飞防御荆襄,不惜代价向北攻打伪齐,就是为了争取北方的战略缓冲区,更好的拱卫长江防线,可攻可守。

而在长江中下游的江北战略缓冲,显然就是淮河。

无论是安徽还是江苏,淮河以南的地形都相当复杂,大部分都是水网纵横,或者丘陵地带。

从军事角度来说,这种地形比较适合防御一方发挥威力,进攻一方则会进展困难,无法集中兵力。

同时,淮河以北地形虽然没有淮南这么复杂,但也是大片的丘陵地形,对于防御一方是有利的。

所以,从军事角度来说,单纯防御长江是很难守住的,而且非常危险。

即便南方政权掌握完全的制江权和军事优势,一旦出现疏忽或者敌人奇袭,可能导致长江防线全线崩溃。

所以,南方政权相对稳妥的就是向北进行战略扩张,建立从淮河到长江的纵深防线。

有意思的是,北面靠近江淮的大城市主要就是徐州。徐州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泰山和沂蒙山系,南顾江淮平原。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

所以,自古以来,在徐州发生过几十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往往一战就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

所以,还有句话叫做“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信息化项目管理和系统维护”主要是做什么工
上一篇:岗位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