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集装箱轮船(中远集装箱船舶)

2022-12-12 15:21 点击:229 编辑:邮轮网

1. 中远集装箱船舶

1、日本邮船(NYK):到中东、印巴,小柜货重超过14吨加收USD150/TEU;

2、赫伯罗特(HAPAGLLOYD):到中东、印巴、红海,小柜连柜重在14吨以上加收USD150,连柜重在18吨以上加收USD300;40'GP&HQ柜;正常货重为21.50吨;

3、阿联酋航运(EMIRATE):到中东、印巴,小柜连柜重在14-18吨加收USD150,在19-23吨加收USD250,超过23吨要承担海运费的1.5倍;

4、法国达飞轮船(CMA):到中东、印巴、红海,小柜连柜重在14吨以上加收USD150,连柜重在20吨以上加收USD300;

5、北欧亚(NORASIA):到印巴,小柜连柜重在12吨以上加USD50,超过18吨以上不收;

6、韩国现代商船(HMM):到中东,小柜只接受货重在15吨以下的货物,货重超过15吨加收USD200;

7、澳航(ANL):到中东,小柜连柜重超过14吨加收USD150,连柜重超过20吨加收USD300;

8、阿拉伯轮船(UASC):到中东,小柜连柜重限重15吨以下;

9、 阳明海运(YML):到中东,小柜连柜重限重18吨以下;

10、中远(COSCO):到红海,小柜货重在15-18吨加收USD100/TEU,在19-22吨加收USD200/TEU,超过22吨不收;

2. 中远集装箱海运运输有限公司官网

中远海控是以集装箱航运、码头业务为核心的企业,通过下属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和东方海外国际全资附属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

中远海运集运自营船队包括373艘集装箱船舶,运力达1,903,294标准箱,集装箱船队规模世界排名第四、亚洲第一。

3. 中远集装箱船舶管理公司

是国企。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简称中远或COSCO,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航运企业,全球大型海洋运输公司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53家由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国企之一。

中远海运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央企。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02月05日,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营范围包括国际船舶运输、国际海运辅助业务,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海上、陆路、航空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4. 中远海运集装箱船

中远海运大型集装箱船,一般用沪东重机生产的大功率柴油主机。

5. 中远集团最大的集装箱船

中国最大的远海渔船 深蓝”号总长约120米,设计排水量约12000吨,可满足ICE-A冰区(冰厚度0.8米)及零下25℃气温环境中作业的条件要求,每年可在包括南大洋在内的深远海连续作业8—10个月。

“深蓝”号的成功建造,融入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船黄埔文冲船厂等多家单位在整船装备、连续泵吸捕捞、精深加工等系列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成果及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加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后,“深蓝”号将成为我国在南大洋开展海洋研究的流动“实验平台”。

6. 中远集装箱船舶管理公司数据库设计

交通强国建设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航运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推进现有集装箱、散货、杂货船舶受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实施符合岸电要求的相关改造。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连云港新东方码头、泉州太平洋码头、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立实施岸电使用制度,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总结岸电推广经验,提高岸电使用率。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积极推进40万吨超大型干散货船航线岸电使用、津冀港口集装箱和干散货船舶岸电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三)预期成果。

通过2年时间,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装箱船舶、16艘散货船舶、16艘杂货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连云港新东方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4套。新建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全部加装船舶受电设施,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25万吨。绿色航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绿色航运机制、绿色航线建设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政策成果、技术标准等。

二、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航运数据共享。加强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对接,推动航运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多方数据共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衔接。利用跨链存储、去中心化和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航运区块链相关标准研究,推进航运数据安全制度建设。

2.优化航运服务流程。依托区块链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传统航运服务模式和单证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优化航运服务流程。

3.拓展航运物流服务。推动航运物流信息透明化与全程共享。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基于航运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数据,提供物流征信服务,创新航运物流信用监管模式。

4.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物权凭证的真实性、可承兑性和防伪性,打通供应链金融信息通道,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进口提货单、提单等海运单证基本完成电子化,初步实现区块链流转。危险货物全程监测监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取得有效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并实现航运领域多场景应用。航运物流实现“无纸化”“零接触”,航运数据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在航运区块链建设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海运全程单证数据、区块链流转流程、技术与接口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业务流程数字化。以运输产品为中心,标准化、数字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运输全过程可视化。建立作业任务自动分配与自动监控工作机制,推进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

2.客户服务数字化。客户交互方式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预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业务操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3.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航运业务规则数字化,建立集装箱舱位、设备资源预测分析模型,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船舶航速智能优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以机器学习为重点,优化与模拟空箱调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搭建智能决策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批,提升市场及时响应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装箱管理系统,并在外贸核心业务开展应用。作业任务自动分配、自动监控等机制逐渐完善,实现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内部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实现面向客户的全程可视化和例外预警。实现对船舶航速的智能优化管理和对空箱的优化调运配置,能源、资产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市场及时响应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搭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推动数据中台建设,加强大型航运企业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整合。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及展示平台,提高航运经营数据等业务的可视化程度。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生产运营、投资、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分析和自助服务。加强数据质量、元数据和数据安全统一管理。

2.提升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能力。完善优化数据中台、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进行功能扩充,满足各业务部门需求。搭建数据实验室平台,实践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开展专项智能应用,提升扩展数据集市,新建投资、财务、采购等业务数据集市。扩展元数据、数据质量等数据管理功能。

3.加强智能航运应用。推动产业集群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台,加强外部数据资源采集,拓展数据中台服务功能。优化数据实验室平台,建立深度学习框架与知识图谱,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与建模。扩建数据自助服务平台,推动集团级数据资产自主应用。优化和扩展“团队智能管理”“智慧舆情”等专项智能应用。优化数据管理功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自动化管理。研究构建航运指数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基础建设,初步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航运业相关数据积累量达到60TB,建成不少于3个模型算法的算法库。

通过3—5年时间,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进一步优化,应用成效显著。建成150个应用服务封装,企业用户数量超过300家,系统用户数量超过2000人。建成不少于6个模型算法的模型算法库,建成航运业行业指数体系。航运数据赋能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五、智能船舶发展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船岸数据平台开发。建设船岸数据中心。推动智能航运数据可视化监管应用中心建设,开发应用营运能效优化管控、机舱设备健康运维辅助决策、船舶结构安全评估、发电机运行监管等数据应用系统。加强行业数据共享衔接,畅通船岸数据通道,提升海事监管、船舶安全等数据支撑能力。

2.企业智能船舶标准制定。建立智能船舶运营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船舶智能化设备系统配套标准。搭建设计船舶智能化系统架构。研究制定集团智能船舶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交换等相关标准。

3.新技术集成应用。依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及自组网系统,增强大型集装箱船舶态势感知能力,开展感知图像识别及安全保障功能验证。推进远海、近海智能避碰及自主航行测试。加强货物状态监控与优化配载研究应用。

4.智能化方案应用推广。完善新造船项目技术规格书,增加智能船舶符号,增设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航行与智能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技改方案,增设智能船舶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机舱等功能模块。强化智能船体结构应力监测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中推广应用。开展全船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优化以机舱综合能效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块。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初见成效,形成企业智能船舶相关标准,完成船岸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船舶运营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增强,数据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智能船舶营运数据实现深度应用,海事监管、船舶安全、营运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智能化方案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成不少于100艘标配智能船舶系统的智能化船队。

7.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

主流船型都有,散货、集装箱、油轮等是一家型国有企业

8. 中远集装箱船务代理有限公司

简介: 中远网络航海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隶属中远香港集团,是一家集科技、贸易、咨询及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外商独资企业。公司以“回报股东最大、服务客户最优、员工发展最宽、社会责任最强”为企业发展目标,全力以赴为中远集团散货、杂货及油轮运输业务提供信息化建设服务,为各类型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着成为中国航运非班轮IT领域的“领跑者”和“系统集成者”的发展目标大踏步前进!   作为深圳市软件协会理事单位、双软认证企业,中远网络航海科技有限公司于07年获得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并于2007年12月14日成功通过CMMIL3级认证。中远网络航科依托中远集团(COSCOGroup)的雄厚背景,充分利用中远的行业优势,先后与国内著名IT厂商:Lenovo(联想)、IBM、DELL、HP、SUN、CISCO、梅兰日兰公司、Microsoft、Lotus等合作,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为内地及香港的广大客户提供AS/400、RS/6000、PC-SERVER、PC、PRINTER、不间断电源等IT产品、空调及机房装修等系统集成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凭着卓越的技术、优良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中远网络航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以一批高中级科技人员为骨干,技术骨干均有多年从事航运、物流行业应用、计算机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经验,并曾为中远香港集团、中远香港航运公司及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广州中远船务等行业用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为顾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及咨询服务。  经过中远集团多年积淀,中远网络航海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成型软件产品:“全球散货运输智能系统”、“修船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用传真管理系统”、“堆场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实用性强,灵活易用、技术前瞻,得到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中远网络航海科技有限公司在以后的发展中将继续研发航海高科技产品,主抓“航运软件”、“修造船软件”及“通用软件”三条产品线,为中远及珠三角地区的航运、修船及其它企业提供IT服务,在加快中远航运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远洋运输船队的核心竞争力,稳步发挥中远网络航科在航运软件市场的独特优势,推动中远网络航科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法定代表人:周群成立时间:2005-11-30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440301503251006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兴华路海滨花园南海小筑C座01栋C-3

9. 中远集装箱船舶资料

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

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于1991年10月1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赵邦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沿海、远洋、长江客货运输,船舶租赁,船舶货物代理、代运业务,船舶燃物料、淡水的供应、储运.船舶修造、拆船,船舶通信导航及设备、产品修造,劳务及技术输出,进出口货物代储代运,"集装箱"业务,自有房产租赁等。

10. 中远集装箱船舶管理公司业务流程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团)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总部设在上海,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中远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8532万载重吨/1114艘,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158万TEU,居世界第四;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3352万载重吨/365艘,油轮船队运力1785万载重吨/120艘,杂货特种船队300万载重吨,均居世界第一。

集团在全球集装箱码头将超过46个,泊位数超过190个,集装箱吞吐量9000万TEU,居世界第二。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500万吨,居世界第一。集装箱租赁规模超过270万TEU,居世界第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接单规模以及船舶代理业务也稳居世界前列。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集团旗下一共有公司103家,其中上市公司有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远海运目前收购传闻(中远海运收购东方海外的最新情况)
上一篇:中远海运领导班子(中远海运领导班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