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待遇挺好的。七七一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员工有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平均月薪起底8000元,不同岗位工资收入也有不同,特别是博士引进,年薪就有20来万,还有装修好的新房赠送,季度奖、年终奖也是不菲。当然,还有其他福利。
2. 七二九研究所
品种的表现型是该品种遗传型与周围环境条件互作的结果。引种有内在发的规律可循。因此,引种必须了解原产地的生态条件,品种自身的特征特性,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两地生态环境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会导致品种发生何种特征特性的改变。原产地和引入地主要生态条件的差异变现为纬度和海拔的差异,由此而导致日照长度、日照强度和温度差异,土质和雨量的差异,以及伴随而来的栽培技术等的差异。
(1)同纬度、同海拔地区引种
纬度和海拔大致相近的东西向地带互相引种,由于光温条件大致相同,因而生育期和性状变化不大,引种较易成功。原产日本南部的农垦58,原产韩国的密阳23,密阳46引至长江流域各省,均获得很好的结果,成为我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以上的高产品种广泛利用的杂交亲本。密阳46还成为种植面积超过666万hm2以上的汕优10号、协优46的强恢复系。东北地区的公交10号、吉粳53,引至西北种植,有的亩产高达500kg。浙江省得早稻二九青、浙733、中156、中忧早3号,引入江西、湖南,生育期变化不大或稍缩短,作早稻栽培,获得很好的结果,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通常,由东亚和欧洲地区引入的粳稻品种在我国北方稻区和长江流域的引种效果较好。日本北海道地区的品种适宜引入我国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种植,日本东北和北部地区的品种适宜引入我国华北及辽宁南部种植,日本关东、东山、东海、近畿的品种适宜引入我国山东、河南及陕西中南部种植,日本南部的四国、九洲和韩国的品种适宜引入长江流域作中、晚稻栽培。
(2)南种北引
水稻南种北引,遇长日低温环境,变现生育延长,出穗推迟,但植株相对繁茂,穗增大,粒增多,粒重增加。若引入低纬度地区的早稻早、中熟品种及中稻早熟品种,或对短日照钝感或无感,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宽的品种,在配合适宜的栽培技术,引种较易成功。这些品种适应性广,引种地区广泛,而且在引入地日长较长,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营养生长期较长,穗发育良好,光合产物积累多,产量较高而稳定。如国际水稻研究所的IR24、IR26、IR64,在菲律宾全生育期105~120天,引入广东后,生育期比原产地延长25~40天,引入长江中下游,延长30~45天,成为有较大种植面积的中稻推广品种和杂交水稻强恢复系。我国华南的早稻早熟品种广陆矮4号、珍珍矮13号和红梅早,引入长江流域,获得显著增产而大面积推广,成为当地著名的早稻中熟或迟熟品种。但是,晚稻品种北引,因其对短日照反应敏感,遇长日条件不能抽穗,或在生长后期短日照来临时抽穗,也会遇低温条件影响结实,空秕大大增加。因此,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感光品种不能引至我国中部和北部,华南地区的感光晚籼稻品种无论籼、粳不能引入华北,热带地区品种不能引入东北直接利用。
(3)北种南引
水稻北种南引遇到短日高温环境,会出现生育期短缩,出穗提早的现象。通常营养生长期缩短,光合物质积累减少,植株矮小,经济性状下降。但是只要品种引用的得当,配合良种良法,仍然会表现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获得产高。日本粳稻品种秋光、幸实、早锦、下北、藤系138引入我国华北,均获得成功,成为推广面积百万亩以上的著名高产品种和广泛利用杂交亲本。东北品种吉粳53、吉粳60引至四川西北山区,京引107、松辽4号引至河北,长白6号引至云南丽江地区都表现增产,这是北粳南引,结合栽培技术获得成功的实例。表5-7列出了全国性熟期与地区性熟期的对应关系,供南种北引和北种南引,即不同纬度引种时参考。
(4)不同海拔地区引种
海拔愈高,温度愈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日平均气温降低0.5~1.0℃。高海拔地区引入低海拔地区的品种,生育期延长,故宜引入低海拔地区的比较早熟的品种。低海拔地区引入高海拔地区的品种,生育期延长,故宜引入低海拔地区的比较早熟的品种。地海拔地区引入高海拔地区的品种,生育期缩短,但植株比原产地高大,繁殖性强,故宜引入高海拔地区较迟熟的品种。
3. 中国七一九研究所
有博士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称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成立于1965年,地处湖北武汉,是中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经国家批准,招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招收“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还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4. 第六一八研究所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7~230.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短宽,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抽穗早;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宽、上举,穗下节长,株高63.0~82.4cm,茎杆粗壮,抗倒性好;长方型穗,穗码较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27.2~37.2万,穗粒数29.7~37.3粒,千粒重44.4~49.7g。
抗旱鉴定:2012~2013年度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性鉴定:抗旱指数为0.707,抗旱级别4级,抗旱性较弱;2013~2014年度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性鉴定:抗旱指数为0.720,抗旱级别4级,抗旱性较弱。
抗病鉴定:2013~2014年连续两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13.79%,湿面筋30.2%,容重792g/L,白度75.1%,沉淀指数82ml,硬度61HI,降落数值318s,吸水量59.5ml/100g,形成时间3.2min,稳定时间3.1min,弱化度110F.U.,出粉率71.3%;2014年检测,蛋白质13.77%,湿面筋28.0%,容重813g/L,白度73.2%,沉淀指数71ml,硬度66HI,降落数值540s,吸水量62.3ml/100g,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2.6min,弱化度119F.U.,出粉率73.4%。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250.4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4.6%,不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4位;2013~2014年度续试,11点汇总,8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2.7%,平均亩产389.3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5%,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5位。2014~2015年度河南省旱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亩产441.5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11.6%,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适播期10月中下旬,最佳播期10月15日前后,播量8~9kg,旱薄地或延期播种,适当增加播量。
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3~4方,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注重氮磷钾合理搭配。在返青拔节期结合化学田间除草,喷洒多菌灵和粉锈宁和“沃叶离子磷酸二氢钾”,防治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抽穗扬花期喷洒烯唑醇,防治赤霉病;注意防治蚜虫,特别是穗蚜的发生。
5. 第七一三研究所
陈钢 陈钢 (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贺绿汀 贺绿汀 (1903-1997) 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第一奖。此后进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华彦钧 华彦钧 (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雷振邦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付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较优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触到京戏。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熏陶下,雷振邦学会吹得一口动听的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并成为该队的指挥。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学。在东京,他进了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不到半年的时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转年便成为作曲系本科学生。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国,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做音乐教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在课余组织起一个五十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 雷振邦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的曲子,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公开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踏入影坛。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作曲,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0多年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一百余首。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创作了大量的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发着扑鼻的生活芬芳的音乐作品,形成他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他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谱写的乐曲,都具有上述音乐特点。 1960年在第二届百花奖中,他为影片《刘三姐》的谱曲,荣获最佳音乐奖。以后他为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和《小字辈》谱写的乐曲,也分别在1964年和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举办的第一、二届“小百花奖”中获最佳作曲奖。 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他不愧为是我国影坛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电影作曲家。 李焕之 李焕之 (1919-) 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刘天华 刘天华 (1895-1932) 著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学,开始学习西洋管乐器。1911年因学校停办而辍学,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2年赴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1914年返回家乡,先后在江阴、常州的中学里教音乐。其间曾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沈肇州学习二胡、琵琶;专程赴河南学琴;向僧、道和民间艺人学习多种民间乐器;记录民间乐谱,并开始音乐创作。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间,先后学习了三弦拉戏、昆曲、小提琴、和声学、理论作曲等,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和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同年,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参与发起“爱美乐社”。曾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准确地记录梅兰芳的唱腔(《梅兰芳歌曲谱》1930)。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一首琵琶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马可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聂耳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任光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粱红了》等著名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起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 王洛宾 王洛宾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1919年,王洛宾入小学读书,这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王洛宾因此学会了许多学堂乐歌,同时开始接触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调。1924年,王洛宾入通县潞河一所教会兴办的中学读书,在唱诗班里他接触到西洋和声,并且对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学校艺科,随俄籍老师霍尔瓦特夫人学习声乐和钢琴,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九·一八”事变以后,王洛宾希望能用音乐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便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了一首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也是王洛宾的处女作。次年,由于家庭生活日渐困难,王洛宾不得不辍学,到一所中学担任音乐老师。 1937年,王洛宾参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并随团出入枪林弹雨。在这个时期的战斗生活中,王洛宾还创作了《洗衣歌》、《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等歌曲。1938年春,西北战地服务团奉上级指示,派出作家萧军、诗人塞克、音乐家王洛宾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开展工作,在六盘山途中的一个车马店里,王洛宾一行巧遇一名绰号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该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请下,民歌手为他们演唱了两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时那种丰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动听的旋律,令王洛宾沉醉在这优美的歌声中。 为了他深爱的西部民歌,王洛宾拜访了来往兰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机。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司机给他唱了一首吐鲁番民歌《达坂城》,王洛宾一下子就被朴素优美、活泼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记下了这曲调,并请人翻译了歌词,同时将其进行重新改编并定名为《马车夫之歌》改编后的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畅动听,情调诙谐幽默。这是王洛宾创作生涯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从此以后,王洛宾每到一个地方就寻找一切机会搜集民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宾搜集、整理并记下了众多优美动听、有学术价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哈萨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玛依拉》、《黄昏里的炊烟》、《都他尔和玛丽亚》、《暮色苍茫》等。这些旋律流畅、曲调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础上,王洛宾还改编了许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经典之作,就是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又名《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信》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首先在甘肃和青海一带传开,不久便流传到全国各地,数十年来,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 1996年3月14日,这位蜚声海外,影响过几代人的一代西部歌王,在乌鲁木齐与世长辞。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6. 第七二三研究所
砚秋先生二、三事
徐凌霄
程先生以青衣成艺成名,但幼学时期,旦角各工全都学过。师傅荣蝶仙是花旦兼刀马,教法认真而严厉。他非但不怨,而且常怀好感。1926年以后,他已经以名演员领导剧团了,还把蝶仙约聘入团,享受相当优厚的待遇。
御霜(砚秋)初学青衣,师傅是陈啸云(此名是听御霜口述,不知是否这两个字),学会了许多出“底子戏”,青衣的根基便稳定了。
任何唱工角色,不论哪一行,由童年转到少壮中间,总会遇着一个变嗓的关口,即所谓“倒仓”。有的人一倒全倒,有的人会变出了另一种音。但御霜不然,既非全变,亦非全倒,而是保留了一种“立音”,能高能低,能伸能屈,这就为“万丈游丝晴空独袅”的程腔,奠定了基础。
荣蝶仙、程砚秋《能仁寺》
有了嗓子,还须善于运用,深研唱法,不然的话,好嗓亦等于白费。所谓“三分天,七分人”。御霜的用嗓行腔和余叔岩有些相同的妙诀。那就是“控得住,拢得圆”,“气为音之帅”,“口法(审音吐字)为唱念的根本”。
“名家无专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话在戏曲艺术方面亦可以适用。谭鑫培、王瑶卿皆是如此。御霜在打稳了底子之后,从多方面观摩,然后自运匠心,另加泡制。即以《骂殿》为例,虽然由陈德霖的词与腔出发,但是把尺寸加快了,腔板运用更灵活了。总起来说,他把老派的腔调尖鎲化了,把“骂”的情绪表现得更深刻了,因此陈老夫子把这出戏让了。
陈德霖不会为他说过这出戏。瑶卿虽以创腔出名,又是御霜亲切的前辈,但王腔与程腔并不相同。当年在福禄居同事的时候,瑶卿亦曾说过是砚秋自出心裁,他不能掠美居功。会见瑶卿的扇头,下有“砚秋”的款,上款称“太夫子”。我莫名其妙,问起根由,却原来蝶仙曾拜在王门。那与青衣唱腔的授受,更没有关系。梅先生与程先生是情真谊密的师生,御霜日常谈话中提到梅先生,很自然地露出尊敬的真诚。但唱念各工却是各擅胜场,并不一致。这在戏曲界亦不乏前例,谭鑫培之于程长庚,杨小楼之于俞菊笙,又何会亦步亦趋。
程砚秋青年时期
旧时代学戏的贫苦子弟多数没有文化,而教学时期只是口传硬记,亦用不着文化。即便成名到老,如谭鑫培,杨小楼诸人,尽管唱做皆精,也很难提到读书写文的事。但御霜却不同了,演讲写作与所谓知识分子并无多让。所以能够如此,罗瘿公对他的帮助,很有关系。在变嗓时期,御霜因不能演戏,因而利用时间积极学习文化,瘿公选本授课,把笔习字,的确尽了良师益友的责任。瘿公故后,御霜有“末艺微名,皆公所赐”的挽词,对他的身后一切独力担任,风义高厚,感动亲知。
御霜生平不但没有任何嗜好,而且对于身体锻炼、精神修养都非常注意。交友和对人的态度,给人家的印象是那样地清整而安和。谈吐从容有序,话不妄发。书札除实在匆忙外,总是字字认真,一笔不苟。近几年心广体胖,丰神奕奕,与同行辈人比较,还是个壮健的青年。即以瑶卿的寿数为前例,亦可以再为社会主义奋斗,为人民艺术服务二十年。
1958年春节会见,谈论《六月雪》、《刺汤》录音的事,因而说到同杨宝森录过《跑坡》,痛惜宝森的壮年长逝。神情照常,毫无异状,不料遽尔永诀。而年前商榷《荒山泪》修词的一封信,竟成为三十年好友的绝笔。
程砚秋之戏曲电影《荒山泪》
我从1918年就是爱好程剧的观众之一。1930年,在北京东城梅宅一个招待外国电影明星的会上,经畹华(梅兰芳)先生的介绍,一见如故。不久他就约我参加了戏曲研究所讲习会等工作。“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各不相顾。有时见面,亦没有从容讨论的心情。
直到解放以后,万象更新,才有了做人做事的真兴味。八年来,除非他出外,只要是同在北京,他常常忙里抽闲,和我面谈,或者通信,一字一腔一手一式共同研究,每每乐而忘倦。他赠送我苏联先进戏剧家著作,帮助学习,顾虑我的病躯,赐药赠食,鼓励我“在不妨害健康的情况下继续努力”。
自念衰朽老病久已不任写作。这篇短文亦是强打精神,历时两日,修改四五次,明知不周不检的地方还多。但笔与泪俱,心摇手颤,写不下去了。想作挽词挽联,亦不能成章,只好因袭古人的句法,以志悲怀,即是“先为国家恸,而后以哭其私”。(1958.3.20,泪书)
7. 第七一一研究所
非常好。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即是昆明物理研究所(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一研究所)红外系统中心,是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子集团)下属专业从事红外热像仪整机、红外光电系统、电子组部件、红外专用设备生产、研发及服务的国有全资子公司。
8. 第七一八研究所
沈阳918事变残历碑设计人是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齐康教授和他的团队。
九一八事变残历碑,辽宁沈阳柳条湖原北大营旧址内。1931年9月18日夜, 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进而占领东北全境,使我3000万东北父老沦为亡国奴,颠沛流离,饱受凌辱。
为使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不忘国耻,应广大人民的要求特建此碑,并于1991年9月18日落成。碑高18米,由混凝土灌铸,花岗石贴面,外形呈一部翻开的残破台历形,其左侧深深地刻着事变发生的简要经过,右侧是事变发生的年月日和累累弹痕构成的骷髅。下方呈空心,展室陈列着有关事变的历史资料和文物600多件。
9. 第七零九研究所
一英里等于一千六百零九米,也就是一点六零九公里,顺便说明一下,英里无论在哪国都是一样,就像一公里等于一千米,在中国是这样,在日本,在美国,在俄罗斯都是一样的,所以美国两字就没有意义了。
还有一点挺重要,速度的迈指的是每小时的英里数,比如一百迈,指的是每小时一百英里,按公里合算是每小时一百六十点九公里,所以开英制车往往都会超速。
10. 第七一九研究所院长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夏分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湖北三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湖北卧龙电机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湖北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拓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虹信通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斯米克美加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新能源接入设备与技术研究院、武汉亚龙环保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湖北华亿电气有限公司、武汉华茂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武汉长江管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特灵工贸有限公司、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联享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兴移通电信设备有限公司、武汉人天包装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