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造船工业能力(英国造船工业)

2022-12-07 05:18 点击:183 编辑:邮轮网

1. 英国造船工业

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排名如下:

1.伦敦,英国的首都,全国最大的海港和工业城市,也是全国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世界金融中心。

2.伯民翰,仅次于伦敦的英国重要工业中心城市,工业发展很快拥有英国最大的煤矿产业。

3.曼彻斯特,主要发展新兴工业,成为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700多种行业的国际化城市。

4.格拉斯哥,苏格兰最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市,以制造工业为主

5.爱丁堡,造纸,印刷,核能,造船工业都很发达。

2. 19世纪英国造船厂

罗塞斯船厂归属于巴布科克海事公司所有,位于英国东海岸,在设备、位置和经验上都堪称全英国前列,这也使得它成为了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分段总装地,2011年6月29日,英国罗塞斯船厂斥资2000万美元向中国进口了1000吨级的龙门吊“哥利亚”(英国传说中的巨人),专门用于建造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3. 英国大型造船厂有哪些

日本曾有过在全世界船舶市场中的占比将近50%周期,日本的造船企业可以建造从散货船到集装箱船,从海洋工程船到豪华邮轮等所有民用船舶门类。比如日本著名的三菱重工船厂就几乎涵盖了民用船舶的所有门类。除三菱重工是日本造船业的典型代表之外,日本还拥有川崎造船,IHI,万国,三井,常石,今治等著名的中大型造船厂。值得一提的是,从1956年起,日本造船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且保持这个冠军地位达半个世纪。日本造船业的峰值出现在1973年,年交付总量达到3千万吨。日本造船业的峰值出现在1973年,年交付总量曾经达到3千万吨。

但随着中韩两国企业的快速崛起,日本造船业在2000年后逐渐落后。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历来十分注重造船业。且日本曾在二战期间是一个航母大国,航母建造能力当时并不比英美等国弱,也就是说,日本建造大中型航母完全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早在1955年日本就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全球最高的造船业技术水平及实力。21世纪初期,由于韩国快速追赶上来,叠加长兴岛造船基地建成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基地后,日本的造船业排名才逐步下滑至全球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日本开始决定自供千亿大订单,试图重回全球造船业巅峰之位。比如日本邮船拿出了1000亿日元,向日本境内的两家造船企业,购买12艘7000车位的LNG动力船,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的一笔订单,引来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日本的动力运输船具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日本邮船要订购十多艘呢?实际上,运输船与传统船舶相比,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减少25%的二氧化碳,非常有利于保护全球环境。

据日经中文网之前报道,日本第一大造船巨头今治造船曾经宣布,将与欧美海事机构合作,制定在造船业中安全使用氨气的规则标准。同时今治造船还将研发氨燃料船,力争掌握领先全球的优势技术,以重回全球造船霸主地位。早在1984年,日本已牢牢把控了全球53%的造船订单,但近些年来,却被发展势头迅猛的中韩两国造船企业反超,使得新船订单已经不足7%。因此,日本希望与欧美相关机构展开合作,率先制定氨燃料船舶的新规则,目的是在新一代燃料船领域掌握商业化的主导权。

国际海事组织(IMO)曾经制定目标,到2050年全球航运碳排放量要比2008年减少50%,而氨燃料船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法宝。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称,到2050年,船舶燃料用量当中氨气的占比将达到46%。由此,氨燃料动力船技术已经成为各国船企竞争的焦点。今治造船认为,若该日企能够力争在2026年造出载重超过20万吨的大型散货船,就有望拿到更多造船业的订单,继而有了与中韩两国竞争全球造船霸主地位。

日本最大的两家造船企业——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联合。另外日本拥有川崎汽船株式会社,是日本三大航运公司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成立于1919年,拥有近400艘世界最先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航线遍及全球,在国际航运界拥有十分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全日本造船合并计划”由日本国土交通省牵头,计划整合日本国内15家大型造船企业。日本的是目的依然是重回打造造船业的辉煌。

4. 英国造船企业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与远距离炮战,改善操作性能,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入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挂之内。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纵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5. 英国造船工业发达吗

中国在2020时隔两年再次在造船领域重夺全球第一霸主地位,新船接单量全球占比高达48.8%。曾经的造船霸主——韩国位居第二,而日本则仅排在全球第三,全球市场份额约为7%。中国造船曾经在2021年一季度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5%、41.5%和42.4%,三大指标继续位居全球领先位置。尤其在全球造船业激烈的竞争中,成绩相当不错。

2021 年上半年,全球造船手持订单量为 18913 万载重吨,中国占有 45.79%,韩国占有 34.9%,日本占有 15.66%;全球造船完工量为 4663 万载重吨,中国占有 44.86%,韩国占有 32.10%, 日本占有 20.07%;全球新接订单量为 7497 万载重吨,中国占有 51.01%, 韩国占有 39.83%,日本占有 7.62%。可以看出,中国现有订单量是全球最多的,接单量更是占比超过50%,未来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的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包括三家国有造船集团(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局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和两家民营船厂(扬子江船业和新世纪造船)在内的Top 5造船集团今年已接单356艘合1,159万修正总吨,以修正总吨计占全国接单量的86%,这一比例在2015年为67%。目前,中国Top 5造船集团手持订单占比为78%。

6. 英国造船技术

从1793年起,英国便开始对法国进行海上封锁。法国欠缺弥补海上损失所需的物资,由于英国的封锁,来自黑海与波罗的海的木料、索具、船帆供给宣告枯竭。

波旁王朝曾经未雨绸缪地储存了巨额木料、绳索和其他补给,然而,1793年英国攻占土伦后焚毁了整个地中海舰队的仓储,摧毁了海军军械库,并夺走了13艘风帆战列舰。

到了1795年,法国造船工人已没有足够木料及配套部件用于建造大型舰只。这导致了法国造船工业每况愈下。

1800年时,法国与西班牙联合舰队的总体实力还能与英国大致相当,但到了1805年,便下降为英国的二分之一。

7. 英国造船工业基地

苏格兰主要有三大港口:

       格拉斯哥,英国的第三大城市,也是苏格兰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位于克莱德河北岸。

      爱丁堡,苏格兰首府,位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福斯湾的南岸,面积约260平方千米。

         阿伯丁,位于苏格兰东北部,北面的顿河(River Don)与南面的底河(River Dee)的河口之间,是北海海滨的主要海港,被称为欧洲的石油之都。

8. 英国造船工业中心

1、伯明翰为全英主要制造业中心之一。工业部门繁多,以重工业为主。世界最大的金属加工地区,有黑色冶金、有色冶金(铜、锌、黄铜、铝、镍),机床、仪表、车厢、自行车、飞机、化学、军工等工业也很重要。汽车工业规模很大,有“英国底特律”之称。伯明翰是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

2、爱丁堡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古城、苏格兰首府,位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福斯湾的南岸。面积260平方公里。1329年建市,1437—1707年为苏格兰王国首都。造纸和印刷出版业历史悠久,造船、化工、核能、电子、电缆、玻璃和食品等工业也重要。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又建立一系列相关工业与服务业。重要的运输枢纽,航空港。

9. 英国造船厂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外高桥造船20000(外高桥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
上一篇:为何造船必须有网批(造船需要什么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