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代造船的工艺(古代造船业)

2022-12-06 09:36 点击:296 编辑:邮轮网

1. 古代造船业

我国在宋代就发明了龙骨结构。中国古代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骨结构是船底中线处从首至尾贯通底部全长的纵向连续构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种坚硬的材料贯通整个船体,实现有效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加坚固稳定,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

龙骨结构主要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船壳板、舭龙骨等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龙骨。龙骨是在船体的基底中央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能增强船体承受波浪的冲击力和水压力,还能承受纵向行驶时的震动。

第二,旁龙骨。旁龙骨是位于龙骨两侧的纵向构件,它除了承受部分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外,还能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

第三,肋骨。肋骨是船体内的横向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横向的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

第四,龙筋。龙筋是位于船体两侧的纵向构件,它和肋骨的分布方向正好相反,龙筋和肋骨一起组成了网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固定船侧板,同时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

第五,船壳板。船体的几何形状是由船壳板的形状决定的,船壳板包括了船侧板和船底板两部分,主要作用是承受纵向弯曲力、水压力、波浪冲击力等各种船体所要承受的外力。

第六,舭龙骨。舭龙骨是安装在船侧和船底交界的一种纵向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产生的摇摆现象。以宋代尖底海船为例,因船舶的体型巨大,所以对船只结构的坚固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时的船舶形状为上宽下窄,底部是尖的,船体上部的甲板较为平整,船舷以下如同刀削一般。如果将船身沿着横面切开,就会发现船的横断面为“V”字形,尖底上就设置着贯通首尾的龙骨。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虽然不够稳定,但因船只的下半部分在水面以下,而龙骨结构比较沉重,吃水较深,因此并不会影响行船的稳定性,反而大大减少了船只前行的阻力,节省了动力,保证了船行的速度。

龙骨结构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在造船方面的智慧与才干,也体现了古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务实精神,为我们当下的科技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 古代造船业属于手工业吗

蜀国的丝绸 东吴的渔盐,造船业

3. 古代造船业与的关系农业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三国孙吴时,江南经济已得到开发。孙吴地区富庶,大批北方劳动农民逃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和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

①无论是孙吴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在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两次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两次开发江南时,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

④两次都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江南多水,如孙吴时就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东晋南朝时,发展水稻生产,发明水磨,推广小麦种植,在此基础上发展冶铸、缫丝、制瓷、造纸业等等。

⑤不同之处是:孙吴时,江南的开发仅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4. 古代造船业发达的地方

在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徐兢奉宋微宗赵佶的命令出使高丽,出发的时候特地建造了两艘大型客船,称做“神舟”。

“神舟”虽然没有留下图形,但是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记载中,人们仍旧可以窥知它的大概情况。

徐兢在书里并没有具体记述“神舟”的情况,但是他对“客舟”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客舟”是福建、浙江一带的客船,船长十多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船上有篙师水手六十人,可以载二千斛粟。一斛就是一石,在船舶的载重量中称一斛,二干斛相当于载重量一百二十吨。船是用整根木头加工成的巨枋,叠合而成,坚固结实,具有很好的抗沉性。

这种“客舟”是临时从民间顾募来以后改装的,供官方使者应用。它的装饰有点像“神舟”,但是比“神舟”小,“神舟的长阔、高大、设备、器具和人数,都三倍于客舟”。

由此可见,“神舟”就是一种巨型客舟,航行起来“巍然如同山岳一样,浮面动在波浪之上”,加上装饰富丽堂皇,所以当它抵达古高丽国的时候,引起“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在十二世纪象这样华丽的巨型客船是极为罕见的。

二、泉州湾出土的南宋海船

泉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海港。在南朝时期,泉州就已经开始进行对外贸易。在唐朝,它是我国四大外贸港之一。到了宋元时期,泉州以“剌桐”的名称驰名世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刺桐城是世界最大良港之一,商人货物聚集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伊本拔图塔也说,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发达的海上交通贸易,促进了造船业的大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造船基地,以制造海船著称。

近年来,在泉州湾一带发现了不少造船遗址,并且出土了一纰船桅、船板、船钉和船索等造船材料,特别是1974年和1982年发现了两只南宋海船,为当时船舶的形制和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当时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土的一只南宋海船,虽然已经没有上层建筑,但是底部结构基本完好。它残长二十四点二米,残宽九点一五米,残深一点九八米,长和宽的比例大约是二点六四比一,可见船体横剖面扁阔。中央由主龙骨、首龙骨、尾龙骨构成,主龙骨用粗大的方形樟木制造,是船体的中坚骨干。船底呈“V”形,是一种尖底海船,就象徐兢所说的“上部平得象天平,下侧却尖得象刀刃”。同时,整个船体头尖尾方、首尾上翘,具有优良的负载和破浪性能。整个底部分成十三个水密隔舱,船底板是两重木板,共厚十二厘米,船舷板是三重木板,共厚十八厘米,结构严实,强度比较高,抗沉性能良好。

这种多重板结构,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和符合工艺要求的。大型海船要求有比较高的强度,但是尖头尖底船外壳弯曲变化的程度比较大,用厚木板加工相当困难,分成几层薄板加工就比较容易,并且结合成一体后仍能满足强度的要求。

5. 中国古代造船业

明代是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三次高峰,最能反映明代造船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当属郑和所乘坐的宝船。大型宝船长约150米,阔约60米。据推测,郑和每次出洋的船舶数量当在100艘以上。

6. 古代造船业的发展

首先,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商业手工业发达。对贸易运输船只有着较大需求,从客观上刺激了造船业的发展。

其次,从地形上看,埃及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正处于古代地中海世界与东方世界沟通的交通要道上,而且整个埃及的农业区与居民定居区全部分布在尼罗河沿岸,所以不管是海运还是内河运输,都对船只有着较大需求。

最后,埃及盛产一种纸莎草,这种草可以作为制造简易船只的重要原材料,纸草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其制造成本远远低于木船。

7. 古代造船业发达的国家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又推动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宋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 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

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

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

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

8. 古代造船业高峰时期

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中华文明著称于世的重要标志。它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手工业的特点:一 、手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主要以冶金、纺织、陶瓷为主。二、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三、尽管手工业发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手工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四、官府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同时并存。五、随着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经营方式也在变化(由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明中后期出现手工作坊\工场手工业。)六、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分布也相应移至南方。

9. 古代造船业发达的原因及影响

你看一下工业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美国的情况就知道了,美国造船业的好日子是在二战期间,那时建造了2710艘自由轮、531艘胜利轮和525艘T-2型油轮用于战争。

到1945年,按海事委员会战时造船计划,共给美国舰船局(ABS)建造了5171艘各种类型的船只。在造船史上的那段历史时期,焊接替代铆接成为了主要的装配手段。也就是说,大规模的由焊接代替铆接,在美国也是在二战期间才发生。

10. 古代造船业最高峰

国古代造船业非常发达,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自新石器时代起,我国便产生竹筏、独木舟等原始船舶。直至秦汉时期,造船工艺才初具体系、渐趋成熟。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典型的代表作就是楼船。楼船是当时的作战用船,可称之为古代版“战舰”,因船上建有重楼而得名。据史料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由楼船组成的舰队进攻楚国。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秦始皇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

11. 古代造船业的流程

  具体发明者未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国重工是造船的吗(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
上一篇:天津造船船东(天津造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