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工业技术
是北京海淀区的这个基本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社会保险;执行国家和院的公费医疗政策;为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为新职工提供临时周转住房及租房补贴;提供伙食、交通、通讯等补贴。
2. 船舶工业技术就业前景
不是冷门,航海船舶专业就业前景好。
航海船舶专业这个专业因为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因此这方面的人才备受欢迎。毕业生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3. 船舶工业技术经济研究院
《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日前发布。《方案》明确,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按1500元/总吨的基准,对在2013年至2015年提前报废更新的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进行补助,以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优化船队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分析人士指出,鼓励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更新,有望给航运业和船舶制造业带来利好,拆船补贴在短期内可以有力缓解部分船公司的资金紧张状况。
补助基准提升至1500元/总吨
根据《方案》,补助金额将根据船舶类型、提前报废年限等因素,结合基准补助金额(1500元/总吨)综合确定,补助资金按各50%的比例分别在完成拆船和造船后分两次发放。
适用该《方案》的船舶应符合五个条件,即于2012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船舶所有权并持有有效的船舶登记证书和检验证书;具备有效的国内沿海、国际远洋运输经营资格;单壳油轮不小于600载重吨,其他运输船舶不小于1000载重吨;按规定的强制报废船龄或单壳油轮限期淘汰时间提前1年至10年(含1年、10年)拆解;在交通运输部认可的国内船舶拆解企业拆解完毕。
此前,交通部等四部委曾于2010年出台《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申请拆船补贴的要求过于严格,比如限期拆解周期较短、限期订造新船等条件,政策实施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与2010年方案相比,今年的《方案》将补贴基数由2010年的1000元/总吨提高至1500元/总吨,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拆解年限由2010年的提前2-10年放宽至提前1-10年。2010年方案还规定必须在2012年6月30日前建成新船才能获取补贴,而此《方案》未对更新船舶建造时间期限进行要求。
不过,此次延续了2010年方案限定的中国籍船舶、吨位不小于原报废船舶,须取得中国船级社的入级证书等条件。由于具体细则还没有出台,许多航运企业对于《方案》的实施效果也还在猜测中。
企业可选择新建船舶类型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表示,“《方案》的出台,对航运企业肯定有正面影响,有利于航运企业调整运力结构,通过更新建造节能环保船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新龙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方案》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首先,老船经济性不足,船东本来就有旧船要淘汰,也有订造具有经济性的节能环保船舶的需求。同时,《方案》将增加船厂的新船订单,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对船东和船厂都有利。
张新龙说,《方案》的最大亮点,就是“航运企业可将全部拆解和新建造船舶的总吨分别合并后对应计算”,“新建船舶类型由企业自主选择”。这就意味着,航运企业可拆除3条5万吨小船,再建造一条15万吨的大船。同时还可以拆除集装箱船,再建干散货船。这对于化解航运业过剩运力、调整运力结构有积极作用,也符合现在船舶大型化的趋势。
张新龙表示,据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四大航运公司潜在淘汰规模约2000万载重吨,按1500元/总吨的补贴基准换算,全行业补贴金额将达2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老旧运输船舶的提前报废更新,有助于缩短船舶行业周期,对船舶制造业将形成直接利好提振。上述政策有望给中船股份、舜天船舶、中国船舶、中远航运、中海发展、亚通股份等A股船舶制造公司和航运企业带来利好。
4. 船舶工业技术特点
1、船舶的不动产性:从民法原理来看,船舶是可以移动的物,应属于动产。然而,由于船舶本身和航海的一些特点,船舶又具有不动产的特征。
2、船舶是合成物:是由本体、设备与属具等独立物结合而成的合成物。依民法中有关“主物的处分及于从物”的原则,船舶的处分也应及于船舶设备及属具,但该原则可以通过约定加以限制,如约定其处分不及于从物等。
3、船舶的人格化:首先表现为船舶国籍的规定。船舶要取得航行权,必须经过登记,并悬挂该国国旗,这样在海上航行时,便知道该船属于何国了。
5. 船舶工业方面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工资以及福利都是比较好的,特别是福利方面,不过也是按不同工作岗位以及级别有所区分
6. 船舶工业技术学校
该校于2004年改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是一所二本学校。
7. 船舶工业技术体系表示了什么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可以由船舶安全管理手册、船舶安全管理专业手册或程序、船舶安全操作须知及船舶安全管理记录组成,也可以根据船舶现有管理实际,形成综合性的手册。
8. 船舶工业技术工人
一、土建专业(共13个工种)
1、手工木工;2、精细木工;3、架子工;4、钢筋工;5、抹灰工;6、油漆工;7、混凝土工;8、砌筑工;9、防水工;10、建筑电工;11、电焊工;12、管工;13、模板工
二、安装工程专业(共4个工种)
1、安装钳工;2、安装起重工3、管道工4、通风工
三、供水专业(共12个工种)
1、净水工;2、水质检验工;3、机泵运行工;4、水井工;5、水表装修工;6、供水调度工;7、供水营销员;8、供水设备维修钳工;9、供水设备电工;10、供水仪表工;11、供水管道工;12、变配电运行工;
四、市政专业(共10个工种)
1、筑路工;2、道路养护工;3、下水道工;4、下水道养护工;5、污水处理工; 6、污泥处理工;7、污水化验监测工;8、泵站操作工;9、沥青工;10、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工
五、园林绿化专业(共14个工种)
1、绿化工;2、花卉工;3、植保工;4、育苗工;5、盆景工;6、观赏动物饲养工; 7、花街工;8、石雕工;9、木雕工;10、草坪工;11、苗圃工;12、养护工;13、假山工;14、水景工;
六、环卫专业(共11个工种)
1、环卫垃圾运输装卸工;2、环卫船舶轮机员;3、环卫船舶驾驶员;4、环卫机动车驾驶员;5、环卫粪便清理保洁工;6、环卫化验工;7、环卫机动车修理工;8、环卫公厕管理保洁工;9、环卫垃圾处理工;10、环卫道路清扫保洁工;11、环卫粪便处理工;
七、机械化施工专业(共5个专业)
1、挖掘机驾驶员;2、塔式起重机驾驶员;3、推土铲运机驾驶员;4、筑炉工;5、桩工;
八、燃气专业(共27个工种)
1、燃气用具安装检修工;2、液化石油气机械修理工;3、燃气输送工;4、燃气压力容器焊工;5、炼焦煤气炉工;6、燃气具修理工;7、煤气管道工;8、燃气化验工;9、污水处理工;10、燃气净化工;11、配煤工;12、液化石油气罐区运行工;13、机械煤气发生炉工;14、焦炉维护工;15、热力司炉工;16、燃气调压工;17、热力运行工;18、重油制气工;19、液化石油气钢瓶检修工;20、液化石油气灌工;21、供气营销员;22、煤焦车司机;23、焦炉调温工;24、胶带机输送工;25、燃气表装修工;26、冷凝鼓风工;27、水煤气炉工;
9. 船舶工业技术的认知
船东代表的职责:
1、负责船舶项目建造过程监控;
2、入驻船厂,参与本项目生产阶段各类相关会议,及时向公司反馈现场存在的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和生产问题;
3、配合监理团队督促船厂按图施工,按计划施工,确保建造过程的大节点计划;
4、配合监理公司进行船舶建造检验和设备内外检验,控制船舶建造质量和风险;
5、配合监理公司进行设备检验及入厂检验,监控设备供货周期及质量;
5、对船厂与监理方检验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
10. 船舶制造技术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业务都有包含。公司产品线可以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的造船业务,多年来造船总量、造机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因而,作为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在船舶行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内船舶制造绝对权威。
简单将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和各位小伙伴们说了之后,我们来观察一下中国船舶公司有什么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公近年来,中国船舶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深远,在竞争方面,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领域展现出极大地优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而且竞争力方面也是不弱的。在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行业将更进一步拓展和整合产品业务范围,基本已经将船舶以及海工产品的类型覆盖了,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进一步推动船海产业做强做优。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达到市场的需求,在巩固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上,对小型船市场提高关注度,将抢夺订单当作是企业最急迫的任务。因此,中国船舶贴近市场,开发改进主流船型,加快实施豪华邮轮项目,打破海工装备自主设计瓶颈,将动力机电业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型。除这些以外,其旗下还有自己研发的船只项目,例如: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进军大型邮轮建造市场。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减缓后,,经济开始复苏、复工和复产,并在其带动下,大宗商品走牛,旺盛的需求带动了船舶运输的发展。中国船舶作为我国民船龙头企业,将逐步带领我国民船回暖,并促进造船业供给侧改革;不难预想中国船舶未来还是很有前途的,将最先享受到行业发展所拥有的红利。总体来讲,中国船舶作为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老大,有机会在行业改革换代之际,乘改革春风,让企业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