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9
中国舰船研究院。
2、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3、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4、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5、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6、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7、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等。
发展前景
1、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兼并重组所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如何啃掉低端产能过剩这根“硬骨头”,实现“重组瘦身”成为船舶行业监管层所面临的挑战。
2、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不断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
713所
1、从1963年开始,本所作为国家指定单位进行铅酸蓄电池的研制。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并形成批量生产,本所化学电源研究中心及电池厂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精良的研究队伍。
2、致力于阀控铅酸蓄电池在内的化学电源及特种电源研究,其研制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92年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际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在科技大会上获奖。
3、1997年、1998年分别通过国标 gb/t9001-1994(iso9001:94)和国军标gjb/z9001-96双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其产品包括2v 、6v、12v三大系列39个品种,本研究中心研制的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铁路、银行、国防等系统并出口海外,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阀控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年生产能力1万kvah。
2.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9年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是促进我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科技交流,推动我国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选题范围广泛,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舰船总体研究、动力设备、武器装备、电子与光学设备、导航设备、自动化设备、机电设备、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舰船材料、舰船防护、军民两用技术等。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刊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3.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如我们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
这是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需要具备对海洋观测、探测及预测的能力,海洋科学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海洋能力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至今已走世界前列。
4. 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1年4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未来发展研究中心、装备保障中心、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出席仪式并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杜刚主持仪式并宣读了集团公司关于四个中心定位的批复文件,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四司司长艾廷元、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主任吴晓光出席仪式,中国船舶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刘郑国在仪式上发言。
雷凡培指出,成立四个中心是中国船舶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履行强军首责,补齐短板、健全体系、缩小差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集团公司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完善管控体系对新时期履行强军首责的极端重要性,突出军工核心,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雷凡培强调,要聚焦短板弱项,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进四个中心落地运行,尽快形成防务装备全产业链管控新格局。集团公司总部要做好组织协调,支持推进四个中心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和任务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大力协同,全力支持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船舶特色的“战略+运营”管控新模式;中国舰船研究院要发挥好主体责任,落实好相关工作,以发展的实际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5.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1、中国舰船研究院。
2、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3、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4、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5、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6、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7、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等。
6.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20年版
支持安全返港的系统要求、安全区,支持有序撤离的系统要求、系统能力的评估、检验和试验等。同时,指南还给出了解决满足安全返港和有序撤离要求的思路和方案,可为客船和客滚船的设计、建造、试验和检验提供指导依据。
7. 工信部高技术船舶指南
哈工程大学的人才流失是比较严重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工信部所属的211大学,他的船舶航海技术,超声技术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但由于它的校址属于我国的东北部,比较偏远的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这里冬季非常寒冷,经济近些年来发展的比较落后,所以哈工程大学的一些教授老师们离开了这里,而到南方去发展了
8.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9版
待遇:
等你硕士毕业了,也就是三年后,能拿到5K税前。过节都有过节费,例如中秋2K,春节2K等。研究所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是项目奖金和年终奖金。一般年终奖,硕士在1w左右,当然干的不好自然低了。这样算下来,一年也有7W了。当然,在上海,要买房子,还是很困难的。
工作环境:
工作压力小。这两年国家的项目很多,不愁没活干。竞争相对良性,在这里是积累资本的,等赶上几年,有了经验,跳槽也好啊。
出路:
刚毕业的学生,在这混两年,真正学到了东西,去个外企,就飞黄腾达了。
当然,拿到上海户口也是一方面优点。
9.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最早哪年发布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航海史的航海大国。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有着世界上最高、最发达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先掌握航海技术的民族之一。中国文化经海洋传播到海外,对东亚、东南亚和沿印度洋的古代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两千多两年,中国人就开通了由印度洋通往非洲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使用指南针的国家,中国的指南针和造船术由阿拉伯人经地中海传到欧洲,为世界的航海技术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历史上中国也涌献出了鉴真、郑和、冼夫人等一大批航海家,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都是处在世界航海文明的顶层,只是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中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出现了一点阻碍,被欧美一些工业强国赶了上来而已。
最早的航海者
中国的航海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易经》上就记载过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故事,而在河姆渡史前文明遗址中出现的七千年前的木桨,则是中国人最早航海的铁证。中国古代书籍文献中关于航海的记载数不胜数,《竹书纪年》也记载过夏朝帝芒"东狩于海,获大鱼"的事迹。商朝人与海外的联系更加频繁,《诗经》上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之类关于商人航海活动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齐国、燕国、鲁国、越国等邻近大海的国家的航海技术也非常发达。吴国和齐国都能制造出长十丈、宽一丈五的大船,名叫"翼船",这是一种有两层甲板的战船,完全可以胜任海上航行。齐国的齐景公曾经乘坐这样的翼船在海上游玩,半年都不用上岸,孔夫子十分羡慕,做梦都想乘坐这样的大船"乘桴桴于海上"。
吴国的战船可以从东海出发,跨越东海、黄海,来到位于渤海湾的齐国胶州地区。当年吴王夫差攻齐,正是沿着这条海上航线到达齐国的。而燕国则利用先进的航海技术,利用海军征服了朝鲜半岛,并派人到达了日本,开辟了辽东到日本的新航线,开启了中日之间的海上航路。
最早的大型船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航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方士徐福为秦始皇去海外寻找不死仙丹,所乘的大船搭载了数百名工匠和三千童男童女,船的大小可想而知。徐福曾远航到"平原广泽",据后世学者考证,他的船队至少到过日本和菲律宾地区,甚至到达过琉球群岛。
汉代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船队。汉武帝建立了"楼船军",这是世界上第一支专业海军。这支部队乘坐的是船高首宽,外观似楼的"楼船",可远攻也可近战,是古代史上战斗力最强的海军。楼船可容兵员数百名,配有世界上最早的橹和舵,每层的四周都建有"女墙",甲板上还有硬木做成的"战格",四壁都蒙上皮革加强防护。船的最顶层有指挥作战的军旗手,在战斗中可以指挥士兵作战。更为难得的是,楼船四周还有由艨艟、斗舰、斥候、先登、赤马舟等组成的护卫船只,与今天海军中的航母编队非常类似。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10万楼船军远征南越,汉代水军战斗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汉朝远洋航行的距离也非常长。汉武帝时,汉朝的远洋航行路线已可以从广东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斯里兰卡,然后经红海到达埃及的开罗,再由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之后由希腊、罗马经地中海到达罗马帝国。这条航线长达八千海里以上,是世界海上交通史的一大创举。
宋、元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运用在航海上,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突破。宋代《萍洲可谈》中记载了当时航海远洋者利用指南针辨别航向的情景:"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针"。指南针在航海史上的运用,较海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是一个科技上的大跃进,在世界航海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宋代和元代的造船技术也非常高超,能造出长三十多丈、宽四丈以上、可载千余人,拥有二十四个桨轮的尖底快速海船。元朝就是利用这种船,开辟了海上漕运路线,这条路线从平江起航,从山东胶州绕过山东半岛,抵达海河的河口,再沿海而上到河北武清,将糟运运到北京。自从开辟海上糟运航线后,糟运能力猛涨了六七倍,解决了首都北京地区的钱粮,使得北京能在接下来的明清两朝坐稳首都的地位。
10. 中国船舶科研中心
有7个发动机厂。
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青岛、大连、宜昌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柴于2017年4月在青岛市黄岛区注册设立。公司位于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造修船产业基地, 下辖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青岛海西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三个制造基地。
2,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市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又名711研究所,创建于1963 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5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
3,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市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河南柴油机厂,始建于1958年5月,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新中国第一个船用高速柴油机厂,中国船舶行业船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专业制造厂。
4,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陕西西安市
陕西柴油机厂,总部位于西安市,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旗下所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中、高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专业制造厂和柴油发电机组成套厂。
5,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始建于1960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中小缸径中速柴油机制造基地和柴油机关键零部件保障基地,具有年产600台柴油机生产能力。
6,中船动力有限公司,江苏省镇江市
中船动力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动力装备板块的核心企业。
7,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大的船舶动力系统设计创新研发机构。公司主要承担国家科研和自主产品研发任务,作为舰船动力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核心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