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船舶系统
船上有无线网和手机信号。但是禁止成员过分使用。
海员就是在大海上工作,长年不在陆地,在海上会很寂寞,因为别想能玩电脑,打手机看电视,没有信号,会有一定的死亡数量大多数是失足掉进去的。
海洋上面显然不会有信号发射塔,所以一般的手机是没有信号可以用的。水手和船员使用的是海事通讯卫星电话,无线电信号通过卫星中继向民用通讯网络就实现网络互通了。海事通讯卫星电话原理上是可以上网的。
扩展资料:
传统的GPS+海图的导航方式已经逐渐向智能化导航服务转变,未来服务智能船舶的需求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传统导航服务方式。
岸基通信系统中的 VHF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航海安全保障信息化发展需求,海上用户迫切希望能将目前众多种类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融合和简化。宽带无线网技术的出现, 其特性为上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船舶 智能
发展前景不错。
智能船舶相关技术理论较为成熟(环境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已经得到实际应用,但有些技术理论缺少在真实环境下的验证(能效控制技术、航线规划技术、安全预警技术、自主航行技术等),因此,智能船舶总体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未完全成熟。随着船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智能应用,正推动着智能船舶的加速出现。
3. 船舶电子系统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具备船舶供配电、船舶电力拖动、电气系统自动控制,船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以及其它行业的电气设计和现场施工能力。主要从事强、弱电工艺师,修船、造船电气装配工艺师、电气技术员、施工员、计划员、调度员,船舶电工,维修电工、大修电工、电器装配工、维修调试工以及船舶电机员等工作。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较窄,毕业生一般从事现代船舶各项自动装置的维护和修理任务。
4. 智能船舶系统平台
中船黄埔文冲造船厂的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邻近黄埔港,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码头岸线1500多米,拥有2.5万吨级船台一座、2.5万吨级、7万吨级和15万吨级船坞各一座,具备5600TEU以下支线集装箱船和7万吨级以下船舶建造能力,同时具备制造、安装各种大型金属结构件工程、成套机电设备的能力,主要产品有1700TEU浅吃水集装箱、2200TEU集装箱船、2500TEU集装箱船、多种型号的大中型挖泥船等。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属下大型造船企业,由原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和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组成,是华南地区军用舰船、特种工程船和海洋工程的主要建造基地,也是目前中国疏浚工程船和支线集装箱船最大最强生产基地。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现有三个厂区。其中,长洲厂区位于广州东南部的长洲岛,毗邻广州大学城和举世闻名的黄埔军校,占地近70万平方米,岸线长3000米,码头长900米,具备3万吨级船舶的建造能力,主要产品有军用舰船、各类公务船、海洋救助船以及平台供应船等。
5. 船舶智能控制
船舶智能柴油主机 SCR 系统由气动蝶阀、混合管路、喷枪组件、反应器、供给喷射单元、人机界面控制单元、尿素溶液日用罐和传感器,温度管理单元,受控于主机 MOP 的SCRCU 等组成。其中喷枪组件由尿素喷嘴及管路,空气清洗管路,雾化空气管路组合在一起搭配三个相应的电磁阀控制。
供给喷射单元包含两台互为备用的离心喷射泵,用于控制流量的比例阀以及流量计组成。
6. 智能船舶系统有哪些
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企业和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中国船舶集团共有2家成员单位、4个项目在本次评选中获奖。他们分别是工业大奖项目:江南造船“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工业大奖表彰奖企业:七一六所、外高桥造船;工业大奖表彰奖项目:沪东中华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工业大奖提名奖项目:十一所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流水线项目,武汉船机船海工程机电设备研发创新项目。
7. 智能船舶系统包括哪些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8. 船舶智能化
主要品牌有海兰信电子海图。
海兰信电子海图成立于2001年,国内知名的航海智能化领域和海洋信息化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提供综合导航、海洋信息与监控管理等产品,致力于提供船舶通导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海事+海洋”的综合对海业务模式,可以为客户提供船舶通导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岸基和船载/舰载对海监控管理服务的同时,构建起“近岸+近海+中远海”与“水面+水下”相结合的“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监测网和海洋信息化数据平台,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海洋执法监察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决策信息。
9. 智能船舶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应用设计
智能养殖,对水产养殖业而言,意味着什么?智慧渔业到底是噱头,还是未来?
在笔者看来,智慧渔业的可行性不是大问题。智慧渔业能否推进的关键在于需求和成本:水产养殖业需不需要智慧渔业,以及智慧渔业能否匹配水产养殖业。
近来,投料船、监控仪、物联网、智能设备成为众多养殖户的谈论内容,业界对智慧渔业的认知和关注也到达了一个新阶段。受到关注的智慧渔业领域也更具有了活力,活跃在各个会议当中,展会上也有了更多他们的身影。
2019中国国际智慧渔业绿色发展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于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同期举行。本次发展峰会探讨了新时代的养殖要求、智能设备水产养殖应用、智慧渔业未来发展路径等多个话题,吸引了众人落座聆听,成为了本届广州渔博会亮点之一。同时,峰会上所谈论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众人对智慧渔业的不解和未明。
市场: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潜力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消费者对养殖水产品的消费能力也非常巨大。近来,麻辣小龙虾、香锅牛蛙、酸菜鱼、臭鳜鱼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的同时,也让水产消费市场更加火爆。水产养殖业是农业,也是一个朝阳行业。
而且,从全国养殖总产量来说,水产行业并没有大幅变化,行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发展状态。再加上水产养殖业的投资回报率较高、资金周转较快,对于外来者或是资本而言,发展、投资潜力巨大。
时机:新时代对水产提出新要求
时代正在发展,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也对各行各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水产养殖业也需要顺应大势,支持国家发展,对行业自身进行调整。在这背景下,智慧渔业将会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环境保护研究室主任陈家长就在峰会中提到,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点任务就是转型升级,转变养殖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我国正在进行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的标准修订,智慧渔业企业也应该就此背景思考发展路线。
报告题目: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的修订及尾水调控处理技术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家长
苏州鼎兴斯沃水产养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朋彪所介绍的池塘内循环水槽流水养殖系统(IPRS)正是符合生态环保、高质水产品要求的养殖模式。目前,IPRS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区域应用。
报告题目: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设施构建及常见问题
苏州鼎兴斯沃水产养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朋彪
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国文也在峰会中提到,水产养殖业不能依靠增加面积来提高产能,增设渔业设施和改变养殖模式将会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
报告题目: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与应用
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国文
时机:5G,万物皆可连,水产亦可
今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水产行业也将进入这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5G促进了智能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万物趋向智能,万物皆可互联,这也为水产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尤其是在设备领域。
中联智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任赪在峰会中提到,中联智科打造数字渔业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实时跟进养殖工作。5G通信,更是将数字平台的服务能力提高一个层级。
报告题目:智慧科技助力水产现代化
中联智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任赪
峰会中,苏州湖八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伟就提出现在河蟹产业已有部分养殖户开始运用智能设备,5G时代的来临,更会将产业推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报告题目:河蟹智能化养殖发展前景
苏州湖八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国伟
应用:可控化,让养殖更容易
“可控”是智慧渔业的一个显着特征,“可控”更意味着降低养殖风险。
武汉市中易天地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宾国在报告中讲到:“智慧渔业对传统养殖的改变在于从数据、在线监测、智能控制、定量培藻精准控水系统四个方面。其中,在线监测可以提前发现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养殖倾向于可控。”
报告题目:智慧渔业对传统水产养殖的改变
武汉市中易天地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宾国
“智慧渔业是未来水产养殖发展大方向,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要想抓住发展机遇,首先要用数据思维来“武装”大脑,用好大数据这个利器,再辅之以智能设备。”唐宾国总结道。
湖南易渔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表示:“中国渔业正迈向智慧渔业4.0时代,我们为增氧机打造了智能化控制设备-渔控仪。该设备可以为电机保护、实施报警、远程开关等功能,操作简单、耐用性强,让养殖户更便捷地管理大量增氧机。”
渔控仪-最懂增氧机的“红颜知己”
湖南易渔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进
应用:智能化,解放劳动力
对于水产行业而言,智能设备的其中一个使命就是减少人工依赖性、解放劳动力。
“‘养得越多,死得越快’是流传在水产行业中的一句老话,这句话的本质在讲述水产规模化养殖难度大。当养殖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技术和管理将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山市诚一渔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小林谈到,“拥有大面积养殖的诚一就曾遇见过这个瓶颈,而我们就通过智能管理设备跨过了这道难关。也因此,诚一开始了智能化设备的发展之路。”
报告题目:智慧渔业系统化解决方案与实践案例
中山市诚一渔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小林
水产行业的人工成本非常大,一些养殖场需要大量的工人支撑,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员的管理难题。只有用技术替代人工,规模化养殖企业才能减少在扩张过程中的隐患。自动投料机、智能投料船等设备的出现,也正是企业顺应养殖需求所开发的产品。
成本:多维计算,分层级使用
只谈发展,不谈成本,显然是一种“流氓”思维。对于智慧渔业而言,也是如此,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许多现实问题。
对于养殖企业而言,资金成本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他们更担心的是试错成本。毕竟,智慧渔业仍是新兴事物,大部分人仍以观望态度为主。但事实上,越来越多成功案例和使用反馈也证明了智慧渔业的可行性,众人也有所心动。
对于一般养殖户而言,初期投入大是他们进入智慧渔业的一大门槛。但也出现了许多如投料船、投料机、监控系统等价格较为亲民的智能设备或系统,养殖户也乐于去尝试使用。显然,不少养殖户对智慧渔业持尝试态度,或许企业也应该设计、定位一些亲民产品,以一步步培养用户群体。
智慧渔业,未来可期
智慧渔业确实是水产行业近来新兴的事实,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并不孤独。互联网连接万物的同时也将行业中的每一个业者联系起来。智慧渔业真正落地面临众多挑战,但只要整个行业会携手共进,就可以共拓美好未来。
10. 智能船舶系统包括
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科技、物联网科技、船舶科技、航空科技、机械自动化、无人遥控飞行器、消防科技、安防科技、环保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计算机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消防器材、安防设备、环保设备、智能设备、电子产品、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电动工具、机械设备、通讯设备、一般劳防用品、家用电器、电线电缆、高低压电气成套设备、办公用品、汽车的销售,汽车租赁,自有设备租赁,摄影摄像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工程,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
11. 船舶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系统
应该是船舶的AIS,这是一个船舶自动识别设备,船舶的基本信息会在电子海图上显示,让对方了解你船的航速航向以便进行安全避让,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船舶自动识别设备是通过卫星接收并转发到电子海图上,这对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配合雷达提前做好船舶避让极为方便,知道对方的信息可以识别信息通过甚高频呼叫,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