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固安
2020河北省电子信息(互联网)50强企业榜单排名
1、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3、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4、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
5、宏启胜精密电子(秦皇岛)有限公司
6、河北海伟交通设施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9、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
10、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11、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12、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13、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14、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青鸟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16、阳光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7、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8、河北向阳电子有限公司
19、常丰线缆有限公司
20、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21、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唐山金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3、明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24、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宁晋松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26、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27、廊坊新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8、邢台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29、河北宁强钢构集团有限公司
30、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32、盛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3、河北万方中天科技有限公司
34、博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35、欧伏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6、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37、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
38、国能信控河北公司
39、冀东普天线缆有限公司
40、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41、廊坊科森电器有限公司
42、河北万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43、廊坊耐迪机电有限公司
44、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45、固安阿尔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46、保定市天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47、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8、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9、河北博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50、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零一研究所
是央企(也是国企)子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以下简称七○八研究所)是中国船舶行业内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成果最多的军辅船及小型战斗舰艇,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机构,是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九五"、"十五"国家高新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重大攻关项目的中坚力量。
2019年10月25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2019年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在京正式揭牌成立。
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零七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的船建专业非常好。是上交大也是全国船舶设计与海洋工程最好专业。也是全国最高水平的专业。考入上交大该专业的学生。都是高考学霸。其录取分数线很高。但毕业后不愁发展前途。有部分继续深造。上海七零八,七零七与七一一研究所等船舶设计与海详工程都会向毕业生伸出橄榄枝邀请读研或工作。也很容易进入上海的大型造船厂工作。
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称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成立于1965年,地处湖北武汉,是中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
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固安分所
一)深入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效化。
1、各类企业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常态化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重大隐患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和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实现“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2、建立与企业联网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依法依规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
3、健全专家排查隐患制度,完善重大隐患治理第三方评估机制。
4、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重大事故隐患明确有关部门跟踪督办,并向社会公布,必要时向区政府申请挂牌督办。
(二)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实效化。
1、制定实施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对重点企业实现年度监督检查全覆盖;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推进现场执法检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执法检查。
3、实行分级、分行业执法,确保每个企业有一个部门负责日常执法监管。
(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实效化。
1、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四个一律”、“黑名单”和“五个一批”等执法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2、督促企业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开展安全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彻底治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各类违规行为。
3、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
(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实效化。
1、完善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依规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加强安全监管监察保障能力建设。
2、强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在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等高危行业领域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行动。
3、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
4、建立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五)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实效化。
1、狠抓道路客运等安全治理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改善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公路通行安全系数。
2、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以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为重点,推进电气火灾、高层建筑和电动自行车消防综合治理;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3、深入推进油气管线、民爆物品、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旅游、电力及工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
三、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
(一)推进风险查找制度化建设
一是推进风险查找标准规范化;二是推动风险查找管理信息化;三是落实风险查找主体全员化。
(二)推进风险研判制度化建设
一是建立风险分级制。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二是建立风险交办制;三是建立风险通报制;四是建立风险销号制。
(三)推进风险预警制度化建设
一是推进安全风险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二是推进监测信息系统的应用。依托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强化安全风险管控以及数据应用,加强安全风险数据分析和互联共享。
(四)推进风险防范制度化建设
一是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二是强化重点区域安全风险管控;严格控制高风险区域人员密度。科学合理控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高风险和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数量。
(五)推进风险处置制度化建设
一是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二是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三是在安全风险高的重点岗位推广应急处置卡,提高员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推进风险责任制度化建设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是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四是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五是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六是强化安全生产考核结果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