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面舰艇下水,相对常见手法主要是三种——船台下水,浮动船坞下水,船坞下水。不同的下水手段主要受限于船厂的水文环境和建造环境,下水船舶的排水量。
我们先说说LCS濒海战斗舰的下水模式。濒海战斗舰的建造承包商是两家,位于威斯康辛州的玛丽内特造船厂负责建造自由级,位于阿拉巴马州的奥斯特造船厂负责建造独立级。
您照片中的这艘濒海战斗舰就是属于自由级,有玛丽内特造船厂承建 。船厂的环境我们可以看一下照片。
照片左边巨大的厂房就是自由级LCS的建造车间。而船厂的下水环境并不是非常的好——沿河布置,船舶下水的空间比较有限。所以当LCS在厂房内组装完毕后,就会使用载具将舰艇搬运到下水位置,使用侧下水方式将船舶入水——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不占地儿~
但是侧下水对于船舶本身的吨位和宽度限制比较大。在奥斯塔船厂建造的宽度更大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就需要换一种模式了。大概请款你看下图。
奥斯塔船厂的下水环境要比玛丽内特造船厂好一点。周边水域空间较大,所以就采用了浮动船坞下水模式。大概模式就是把建造船台安置在水边。当LCS建造完毕后,使用载具将舰艇搬运到驳船上。驳船将舰艇再搬运到浮动船坞中,让舰艇顺利下水。大概下水时候的情景是这样的~
美国海军现在除了独立级LCS外,在巴斯造船厂建造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阿里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都是采用类似的方式下水。不过,由于阿里伯克和DDG-1000两款驱逐舰的吨位都比较大,所以他们并不是在室内厂房完成组装,而是在室内厂房完成大模块/分段构建,之后拖出厂房在露天船台进行合拢组装。舰体完成后,再直接拖入浮动船坞进行下水。
请注意——咱们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建造的驱逐舰也多是采用类似的模式建造。
具体的我们看下面两张照片就是知道了~
这张是在室外船台进行组装,可以请注意船体下方的支撑结构和搬运轨道
但是如果吨位更大的水面舰艇,比如航母下水,就很难使用浮动船坞进行了。一般都是直接在造船船坞中建造。当舰艇在船坞中建造的差不多后,就向船坞中注水完成下水工作,再将舰艇拖入舾装码头进行最后的舾装作业。咱们的001A型航母和美国人现在的福特级航母都是使用相同的建造模式。这种模式算是非常非常古老的造船模式,和最最传统的船台建造-船台下水历史差不多悠久。
这张照片是正在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船坞内建造的CVN-79肯尼迪号航母
在船坞内“下水”完毕后,被缓缓拖出船坞的CVN-78福特号航母
我们刚才提到,最最传统的下水模式还是船台下水模式。过去建造大型主力舰比如战列舰、航母、巡洋舰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驱逐舰建造和下水,还是多采用类似的模式。比如说下图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前几年下水的秋月号导弹驱逐舰。相比于巴斯钢铁造船厂为DDG-1000下水的手法,其实这种下水模式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对于船厂周边的水文情况要求比较高一点。
不过,像是更大的舰艇,比如海自的DDH-183出云,现在也是采用船坞建造,船坞下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