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LNG)船
LNG船是指将LNG从液化厂运往接收站的专用船舶。LNG船的储罐是独立于船体的特殊构造。在该船舶的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能适应低温介质的材料,对易挥发或易燃物的处理。船舶尺寸通常受到港口码头和接收站条件的限制。目前12.5万立方米是最常用的尺寸,在建造船舶中最大的尺寸已达到20万立方米。LNG船的使用寿命一般为40~45年。
“大鹏昊”
我国制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大鹏昊”,是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船长292米、宽43.35米、型深26.25米,装载量为14.7万立方米,时速19.5节。于2008年4月顺利交船,成为广东深圳大鹏湾秤头角的国内第一个进口LNG大型基地配套项目。
目前世界液化天然气船的储罐系统有自撑式和薄膜式两种。自撑式有A型和B型两种,A型为菱形或称为IHISPB,B型为球形。 液化天然气的接收终端建有专用码头,用于LNG运输船的靠泊和卸船作业。储罐用于容纳从LNG运输船上卸载的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则是将液化天然气加热使其变成气体后,经管道输送到最终用户。液化天然气在再气化过程中所释放的冷能可被综合利用。一般而言,约有25%的冷能可被利用。
天然气液化船的发展历程
我国首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鹏昊”号
2008年4月3日,由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正式交付船东。世界顶级船舶建造历史上又一次铭刻下了中国制造“零”的突破。
这艘LNG船造价高达1.6亿美元,几乎等于五艘普通巴拿马型散货轮的总造价,而其钢材消耗量却仅相当于一艘7万吨散货轮。整个船装载量为14.721万立方米。全部汽化以后容量将达9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上海全市居民1个月的天然气使用量。
首制船建造周期为27个月,比日韩船厂首制船缩短了3个月。 中国第二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大鹏月”号 2008年7月10日,我国第二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在上海顺利交付船东,这艘名为“大鹏月”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由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三高”特殊船,这条船的船坞周期仅为160天,比首艘船缩短了近一个月,码头周期比首制船缩短66天,总建造周期比首制船缩短126天。
“大鹏月”LNG船是中船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广东大型LNG运输项目建造的第二艘LNG船。该船长292米,船宽43.3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节。装载量为14.7万立方米,货舱类型为GTNO.96E-2薄膜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其船坞周期仅为160天,比首制船缩短近一个月,码头周期比首制船缩短66天,总建造周期比首制船缩短126天。
“大鹏月”LNG船是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三高”特殊船,集中了先进的造船技术。目前,LNG作为环保清洁能源,其前景看好。
据了解,中国第一艘LNG船“大鹏昊”已于今年(2008年)5月2日满载65000吨LNG,抵达广东,完成从澳大利亚到中国之间的LNG运输航线的首航任务。同“大鹏昊”一样,“大鹏月”将由中国液化天然气船务(国际)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在香港注册,不日将首航澳大利亚。
我国第三艘液化天然气(LNG)船“闽榕”号
2009年2月24日,我国建造的又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在上海顺利交付船东,这是迄今为止中船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建造的第三艘同类型LNG船。在当前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船市下滑,船企举步维艰的严峻形势下,该船的交付更有其积极作用。
据了解,该船于2006年3月15日开工,当年9月28日入坞,2007年3月21日下水,自去年9月至今年1月份完成常规试航和气体试航,到2月24日顺利交船,前后历时将近3年,该船的总建造周期比首制船缩短了125天。该船是福建LNG项目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福建LNG项目的第二艘姊妹船目前正在沪东中华码头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沪东中华将竭尽全力与船东方、技术合作方和ABS、CCS船级社的加强协作,与他们建立新型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渡过“寒冬”,迎接春天。
“闽榕”号LNG船,船长292米,船宽43.3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节。装载量为14.7万立方米,货舱类型为GTNO.96E-2薄膜型,属于目前世界上大型的薄膜型LNG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