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LNG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段,每段都包括几个环节。第一段,LNG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勘探、开发、净化、分离、液化等几个环节。第二段,中游,包括装卸船运输,终端站(包括储罐和再气化设施)和供气主干管网的建设。第三段,下游,即最终市场用户,包括联合循环电站,城市燃气公司,工业炉用户,工业园区和建筑物冷热电多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加气站用户,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用户等等。这些用户,大部分是通过干线管网供气的,也可以是通过LNG冷储罐箱运输-再气化供气的。
天然气产业链上游勘探、开发、净化、分离和液化各个环节,投资都是很大的。要形成一个经济规模的几百万吨/年的LNG生产基地,没有上百亿元是不行的。LNG产业链中、下游投资也很多。目前使用的超低温冷储LNG运输船吨位多在13万吨左右,采用特殊的钢材和隔热结构,其发动机也是烧天然气燃料的。这种船技术含量很高,一艘船的成本上亿元。LNG终端站包括码头、储罐和气化设施。再气化工艺是靠海水、江水供热的方式把液态的LNG再气化为气态的天然气;通过干线管网输送到用户。我国第一个广东LNG终端站和管线的投资为8.7亿元。
下游环节的不同用户投资规模各不相同。天然气联合循环电站加上输、变电网的投资,大约1万元/kW; 1GW(100万kW)的电站,需要配套投资约100亿元;分别由电力公司和电网公司承担。大城市燃气系统高、中、低压各级管网和调压站的建设和改造,也需要数以十亿元计的资金。至于工业炉用户,工业园区和建筑物冷热电多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加气站建设以及相应的发动机改造的配套投资,也都是相当大的数目。此外,罐箱运输的车队和罐箱的投资,用户端气化站的投资,也应属于下游的投资。由此可见,整个LNG产业链的项目总投资,至少在千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LNG的应用领域
LNG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是城市公交、环卫车辆、出租车、城际大巴、重卡等。
①城区公交车辆:由于LNG能量储存密度大,方便储存和车载,因此,使用LNG作为车用燃料将使公交车续驶里程加长,加气次数减少,增强运行能力,提高效率。在LNG公交车加气便捷的情况下,现有CNG公交车更新换代或者改装为LNG车辆的可能性较大,故公交车辆可作为LNG主要客户之一。
②城区环卫车辆:环卫车辆主要有洒水车、扫地车和垃圾车等类型,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广采用天然气环卫车辆。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环卫车辆可作为LNG潜在客户。
③出租车辆:由于LNG气瓶一般为双层金属真空加多层缠绕超低温绝热结构,气瓶较厚,出租车后备箱体积较小,改装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LNG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培育,出租车可作为LNG潜在客户。
④城际大巴、重卡车辆:城际大巴和重卡车辆的行驶距离一般较长,若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LNG加气站,为其提供燃料补给,这类车辆也将成为LNG主要客户。 目前,每艘常规LNG船(按17.4万立方米计算)平均造价约为1.9亿美元。就是说,美国想取代欧盟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则会产生至少380亿美元的造船订单(基本相当于一年天然气收入)。即使按照23%的比例,中国船厂也会稳稳当当收到90亿美元的“大蛋糕”。
LNG船的建造技术复杂,准入门槛很高,而且船东往往青睐于有建造经验的船厂。美国一旦决心向欧洲大量出口天然气,大批增加LNG船订单是必然的,而且多数只能向中国、日本、韩国求购。欧美船厂虽然也有LNG船建造能力,但造船业在欧美长期衰退,短期内很难大幅提高造船产能,而且新一代的薄膜型LNG船基本只有中日韩三国掌握。
特别指出的是,韩国几大船厂已手握近百艘订单,产能在未来几年都接近饱和。而日本则因福岛核事故,政策上放弃核电,需大幅进口LNG,因此日本的LNG船建造几乎都留给本国需求。因此,中国的预期收获可能大大高于23%的份额。而且随着LNG船短期供不应求,船价也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