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连船舶设计港项目招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大连造船厂的发展历史
清政府耗用139.35万两白银,于1890年建成的旅顺船厂,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军工厂,有大、小船坞各1座,另有石砌泊岸、厂内铁路支线、起重铁架、铁码头、仓库、水电设施等,设9个生产车间,全厂员工近1000人。其大船坞当时号称东亚第1大坞,自来水管道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设施。
1902年末,完成第1期建设工程投入生产的大连船厂,耗资198.7万卢布。工厂占地面积3.1万露坪,建有3000吨级船坞和栈桥码头各1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28栋,以及水电设施。4个生产车间,有长期员工495人。在修造船厂投入生产的同时,其配套工程中央发电所(现大连造船厂总变电站前身)也已投产。中央发电所是当时大连地区唯一的发电所,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750千瓦/时,除主要向船厂供电外,还向官厅、港区和街灯照明供电。
1908年,川崎造船所从“满铁”租借大连船厂后,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扩建和改建。首先改建和新建了一部分水工设施,扩大了修船和造船能力。1913年3月,将3000吨级船坞扩建为5000吨级,新建小型系泊码头和“引扬船坞”(旱坞)各1座,生产车间增加到10个,并逐步配备了造船、造机、机关车和车辆制造所需要的设备。1922年,工厂占地面积3.06万坪,有电动设备500.35马力,汽动设备39马力,工作船4艘。修船能力主要是换装部分机械设备和零件,船体小修和船底涂换,以及制造修理小型陆用和船舶机械设备。在这期间,已能够运用铆接工艺建造小型钢质船。
1923年4月,“满铁”经营大连船厂和旅顺船厂后,旅顺船厂新建了1座3000吨级造船台。为适应扩建大连港的需要,“满铁”在大连船厂修建了1座“沉箱船坞”,1926年竣工,专门用于制作筑港的水泥沉箱。如将内部稍加整理,即可充作6000吨级修船坞使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战时造船计划方策案》,加快大连船舶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曾对大连船厂进行3次扩建。第1次扩建于1938年4月开始,“满铁”将大连船厂的资本金由200万日元增加到450万日元,主要工程项目是将“沉转船坞”扩建为8000吨级修船坞,新建1座4000吨级造船台,将栈桥码头接长150米,使其总长达到326米,系泊能力达到8000排水吨。1939年末,8000吨级船坞和4000吨级船台竣工并投入使用。扩建工程于1941年完成。这次扩建使大连船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70%。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府给大连船厂下达了在1943年以前要建成2艘7500吨运输船的任务。此时大连船厂已签订建造6艘3000吨级货船合同,仅有1座造船台和相应的生产能力,根本无法完成新增加的任务。日本政府企划院决定将大连船厂原有4000吨级造船台充当7500吨(载重6000吨)船台使用,新建1座3000吨级造船台,同时增加所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并将资本金增加到1360万日元(包括后来追加的830万元)。第2次扩建工程1942年4月开始,计划1943年末完工。
随着日军大量船舶被损,日本政府修改了《战时计划造船方策案》。“满铁”以年度建造9艘2D型战时标准船为纲领,于1943年8月提出对大连船厂进行第3次扩建方案,主要项目有:造船工场建立5条流水作业线;改建3000吨级船台;新建1座2000吨级船台;造机工场建成年产锅炉14台,主机12台的规模;电气工场和车辆制作所也进行相应的扩建。全部工程定于1945年9月完成。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已完成了计划的大部分。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大连船厂的规模是:占地4.43万坪,全厂设5个部,12个课,5个事务所,12个工场下设50多个职场或系,员工5000余人;有4000吨级以下造船台3座,5000和8000吨级船坞各1座,另有1座“引扬船坞”和栈桥码头;厂房和其它大小建筑物共142栋;机械起重、运输、锻冶等各种机电设备680余台。总资本金为4155万日元。年造船能力2万吨,修船10余万吨,制造车辆近1000辆。年生产总值约为2000万日元。
1945年8月,苏军接管了大连船厂和旅顺船厂。此时工厂已停产,工人流散。在同年10月大连船厂恢复生产时,只有2090余人回厂。厂房和设备破损严重,船坞积水,缺少燃料和工具,更困难的是缺少技术人才。在日本统治时期,工厂所有的技术、管理岗位基本由日本人占据,中国人职位最高的只有在解放前夕提升的几个职长和部分生产组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首先恢复了修船生产。1947年沿用日本时期采用的铆接工艺,开始建造100吨驳船。为了解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不足,船厂决定自力更生,于1948年4月创办大连船渠青年技术学校,共举办4期,培养数百名生产技术骨干;后来随着全国形势好转,又选派部分优秀工人和干部外出培训和到苏联学习;到南方招聘技术人员和接收大学毕业生。1952年初,大连造船厂建厂委员会并归大连船厂。建厂委员会的厂址、设备,特别是一大批技术人员的并入,加强了大连船厂的技术力量,为工厂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连船厂随着技术力量的加强(苏联专家逐渐增多,外聘和自己培养的人才增加)和生产发展的需要,1948年开始学习和运用苏联新的工艺技术,当年即采用“平行流水分段建造法”和电焊技术造船,以后又逐渐掌握了半自动和自动焊接技术。到50年代中期,已建造各种驳船、小型拖船和小型军用船舶。修船也很快超过了战前水平,承修的船舶吨位越来越大,等级和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能力已达到高于大修水平的恢复性修理,可以对接断为两截的万吨自由轮,对蒸汽主机和内燃主机可进行各种级别的修理。
党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十分关心和重视大连造船工业的发展,早在1950年2月由国家重工部审定的大连造船厂建厂委员会编制的建厂方案,即是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规划。中苏造船公司成立前夕,国家重工业部即拟定了中苏造船公司的5年发展规划,要求扩大厂区生产作业面积,逐渐发展成为造船为主,积极筹建船舶内燃主机的生产厂,并决心在苏方不同意时,我方将单独建设。其他工作也都作了详尽安排。这个发展规划方案于1951年11月经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同意并得到周恩来总理批准。根据这个规划,1954年中苏两国达成协议,并具体制定了中苏造船公司5年建设改造计划。
1955年1月,我国独立经营大连造船厂后,要求迅速改变以修船为主的局面,早日建成中国北方造船工业基地。当年12月,国务院以(55)国发亥字137号文批准将大连造船公司扩建为建造远洋船舶船厂的方案,并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了解决对船舶、船舶配套产品和非船舶产品的检测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经一机部船舶局批准,大连造船厂在列入重点项目之前,于1955年建立了中央试验室,满足工厂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零部件的质量理化检验,以及重点工程、非生产工艺、改进革新、大型精密设备、产品质量分析、测试鉴定、验收、考核工作。 1957年,国家建委以5708024号文件,最后确定了工厂1955—1960年扩建改造方案。这是我国独营大连造船厂后第1次技术改造方案。其设计纲领是:年造船能力5万吨,修船20万吨,生产铸钢锚链1500—2000吨,初步投资概算为7092万元。1960年末第1次技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经过填海造地扩大了厂区面积,主要建设项目有:255米×27米的万吨级船台2座,75吨高架吊车3台,662米舾装码头、船体联合厂房和机械、电工、轮机、工具等车间厂房,以及氧气站、乙炔站、66千伏变电站等15项重大工程,实际耗资4405万元。经过第1次技术改造大连船舶工业具备了建造万吨级船舶的能力,并开始批量建造中、大型船舶实现了以修船为主向以造船为主的转变,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造船工业基地。
1962年,建成交工由苏联转让制造的“567”型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标志着大连船舶工业工艺技术的实现重大突破。该船采用“三岛式”建造工艺,创造了58天船台周期的先进纪录。交工前经国家验收委员会检验证明:船体结构装配准确,外形光顺美观,焊接质量优良,主要尺度精确,主机、轴系安装全部符合规范要求。
大连长兴岛2021年的重大规划
我们根据国家、省市赋予的发展使命,明确建设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实体经济发展聚集区、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以创新驱动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区,
成为大连乃至辽宁重大产业转移升级的聚集地、承接地。产业发展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区形成了石化、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以及港口物流“四个优势产业”。
扩展资料:
石化产业方面:
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已形成1200万吨/年PTA产能,占全球的20%;450万吨/年PX产能,占全球的15%。
另有180万吨/年乙二醇(30万吨环氧乙烷)、40万吨/年聚乙烯、40万吨/年聚丙烯、70万吨/年苯乙烯、60万吨/年纯苯、15万吨/年丁二烯等较为丰富的化工基础原料产品。
省市区政府正在西中岛石化片区积极推动第二个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150万吨/年石脑油制乙烯、丙烷等轻质化原料深加工以及合成气综合利用等多元化烯芳联合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500亿元以上,可充分满足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项目对基础化工原料隔墙供应需求。
在基地内实现石化产业项目上中下游一体化共赢发展,延伸打通石化黄金产业链,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多元化发展模式,建设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轻质化资源和气体利用等原料为补充,以有机原料、合成材料、清洁油品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化学制药等为特色的多产业链、多产品集群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同时,结合东北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延伸发展纺织、汽车和高铁轻量化材料、氢能源综合利用、化工装备等特色产业,建设东北亚油品和化工品储运、供应、贸易基地。到2025年,实现炼油规模4000万吨级,乙烯规模800万吨级,PX规模1000万吨级,丙烯规模400万吨级。远期炼油总规模根据条件再进行调整,通过发展多元化烯烃路线,到2030年乙烯规模达到千万吨级,丙烯规模达到600万吨级。
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方面:
大连长兴岛船舶海工产业园区总面积27.5平方公里,主要位于葫芦山湾北岸、长兴岛本岛、西中岛和凤鸣岛董家口湾,长兴岛船舶海工产业走总装集约化、关键零部件规模化道路,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产品,优先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加快发展绿色修船产业。
目前已有大连船舶重工修船项目、大连船舶重工拆船项目、大船与中国一重及九成重工合资重型装备基地项目、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入驻。
急需大连港详细资料,我要做期末作业,详细的啊
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是政企分开后以原大连港务局为主体而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企业资产总额134亿元。
大连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正在兴起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港口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转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港口自由水域34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近15平方公里;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60余公里、仓库30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18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千余台;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近80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截止2004年5月,大连港集团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57条,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集装箱中转港;是全国铁路集装箱转运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口岸;是东北亚油品转运中心;是亚洲最先进的散装液体化工产品转运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客运港和最大的海上客/车滚装运输港口;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散粮运输中转港。
近年来,大连港集团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10年港口建设改造的总投资将达270亿元,重点要建设"六大中心"、"三大基地"和"四大系统"。
--"六大中心":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分拨中心;集装箱转运中心;粮食转运中心;杂货及煤炭转运中心;专业汽车及客滚旅游中心;散矿分拨中心。
--"三大基地":将大孤山半岛建成集装箱、粮食、汽车、矿石、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临港产业基地;将大连湾港区建成钢铁、化肥、大型构件、大宗杂货和货运滚装为主的综合物流和临港加工基地;将大港区建成国际旅游、国内集装箱和客运滚装基地。
--"四大系统":以集装箱、矿石、原油中转为支撑的海上中转系统;贯穿港区的高速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以矿石、粮食、集装箱、汽车为重点的专业化铁路集疏运网络系统;服务于国际港航和区域性物流业务的数字物流口岸系统。
目前,大连港集团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于今年5月底开始试投产。截止目前,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接卸VLCC大型油轮12艘,接卸外进原油263万吨。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接卸11条进口矿石船舶,累计完成进口矿石130多万吨。
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原油码头。它位于大连新港沙砣子南侧水域,工程总投资5.3亿元,年设计通过能力为2286万吨,实际能力可达3000万吨。码头平面布置为蝶型,泊位全长510米,码头前沿水深-25米。
30万吨级原油码头全年可作业天数为312天。由于配备了4套国内最大的输油臂。30万吨级原油码头每小时卸油量最高可达12000立方米,一艘满载的30万吨级原油船,仅用30小时就可以卸完。
大连港新港港区是国内较大的油品转运港之一,现已建成一座15万吨级、一座5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部分成品油、液化油气泊位,码头后方的原油储罐容积达到了175万立方米。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入使用,使得新港港区的码头梯次布置更加合理,功能趋于完善,可满足客户油品装卸、储运等各种需求。
在未来几年里,大连港将继续在新港港区建设一个新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一批成品油、液体化工泊位,在码头后方陆域建设40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加上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在大连规划建设的一期300万立方米储罐,远期的原油储存能力可达到1000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大连港新港港区将最终形成一个拥有20个油品码头、年通过能力8000万吨的国际油品与液体化工产品转运中心。
大连港30万吨矿石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矿石码头,可以靠泊目前世界上所有适航的散矿运输船舶。它位于大连大孤山半岛东南端,总投资16.3亿元,泊位水深-23米,年通过能力2000万吨。码头为栈桥式。其中大码头引桥长465米,泊位长450米,可停靠5到30万吨级的矿石船。
其中,大码头配备3台负荷为64吨的桥式抓斗卸船机,单台平均卸船率为2500吨/小时。后方堆场配备的斗轮堆取料机,堆料能力为5000吨/小时,取料能力为4500吨/小时;铁路单线装车能力可达4500吨/小时,装一节车皮的时间仅为48秒;转水码头将配备一台效率为4000吨/小时的装船机和3台1600吨/小时的卸船机,可使装船和卸船作业同时进行。
30万吨矿石码头的后方是由开山、回填形成的30万平方米的陆域,其中堆场面积为20万立方米,可一次堆存矿石228万吨。为完善集疏运网络,码头配套新建了8公里铁路专用线,可通过金窑铁路直接进入东北铁路路网。目前在建的第二条装卸线和第二、第三堆场,不久将使码头堆存面积再增加40万平方米,使整个堆存能力提高到600万吨。
两个30万吨级码头的建成投产,不仅增强了大连港的比较优势,提升了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加了两颗极具分量的砝码,而且也为石化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对腹地石油化工基地、钢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大窑湾二期集装箱码头、大连湾深水杂货码头、新港原油、成品油化工品码头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已经或即将竣工投产;国家300万立方米战略储油罐工程、大窑湾汽车物流专用码头及后方物流园区、大窑湾三期集装箱码头、大窑湾铁路复线及港区疏港高速公路等一批新的项目也将要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建成后,大连港的综合功能将有质的飞跃,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
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大港是几代大连港人的梦想与追求,大连港集团将以"经营国际化、服务物流化、管理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胸怀大海,港容天下"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客户共发展,一如既往地秉承"客户需求是我们的责任、客户满意是我们的标准"的经营服务理念,竭诚为中外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关于《大连船舶设计港项目招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