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船舶业的发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船舶行业分析,有大神说下吗?
中国的造船历史久远,疫情好转以来,船舶制造与运输需求在不断增长,对应到股市中船舶制造板块表现真的相当到位,获得了很多投资者的喜爱。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说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船舶。在开始分析中国船舶前,我整理好的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小伙伴们可以直接戳链接哦:【宝藏资料】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业务都有包含。在造船业务方面,公司产品线可以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造船总量和造机产量在全国范围内都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同时由于为中船集团重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船舶制造中排名第一。
简单将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和各位小伙伴们说了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船舶公司有什么做的比较优秀的地方,我们投资了值不值?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要是近几年了,我们中国船舶品牌在世界上越来越深远的,在竞争方面,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领域展现出极大地优势,名誉方面特别好,而且还极有竞争力。在结束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国船舶行业将更深入地展和整合产品业务范围,全部包括船舶以及海工产品类型,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将船海行业做的要比以前更强更优。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迎合市场的需求,在强化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之上,提高小型船市场的关注度,企业最紧迫的任务是抢夺订单,基于此种情况,中国船舶迎合市场需求,对主流船型进行开发优化,也是为了让豪华邮轮项目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实施,摆脱海工装备自主设计困境,将动力机电业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靠近。除此之外,他们还自己研究开发出多种轮船,例如: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并开始开拓大型游轮市场。篇幅不允许过长,对于中国船舶行业的全面解析,学姐已经放到这篇研报中了,快点开看看吧:【深度研报】 中国船舶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缓和以来,在经济复苏、复工复产的带动下,大宗商品销售旺盛,大量的需求也带动了船舶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把中国船舶看做是我国民船的龙头企业,将促进我国民船逐步回暖,并在造船业供给侧改革方面做出贡献;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船舶未来的希望,也将会最先享受到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从整体来看,中国船舶可以说是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领先者了,有很大可能会在我国船舶业改革之际,乘坐改革的顺风车,迎接企业的飞速发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中国船舶未来行情,立马打开链接,专门的投资顾问为你进行股票诊断,看一下中国船舶行情的详情:【免费】测一测中国船舶还有机会上车吗?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国造船业现状及其行业分析
造船业进入高景气周期
本周沪深A股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8月6日,中国船舶(行情,资讯)在盘中最高上摸至200.50元,成为沪深两市自拆细以来第一只200元股,其股价也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第三的成都建投(行情,资讯)和贵州茅台(行情,资讯),可见市场对其认同程度较高。中国船舶大受追捧的背后折射出中国造船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船舶只是造船业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造船行业景气度提高
从整个行业来看,造船业景气度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航运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有着全球散装航运业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综合指数已经突破了7000点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03%。自2000年以来,该指数已经跃升将近5倍。海运指数的大幅上扬致使各航运企业纷纷抛出了订船计划,以扩充运力。据统计,自年初至8月7日,我国7家航运上市公司中,已有4家发布了购买散货船的计划,总载重吨达到310万,交易金额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海发展(行情,资讯)的造船计划,包括4艘23万载重吨的矿砂船和12艘5.73万载重吨的散货船,投资资金近58亿元人民币。从上市公司的购船计划可以看出,海运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已经开始传递到上游的造船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行业的订单和利润依然保持着大幅增加。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全国今年1到6月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以及手持船舶订单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3%、165%和107%,新承接船舶订单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接单总数量。由此可见,国内的造船行业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
就未来而言,笔者认为,中国的造船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这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海运景气仍将向造船业转移。目前全球的海运需求依然在不断地增加,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都将支持航运业继续保持高景气度。据预测,未来基于“中国因素”的铁矿石和煤炭运量的增长,将使全球干散货运量在未来3年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因此,航运业的景气必然会继续推动航运企业购船量的增长。其二,优质航运股回归所募集的资金也将投入到运力增长之中。前不久登陆A股的中国远洋(行情,资讯)上市募集资金148.81亿元,其中约60亿元将用于购置12艘新造集装箱船;另外,中海集运在下半年也将启动回归A股的计划,其募集资金预计也将用于订造集装箱船舶。
大国崛起 造船先行
其实,上面所说的购船计划只是推动造船业走强的表面现象。如果从更高的视角分析,就可以发现我国造船业景气度提高的最根本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全球造船业景气度依然较高。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全球造船周期的不断拉长,持续景气5年的世界造船周期顶点远未结束,目前全球高船价订单已排到2012年,预计全球造船业的景气或将持续到2015年。由此可见,全球造船行业的大环境仍将继续向好。
其二,造船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我国正处在重工业化的中期,石化、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必然是产业政策发展的重点。在“十一五”规划中,船舶工业首次被明确单独列入国家5年发展规划纲要,政府已经把振兴船舶工业作为下一步发展装备工业和我国海洋战略的重点。根据国防科工委的造船规划,在造船总量上,到2015年达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其三,全球造船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也给中国造船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造船业属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且在世界不同区域间转移的特征明显。从世界造船史来看,国际造船基地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西欧转向日本,70年代转向韩国。我国从2005年进入世界船舶工业第二名,超过了日本,相信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关注造船类上市公司
既然造船业已经进入行业景气周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那么,投资者就可以在其中挖掘投资的机会。从目前来看,沪、深两市主要有两大造船类上市公司和一个船配件制造公司,分别为:中国船舶(600150)、广船国际(600685)(行情,资讯)和江南重工(600072)(行情,资讯)。
中国船舶完成整体上市后,已经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造船业龙头,未来仍将是两市的标杆型企业,投资者可积极关注。广船国际同样是国内造船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手中订单充足。据统计,截至3月31日,公司手持船舶建造合同订单共计有43艘、170万载重吨,合同金额达到121亿元,很多订单已经排到了2008年,交船期则排到了2009年。因此,未来公司的业绩增长也能有所保证,可以逢低关注。江南重工主要经营船舶配件,也将受益船舶工业的发展,有望受到市场的追捧。
中国船舶近期会怎样发展?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中国重工(601989)、中国船舶(600150)、中国动力(600482)、中船防务(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亚星锚链(601890)、海兰信(300065)、天海防务(300008)、国瑞科技(300600)、中科海讯(300810)、江龙船艇(30058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造船行业三大指标、中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细分行业企业收入及增速
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2021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保持全球领先。新接订单量增幅高于全球20个百分点以上。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53.8%和47.6%,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4.1、5.0和2.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造船完工397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670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截至2021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583.9万载重吨,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量增长34.8%。
收入和利润实现同步增长
202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2.2亿元,同比增长9.6%。
其中,船舶制造企业实现收入2622.3亿元,同比增长8.4%;船舶配套企业737.5亿元,同比增长5.2%;船舶修理企业257.4亿元,同比下降9.6%;船舶改装企业32.7亿元,同比下降6.6%;海工装备制造企业543.8亿元,同比增长41.9%;航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的制造企业4.4亿元,同比下降6.4%。
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5亿元,同比增长56.4%。
其中,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5.3%;船舶配套企业23.8亿元,同比增长37.6%;船舶修理企业12.7亿元,同比下降17.3%;船舶改装企业4.1亿元,同比下降7.9%;海工装备制造企业14.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航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的制造企业0.1亿元,同比增长3.8%。
船舶出口金额实现增长
2021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6%。
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出口额合计128.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1%。船舶产品出口到187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地区为主。我国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的金额分别为116亿美元、46亿美元和13亿美元。
整体来看,2021年,造船业三大指标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实现了“十四五”的开门红。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中国船舶企业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超过4000万载重吨,同时船舶工业将进一步带动钢铁有色、电子电气、通讯导航等产业的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船舶最新动态如何?
中国的造船历史很长远,疫情好转以来,船舶制造与运输需求变大,对应到股市中船舶制造板块表现真的相当到位,吸引了许多人投来的眼光。下面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船舶。剖析中国船舶前,这里有份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送给大家,下面有个链接直接点击:【宝藏资料】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在造船业务上面,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是公司产品线的生产产品,造船总量和造机产量在全国范围内都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同时,作为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内船舶制造绝对权威。
简单介绍了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后,我们来看下中国船舶公司有什么亮点,值不值得我们入手?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最近几年在国际上,我们中国的船舶品牌都深受欢迎越来越深远,同时在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也呈现出极为有利的竞争形势,已形成良好的声誉及品牌竞争力。在重大资产重组结束后,中国船舶产品业务范围会更深入地拓展和整合产品业务范围,对于船舶以及海工产品的类型已经全部的覆盖上了,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进一步的是船海产业做的比以前更强,更优秀。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巩固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关注小型船市场,企业最紧迫的任务是抢夺订单,基于此种情况,中国船舶迎合市场需求,对主流船型进行开发优化,也是为了让豪华邮轮项目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实施,攻克海工装备自主设计难关,将动力机电业务逐渐转型成高端产业链、价值链。除这些以外,其旗下还有自己研发的船只项目,例如: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还向大型游轮市场进军。篇幅问题,对于中国船舶的全面报告和风险解析,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感觉研究一下吧:【深度研报】 中国船舶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缓解后,在经济开始一点点复苏,在复工复产的带动下,大宗商品需求量逐渐升高,从而带动了船舶运输的有序发展。中国船舶相当于我国民船的领头羊,在不断带领民船行业回暖,并促进造船业供给也在逐步侧改革;不难预想中国船舶未来还是很有前途的,将最先享受到行业发展所拥有的红利。从各方面来看,中国船舶完全有资格成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可能会趁着行业变革,让企业迎来跨时代发展。然而文章会延迟,若是想深入了解中国船舶未来行情,马上点开链接,你的股票有专门的投资顾问判断,了解一下中国船舶目前行情的情况:【免费】测一测中国船舶还有机会上车吗?
应答时间:2021-09-0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关于《中国船舶业的发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