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船舶下水仪式策划方案设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新战舰下水时,为何要打碎一瓶香槟才算吉利?
- 2、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下水前都有何仪式?
- 3、很好奇各国舰艇的下水仪式都是怎么搞的
- 4、你知道大舰下水的最后礼仪?
- 5、古代建造的船只下水有什么仪式
新战舰下水时,为何要打碎一瓶香槟才算吉利?
因为新战舰下水,其实跟古代的海员出海也是一样的。因为海上出海的时候都有掷瓶礼,所以新战舰下水也要打碎一瓶香槟。为了就是图一个吉利,象征着平平安安,驱邪消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打碎一瓶香槟,而且是越碎越好,这预示着这艘船将会永远平安。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航海是一项艰苦又危险的职业。海员往往在简陋的船只上,带上大量的朗姆酒和香槟酒出海的习惯,带上有限的补给去冒险航海,以期发现世界的另一边的风土人情或宝藏。但是人们科学水平的限制并没有掌握海洋的脾气、性格。常常出去之后随波逐流飘到大洋不知哪个地方去了,同时船上的补给用完了。
偏偏又在大洋上遭遇了当时人类不可预测和克服的恶劣天气的侵袭,巨浪滔天之下,船被大风浪打的倾覆,几乎所有冒险的海员都有去无回。这样,当船舶遭遇不测之后、当有人遇难,船上尚且存活的人便会将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朗姆酒瓶、香槟酒瓶,蜡封后抛入大海任其漂流,希望瓶子能被其他船只或岸上的人所看见。每当海上风暴骤起或航船逾期未归时,海员们的家属便集结在岸边,祈祷、期盼亲人能平安归来。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每每打碎人们的愿望,绝望中人们仅能偶尔见到那令人心碎的漂流瓶。
由此,航海人的家属都把“漂流瓶”作为灾难的象征。于是古代宗教人士的主持下,为了祈祷船舶能够安全回归,就有了将酒瓶砸碎的仪式。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把砸碎香槟酒瓶作为了新船下水或首航的航海习俗仪式了。为了祈求船舶平安,便有了“掷瓶礼”,祝愿海上不再有那样的漂流瓶;并使酒的醇香布满船头,驱邪消灾。所以香槟在船头摔得越碎越好,如此就预示这艘新船将永远平安。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下水前都有何仪式?
我国第三艘航母下水仪式17日上午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
11时许,启动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许其良为接收单位大将颁发命名证书,并与军地领导共同为我国第三艘航母下水剪彩。 随后,进行了抛瓶仪式。 香槟酒瓶撞到船头,碎了。 舰艇吹响了汽笛,码头门打开,航母缓缓驶出码头,停靠在码头。 下水及命名仪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我国第三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船体编号为“18”。 福建舰是我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式航母。 船舶下水后,将按计划进行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中国造船学会首席专家田小川告诉记者,世界各地现役航母的起飞方式有几种:比如我国的辽宁舰、山东舰上的歼15 船舶采用传统的滑跃起飞; 美国尼米兹核动力航母是蒸汽弹射器; 福特号航空母舰使用电磁弹射器; 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采用垂直短距起降。
这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式航母”,比前两艘航母更先进。 报道还援引中央电视台的话说,航母仍需进行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投入使用尚需时日。 弹射技术以前是美国垄断的航母核心技术,现在这项尖端技术被中国自己攻克了。 电磁弹射技术可根据不同机型设置弹射强度,从而有效降低舰载机损耗,有效提高舰载机作战效率,还可用于无人机,未来的重要领域 海军。 这也意味着我国可以重点研制各种新型舰载机进行试飞和演练,快速增强我国海军实力。
航母下水对海军实力的增强是一件好事情,对我国的国防实力也是一件大事情,国人心里满怀热情。
很好奇各国舰艇的下水仪式都是怎么搞的
在英国,由女性实施“掷瓶礼”投掷香槟从1810年起逐渐成为惯例。
在法国,18世纪和19世纪时的新船下水仪式和结婚仪式差不多。新船会被指定一位“教父”和一位“教母”。在仪式现场,“教父”会给“教母”送上一束鲜花,然后二人同时说出新船的名字。旁边的神父立即宣布这艘船已经被命名,然后洒圣水祈福。
在日本,船厂在新船建造完成后会按传统定制一柄银斧头。在下水仪式上,他们会用这柄银斧头砍断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缆绳,然后把斧头作为纪念品交给新船的主人。传说这柄斧头能驱走恶魔,给新船带来好运。
在印度,传统的新船下水仪式充满了印度教色彩。20世纪时,印度人在新船下水仪式上往往会先举行祭祀,祈求神灵保佑船只和船员的安全。祭祀过后,一名女性将在船头敲碎一枚椰子。
在俄罗斯,新船会由东正教神职人员来进行祝福仪式。
你知道大舰下水的最后礼仪?
大舰下水的最后礼仪“掷瓶礼”。“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2017年6月28日,在中国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很洋气的项目——“掷瓶礼”。这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玩这个“洋玩意”,至少在4月26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下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掷瓶礼”。
“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很久以前,航海是一项既艰苦又高危的职业。由于造船业并不发达,海上的导航技术也极为落后,所以当船只遭遇海难时,听天由命是海员们唯一的选择。在面对大自然的风暴时,无能为力的海员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最后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酒瓶,并将其封口后抛入大海……在那个时代,大海中的漂流瓶并没有今人想象中的浪漫,它装载的仅仅是一名海难者最后的遗言。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复杂的海况是所有航海者都要面对的“敌人”
今天中外船舶的“掷瓶礼”虽都使用香槟,却仍有一定的差别。在“掷瓶礼”刚出现的时候,掷瓶的人通常都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男性(皇室、贵族、官员等),而后逐渐演变为女性(皇室成员、贵族、官员的配偶或女儿)实施“掷瓶礼”。
不过,在中国航海造船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种“碎碎平安”的祈福方式。当时的人们往往会在船的龙骨和主桅杆之间放置一枚铜钱作为祝福信物,以祈祷这艘船的航行平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掷瓶礼”也作为一项海洋传统在国内流传开来,不过与国外不同的地方在于,国内掷瓶的人通常是与这艘船有着直接关系的男性。
中国船舶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与“掷瓶礼”相似的步骤——砍缆。最早是由造船的工人英模代表,手持斧头砍断固定船台和新船的主缆,但是砍缆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逐渐演变成了象征性地砍断一根系在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绳子。
图为2008年国产11万吨油轮“凯达”轮下水仪式上招商轮船黄少杰总经理举斧砍缆
不过,以上不少只是一些传说,真正意义上的“掷瓶礼”可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1610年世界上第一艘三层甲板的“皇家王子”号战舰下水时,主持下水仪式的威尔士王子按照惯例拿起金酒杯象征性的喝了一口酒,然后将剩余的酒洒在了船上并顺势将金酒杯扔下了船,谁捡到这只金酒杯谁就将获得好运。在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位于英伦三岛的英国需要更多的船只来维持自己的海洋贸易,于是英国造的船越造越多,被扔掉的金酒杯也越来越多。如此巨大的损耗,对于早已取代西班牙成为“海洋霸主”的英国而言已经是入不敷出,哪怕是后来在全世界掳掠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也无法承担如此惊人的“损耗”。于是到了17世纪末,这种败家行为在英国就被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方式就是“掷瓶礼”,酒瓶也从贵金属换成了相对廉价的玻璃。
但在“掷瓶礼”诞生之初,瓶子里装的却并不都是香槟。例如在美国海军服役了二百多年的“宪法”号在当年下水的时候,砸向舰首的就是一瓶白葡萄酒;甚至某些特殊时期,美国人在新船的下水仪式上甚至用装有果酱的瓶子为新船举行“掷瓶礼”。
1797年,“宪法”号下水时砸向其舰首的是一瓶玛德拉白葡萄酒
有砸酒瓶图喜庆的,自然也就有触了霉头的。例如前苏联K-19潜艇在下水仪式中,砸向它的酒瓶被完好无损的弹了回来。之后这艘潜艇的服役生涯可谓是历经坎坷(2001年上映的美国电影《K-19:寡妇制造者》就是根据K-19的一次反应堆事故改编)……除此之外,在2007年12月,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邀请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号客轮的下水仪式。在施“掷瓶礼”时,香槟瓶未被砸破。巧合的是“维多利亚女王”号在处女航中爆发了疫情……不过,巧合毕竟只是巧合,并不是所有没砸破香槟的船只都会倒霉。比如说2016年3月5日,美国海军SSN-787“华盛顿”号核潜艇在下水仪式的当天,就被同一瓶香槟酒砸了两次才完成“掷瓶礼”。
古代建造的船只下水有什么仪式
舰船下水仪式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海洋的畏惧。有记载的最早的下水仪式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仑。据流传下来的一首叙事诗记载,当年主持下水仪式的人把3盆沥青洒在船身上,并以公牛为牺牲敬献神灵,以求保佑新船只平安。后来,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把这个传统继承下来,在新船下水仪式上都要祈祷神灵护佑。在古希腊,参加下水仪式的人通常头戴橄榄枝编成的花环、大口饮酒以向神灵表达敬意,同时,还要向新船身上泼水以表达祝福。在古罗马,人们还要在新船的后甲板上搭建一座圣坛以做祈祷之用,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的国家把船只的后甲板视为特殊、神圣之地的起源之一。
1675年,一艘23桨双桅帆船在马耳他下水,一名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对当时的场景做了详细记录:“两位神父带着一名仆人走上甲板,双膝跪地祈祷了半个小时。随后用手抚摸了每一个桅杆以及船上的其他几处地方,将圣水洒在每个角落。在将这艘船推入水中之前,他们升起一面小尖旗,宣示这艘船已成为战士。”
从扔金酒杯到“掷瓶礼”
到了17世纪的欧洲,船只下水仪式中的宗教色彩渐渐淡化。在英国,皇室人员或海军高级官员逐渐成为下水仪式的主持者。比如1610年,“皇家王子”号炮舰下水时,主持者就是威尔士王子和一位著名造船商人。
当时的仪式上有一个有趣的传统:当新船沿滑道滑行时,主持者要象征性地从一个金酒杯中喝一口酒,然后把杯中剩下的酒洒在甲板或船头,空酒杯则如新娘捧花般被扔下船,谁抢到归谁。后来,海军造的船越来越多,金酒杯也越扔越多,造船厂受不了了,主办者想了个主意:金酒杯照扔,不过要朝着事先安排好的一个网罩扔,以便回收再利用。到17世纪末,扔金酒杯的习惯终于被在船头碰碎一个瓶子的“掷瓶礼”代替。当然,瓶子里要装上“洗礼圣液”。
初期的“洗礼圣液”通常由某种酒充当。比如,1797年美国“宪法”号战舰下水时,舰长就在舰艏砸碎了一只装满“玛德拉”白葡萄酒的瓶子;1843年“普林斯顿”号战舰下水时用的则是威士忌。除了酒以外,水,甚至果汁也能充当“洗礼圣液”。1858年美国海军“哈特福德”号风帆战列舰下水时曾被“洗礼”了3次:第一次用的是取自大西洋的海水,第二次是康涅狄格河的河水,第三次则是来自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首府)的泉水。
由于香槟被普遍认为是“酒中精华”,因此慢慢成为“洗礼圣液”的主角,“掷瓶礼”也就变身为砸香槟表演。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禁酒时期”,新舰艇的“洗礼圣液”因此受到影响,不得不回归“以水代酒”。“彭萨科拉”号、“休斯顿”号两艘重型巡洋舰都未能品尝香槟的滋味,V-6潜艇下水时用的甚至是苹果汁。
“卡米拉诅咒”
“掷瓶礼”出现的早期,“砸瓶子的人”通常都是男性,发展到19世纪,女性渐渐多了起来。在英国,由女性实施“掷瓶礼”从1810年起逐渐成为惯例,而当时的王公贵族娇生惯养,把瓶子准确砸在船头对她们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据记载,英国汉诺威王朝一位公主殿下主持“掷瓶礼”时,曾偏了准头,瓶子被大力掷出后没能砸中船头,反而飞向围观的人群,砸伤了观众。事后,海军部无奈地向这位无辜者支付了一笔赔偿金。
对颇讲迷信的海军来说,“掷瓶礼”没能砸碎香槟瓶是件大事。据说,在没有无线通信的古代,船员们遭遇海难后只能把遗嘱封在漂流瓶里抛向大海,期待有朝一日能被自己的亲人收到。所以漂流瓶代表着死亡和灾难,新船下水时砸碎瓶子则代表驱除厄运。2001年的影片《K-19寡妇制造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苏联潜艇K-19下水仪式砸香槟时瓶子没破,结果K-19悲剧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出现过“掷瓶礼”未能砸碎香槟瓶的情况。2007年12月,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邀请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号客轮的下水仪式。在施“掷瓶礼”时,卡米拉竟未能将香槟瓶打碎,一家美国报纸在报道此事时写道:“在那一刻,全英格兰都呆住了。”巧合的是,“维多利亚女王”在处女航中爆发病毒疫情,弄得乘客们上吐下泄。于是,英国媒体给这起事件起了个绰号———“卡米拉的诅咒”,调侃称是那个没能砸碎的瓶子给船带来了霉运。
不同国家,不同风俗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在新舰艇下水仪式上举行“掷瓶礼”,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祝福新船平安、好运的习惯。
在法国,18世纪和19世纪时的新船下水仪式和结婚仪式差不多。新船会被指定一位“教父”和一位“教母”。在仪式现场,“教父”会给“教母”送上一束鲜花,然后二人同时说出新船的名字。旁边的神父立即宣布这艘船已经被命名,然后洒圣水祈福(注意不是砸香槟)。
在日本,船厂在新船建造完成后会按传统定制一柄银斧头。在下水仪式上,他们会用这柄银斧头砍断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缆绳,然后把斧头作为纪念品交给新船的主人。传说这柄斧头能驱走恶魔,给新船带来好运。
在印度,传统的新船下水仪式充满了印度教色彩。20世纪时,印度人在新船下水仪式上往往会先举行祭祀,祈求神灵保佑船只和船员的安全。祭祀过后,一名女性将在船头敲碎一枚椰子,然后新船才能滑入水中。
在中国,传统的下水仪式是准备三牲礼,祭奠海神祈福保佑。
关于《船舶下水仪式策划方案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