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船舶发动机

2022-09-15 09:19 点击:96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LNG船舶发动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LNG动力船?

液化天然气船(LNG)

LNG项目首期两艘船舶由中远集团、招商局集团、广东粤电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深圳航运总公司、澳大利亚天然气有限公司和美国能源运输集团

等六方共同投资,投资总额约4亿美元,由中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建。LNG船是在 162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目前只有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能制造。中船将建造的LNG船舱容14.72万立方米,货舱类型为GTNo.96E 2薄膜型,船长292米,船宽43.35米,型深26.35米,设计航速19.5节 海里/小时 。第一条船舶计划于2007年10月建成交付使用,第二艘船舶计划于2008年初交付使用。

LNG船的介绍

动力船尚在发展中,其前景非常好。其中LNG运输船是国际公认的“三高”产品,LNG船是在零下163摄氏度(-163℃)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 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被喻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现只有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的13家船厂能够建造。

lng船是什么船呢?

液化天然气船。

是指专门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船舶,最早的LNG船是1958年美国用普通旧油船改建成的5100平方米的甲烷光铎号,按液货舱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储罐式和膜式。

前者是将柱形,罐形,球形等形状的储罐置于船内,后者采用双壳结构,体内壳就是液货舱的承载壳体,与独立式比较,膜式的优点是容积利用率高,结构重量轻,因此新建的液化天然气船,尤其是大型的,多采用膜式结构,液化天然气船设备复杂,技术要求高,造价大。

液化天然气船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韩国相继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大LNG进口国,日本和韩国船厂先后从欧洲船厂和LNG船舶专利公司引进了独立液货舱型和薄膜型船舶的建造技术及建造专利,并分别于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开始建造LNG船舶。

随着日韩船厂LNG船舶建造数量的增加,欧美船厂LNG船舶建造数量在LNG船舶市场所占份额逐步减少。2001年至2006年10月底,韩国船厂建造了这期间所有建成的89条LNG船舶中的55条,而日本船厂建造了28条,余下的6条由欧洲船厂建造,事实证明,LNG船舶建造中心已由欧美转向亚洲。

船舶动力发展史

船舶动力发展简史

自从人类发明船舶(独木舟—万吨巨轮)以来,船舶动力历经多次发展,从发展顺序上来看,基本上经历了:

无动力漂流—人力—风力—蒸汽轮机动力—外燃机动力—内燃机动力—核动力(电力)—未来的混合动力

有据可查的最早的船舶是简单的浮木,那时的动力基本上基于漂流,属于无动力状态。

在1万多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与独木舟出现同时,桨也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型。桨的出现改变了船舶一直以来的无动力状态,使船舶的行进状态首次变成可控的,随后出现了橹,也是基于人力的。

随后出现了风帆,帆船起源于欧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风帆的出现使船舶的动力部再依赖于人力,使远洋航行成为了可能。刚开始出现的是横帆,即横向安置的方形帆,船舶的行进比较依赖风向,无法逆风航行。接着出现了纵帆,即纵向安置的帆,纵帆的出现使逆风航行成为了可能。但风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无风的情况下,风帆动力便寸步难行,而风力过大时若不及时收帆则容易产生桅杆断裂,船舶倾覆的危险。

接着出现了蒸汽机,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蒸汽轮机全称叫蒸汽涡轮发动机是一种撷取将水加热后形成的水蒸汽之动能转换为涡轮转动的动能的机械。蒸汽轮机的出现首次的应用是在明轮船上的使用,随后出现了螺旋桨,由于螺旋桨在动力效率上的优势,迅速取代了明轮而成为了现代船舶最普遍的推进方式。蒸汽轮机相较于风帆动力,船舶的动力不再依赖于自然,有着更好的可控性,不过由于蒸汽机体积大、功率小、效率低,所以,蒸汽机轮船也逐步被淘汰。

随后的发展直接出现了外燃机,外燃机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换为机械能。相对于蒸汽机,外燃机的效率要稍微高一些。

紧接着出现的是内燃机,这一类型的发动机与外燃机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燃料在其内部燃烧。内燃机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化学能转化机械能。相对于外燃机燃机的内燃机的效率更高。

现代船舶多采用燃气轮机,这种发动机的工作特点是燃烧燃烧产生高压燃气,利用燃气的高压推动燃气轮机的叶片旋转,从而输出动力。燃气轮机使用范围很广,多适用于军舰及大型船舶的动力。

另一种现代动力是电动机,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鼠笼式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的优点是安静,无污染。不过电动机也有其弱势,电动机依赖电能,电能石一种能量而不是传统的物质,电能的获取和储存是一直一来限制电动机发展的瓶颈。电能的储存一直一来都是依赖电池,不过电池的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难以应用。电能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使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但是目前风能和太阳能的能源转换效率不高,容易受到天气影响,所以一直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采用,更多的是采用内燃机或者燃气轮机来驱动发电机来获取电能,不过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纯电力推进的优势。

更先进的技术是利用核能,目前最先进的动力当属核动力,核动力是利用可控核反应来获取能量,从而得到动力,热量和电能。核动力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持久性,一般的核动力航母的动力可以维持10-20年,这是任何动力所不能比拟的,但核动力高昂的价格,使其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多用于军事船舶。

中国船舶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重工(601989)、中国船舶(600150)、中国动力(600482)、中船防务(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亚星锚链(601890)、海兰信(300065)、天海防务(300008)、国瑞科技(300600)、中科海讯(300810)、江龙船艇(30058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船舶制造三大运行指标;重点监测船舶制造企业产值;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出口船舶三大指标。

行业概况

1、定义

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制造行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重要产业,船舶制造行业为海洋开发、航运交通、能源运输、国防建设等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是我国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

现代船舶种类较多,可按船体材料、航行区域、动力装置、推进方式、航行状态、用途等方式对船舶进行分类。其中,最能说明船舶特征的是按照船舶的用途来进行分类,具体参见下表。

2、产业链剖析

钢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和船用配套设备等是船舶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船舶的生产质量、成本等。了解钢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的产量、价格走势将对船舶制造行业成本的控制有所帮助,同时了解船用配套设备的技术研发,有利于船舶新产品的开发。

船舶广泛应用于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是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的重要配套产品,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这些行业的需要。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依赖着下游行业的拉动,同时也制约着这些行业的发展。

行业发展历程:初步建立现代高水平船舶工业体系

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

回首自近代以来1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船舶制造业经历了废墟起步、对外开放、世界跨越、继往开来等主要阶段,由千疮百孔到重获生机、由百业待兴到脱胎换骨,见证了时代的兴衰百态,镌刻了实业兴国的永恒。当前,我国已迈入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形成了船舶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现代高水平的船舶工业体系。

行业政策背景:船舶制造行业向绿色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根据十四五规划,航运业的绿色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将为一些小型和小众船型的新造船板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整体造船市场将呈现出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样化发展。前瞻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内我国支线集装箱船、小型和大型LNG船以及海上风电船舶建造前景向好;邮轮板块受益于疫情后游客数量增长、中国邮轮港口建设的影响,中长期发展前景光明。

同时,为实现中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船舶制造行业必须大力推进零碳排放船舶发展,同时加快培育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新内需,将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船用加氢站、船舶大功率充电桩等纳入“新基建”范围,在资金投入、运营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政策,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发运营计划保持同步;制定瞄准未来更高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实施新一轮老旧船舶淘汰计划和“绿色长江”“绿色珠江”等产业化项目支持政策;通过设立产业基金、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高能耗、高排放的远洋、沿海、内河船舶拆解更新;推动LNG燃料、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动力应用,支持船舶改造油气收集系统和岸电受电设施。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平稳增长

2020年,全国造船完工3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承接新船订单28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5%。截至2020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7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9%。

2021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24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7%。承接新船订单45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2%。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89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6%,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6.1%。

2、2020年重点监测船舶制造企业产值达1530亿元

2014-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重点监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波动变化。2020年1-11月,船舶行业75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1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530亿元,同比下降2.3%;船舶配套产值251亿元,同比下降4.6%;船舶修理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1年1-7月,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船舶制造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6.2%;船舶配套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0%;船舶修理产值81亿元,同比下降10.9%。

注:每年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数量略有不同,2014-2021年重点监测企业数量分别为87、88、94、80、80、80、80、75和75家,同比增速根据企业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3、船舶制造企业营收受疫情影响较大

不同于船舶工业其他业务的增长态势,2013-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呈波动下降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船舶制造行业持续低迷。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62.4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3029.8亿元,同比下降13%;船舶配套企业销售收入为494.9亿元,同比增长2.4%;船舶修理企业销售收入为299.3亿元,同比增长13.5%;船舶改装企业销售收入为39.3亿元,同比下降2.7%;船舶拆除企业销售收入为54.3亿元,同比下降31.1%;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439.6亿元,同比增长19.3%;航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的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5.2亿元,同比下降17.2%。

注:1)部分年份统计口径不同;2)同比增速根据当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进行了调整。

4、出口船舶订单占手持订单量的比重高达88%

2020年,全国完工出口船34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承接出口船订单24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3%;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65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9%、84.5%和91.7%。

2021年1-7月,全国完工出口船226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4%;承接出口船订单403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9.4%;截至2021年7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791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7%、89.1%和88.3%。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华东地区造船实力较强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截至2021年8月18日,国内船舶制造相关企业数量多达82449家,其中大部分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20340家)、山东(10156家)、上海(8440家)、浙江(8417家)、广东(7642家)、辽宁(4513家)、福建(4249家)、湖北(2709家)等八个省/市,前八省份产业集中度达80.61%(按照企业数量)。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是央企、地方造船企业、民营造船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央企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地方造船企业和民营造船企业则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如江龙船艇、扬子江造船、新时代造船、金海湾船业等。

从船舶制造行业总体运行情况来看,据《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20》所统计的2019年情况来看,华东、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占据了全国相当的份额,其中又以江苏省、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占比较多。

2、企业竞争:前十企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2020年,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0.6%、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4.2%、手持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68%,新接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

2020年,我国船舶制造龙头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分别有5家、6家和6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并且我国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世界十强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了1家和2家。

在船舶制造行业的11家上市企业中,选取8家较具代表性的企业,对其业务布局情况整理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展望未来,全球多国已开始接种疫苗,新冠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世界经济贸易有望慢慢恢复正常。随着国际航运业和油气产业的复苏,船东投资信心得到提振,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可能释放。

然而,由于环保政策、可替代燃料等原因,未来船海市场的发展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综合全球船舶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各船型船龄情况、船东对存在弊端的LNG动力船舶的观望态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的历史数据等,前瞻分析认为202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预计将达39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有望增长至5500万载重吨,由此手持订单量将进一步增加至8711万载重吨;

2021-2026年我国船舶制造产能预计将与2020年基本持平,新接订单量波动变化,造船完工量将根据新接订单量灵活调整,手持订单量则根据每年新接订单量及造船完工量进行计算,预计2026年绝对环保的可替代燃料动力技术仍未能实践应用于船舶中,新接订单量将下降至2800万载重吨。

中国船舶未来前景怎么样?

中国有悠久的造船历史,疫情好转后,船舶制造与运输需求在上升,对应到股市中船舶制造板块的表现就很突出了,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纷纷跟进。下面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船舶。深入了解中国船舶前,还是先了解一下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吧,直接戳这里的链接:【宝藏资料】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业务都有包含。在造船业务层面,公司产品线可以覆盖到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无论是造船总量还是造机产量,都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因为是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内船舶制造最优秀的公司。

简单的分析了下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后,我们来对中国船舶公司都有哪些亮点做一个分析,值不值得我们入手?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公近年来,中国船舶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深远,在竞争方面,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领域展现出极大地优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而且竞争力方面也是不弱的。在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国船舶产品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和整合,基本上涵盖了海工产品类型和船舶,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有效地推动了船海行业做强做大。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迎合市场的需求,在增强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之上,加大对小型船市场的关注,将抢夺订单当作是企业最急迫的任务。因此,中国船舶紧随市场,研发优化主流船型,这也是为了让豪华邮轮项目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实施,攻克海工装备自主设计难关,将动力机电业务逐渐转向高端产业链、价值链。此外,他们在船只的开发上也很成功,主要涉猎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并开始对大型游轮市场进行开发。篇幅不允许过长,对于中国船舶的全面报告和风险解析,我都帮大家写到这篇研报里了,感觉研究一下吧:【深度研报】 中国船舶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缓解后,在经济开始一点点复苏,在复工复产的带动下,大宗商品需求量大,也因此把船舶运输业带上了发展之路。中国船舶作为我国船舶的领先者,在不断带领民船行业回暖,并促进造船业供给也在逐步侧改革;由此可以预想到中国船舶未来相当有前景,极有可能将率先享受到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盈利。综合来讲,我觉得中国船舶可以说是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领头羊了,有机会在行业改革换代之际,乘改革春风,让企业跨越式发展。可是文章跟不上现实的步伐,如果对中国船舶未来行情有深入了解的需求,立刻打开链接,你的股票有专门的投资顾问判断,了解一下中国船舶目前行情的情况:【免费】测一测中国船舶还有机会上车吗?

应答时间:2021-09-0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关于《LNG船舶发动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湖北船舶大学分数线2018
上一篇:查看船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