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舶污染防治公约

2022-09-13 01:15 点击:109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际船舶污染防治公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船舶压载水最新规定

船舶压载水指为控制船舶横倾、纵倾、吃水、稳性或应力而加装到船上的水及悬浮物质。

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

排岸法

是指利用岸基压载水处理装置来进行船舶压载水处理。相对来说岸基设备的开发限制少,比较容易达到公约规定的D-2标准。但它增加了港口方面的负担,对于一些装卸速度快的船舶,可能会影响其船期。

化学处理法

臭氧(O3)处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氧化还原电位高达2.07V,足以致死压载水中的入侵微生物,而且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但臭氧会加快压载舱的腐蚀,并且投加量不易调节,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进行管理和维护,不适应船舶的环境空间和技术力量。因此臭氧法并不适于船上船舶压载水处理。

氯化法。氯化法对船舶压载水处理以去除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以及细菌是可行的,但对不同的目标生物所需的氯含量不同。一般的少量氯对杀死压载水中的细菌有明显效果;而对于浮游藻类,因为耐受性强,需要较高的有效氯含量进行处理,如对于扁藻在氯化处理中有效氯含量高达40mg/L,仍不能达到去除的目的。

羟基自由法。羟基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与氟的氧化能力相当,参与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反应速度快,能很容易地氧化分解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最终生成物是CO2和H2O,无剩余污染。所属的航运公司应当将相关法律法规和《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关于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的要求纳入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置换压载水的船舶应当在距离最近陆地至少200海里,水深至少200米的水域实施压载水置换;航程小于200海里的,可在距离最近陆地至少50海里,水深至少200米的水域实施置换。我国与相邻国家另有约定的除外。

按照《公约》要求需要处理压载水的船舶,其排放的压载水中存活水生生物含量应当满足每立方米水体中最小尺寸大于等于50微米的存活水生生物少于10个;每毫升水体中最小尺寸小于50微米且大于等于10微米的存活水生生物少于10个;有毒霍乱弧菌每100毫升少于1个菌落形成单位;埃氏大肠杆菌每100毫升少于250个菌落形成单位;肠道球菌每100毫升少于100个菌落形成单位。

求助.压载水系统管路原理图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旨在达成国际上的一致,“通过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来防止、减少和最终消除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传播”。压载水排放可能扰乱生态平衡,为了应对由此造成的对全球环境的威胁,需要配置得到IMO认可的处理系统。按照公约的要求,如果在2009年1月1日以后建成的新船,必须安装专门的处理设备;从2012年起所有的新船均应装设压载水处理系统,而全部现有船舶则应在2016年底之前配备此项技术装置

BWM是什么意思?

BWM,压载水管理公约的简称。

船用压载水主要是为确保船舶在空载或不满载情况下的稳性和浮态,而在船舶离港前用海水在其压载舱中打入压载水,并在抵达预定港口装货前,将压载水逐渐排空,以便船舶可以最大限度地装载货物。

船舶在打入压载水的同时,也将海洋水生物带入压载舱中,而在另外一处港口的海洋环境中打出压载水,也将这些异地水生物带入另一海洋环境,从而对新的海洋环境的生态造成影响和破坏。

扩展资料

压载水公约

国际海事组织于2004年召开的国际船舶压载水管理大会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其中对于公约生效的条款规定为:占世界商船吨位35%的30个国家批准的12个月之后生效。

2016年9月8日,芬兰批准《压载水管理公约》(BWM公约),使得缔约国总商船吨位达到35.1441%,共计52个缔约国,从而该公约将于2017年9月8日开始生效。

压载水系统的作用与任务

压载水系统的功用是将压载水注入压载水舱或自压载水舱排出压载水,从而达到下述目的: 船舶在航行、进出港、装卸和停泊等不同的工况保持恰当的排水量、吃水、船体纵向和横向的平衡,以便维持适当的稳心高度,减小船体过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切力减轻船体的振动。

压载水系统的任务就是:通过压载水泵、阀箱和压载管路将压载水注入各个压载舱,将压载水从各个压载舱中排出和进行各个压载舱之间的调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W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压载水

《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是否已达到生效条件?

条约的生效条件是:不少于30个国家,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35%的国家认可。

目前状态:还没有生效。

拓展介绍:

2004年1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在伦敦总部召开“船舶压载水管理大会”并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草案)》(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

该公约生效的条件:至少有30国家加入,且商船合计吨位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5%,在这些国家正式批准接受后12月生效。目前已有29个国家加入公约,巴拿马作为第30个签约国也已进入审批流程。其商船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26.37%。公约生效为时不远。

为了积极做好履约准备,江苏省航海学会的科研项目《船舶压载水控制与管理的研究》的在研人员,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对中国船级社(CCS)南京分社、江苏海事局、南京油运公司、南京环保局、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上海东渡船舶管理公司“嘉达”轮、青岛双瑞、青岛海德威、瑞典阿法拉伐、韩国海爱兰株式会社、泰兴南极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地区渔业局及滨海、大丰、吕四等海产品养殖户等开展了有关船舶压载水控制与管理现状的调查。

压载水证书D2必须用D2标准吗

是的。

国际海事组织生效的公约,《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简称“压载水管理公约”)可谓说是比较曲折的一部公约。该公约从上世纪90年代制定指南——《防止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排放引入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指南》,到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批准通过公约正式文本,再到2017年9月8日公约生效,历经时间之长,可谓屡经“波折”。相较于公约本身,其主要规定的第D-2条压载水处理性能标准(简称“D-2标准”)的生效也颇为“艰难”。

有谁知道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吗?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旨在达成国际上的一致,“通过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来防止、减少和最终消除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传播”。压载水排放可能扰乱生态平衡,为了应对由此造成的对全球环境的威胁,需要配置得到IMO认可的处理系统。按照公约的要求,如果在2009年1月1日以后建成的新船,必须安装专门的处理设备;从2012年起所有的新船均应装设压载水处理系统,而全部现有船舶则应在2016年底之前配备此项技术装置

关于《国际船舶污染防治公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LNG运输船
上一篇:船马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