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在狂风骇浪中航行,犹如飘叶一般,忽上忽

2021-10-12 16:42 点击:263 编辑:邮轮网

军舰能在狂风恶浪中正常航行,主要依靠两个重要设计指标,一个是浮性,一个是稳性。

浮性相对比较好理解,军舰要漂浮在海上,舰体内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浮力,同时这种浮力必须均匀,即要处于正浮状态,军舰静止时不能呈现向一侧或者首尾歪斜的状态。为了保证舰体内拥有足够的浮力,军舰不仅自身结构强度要强,而且内部必须设置大量的水密区划,一旦发生船壳板破裂进水,需要能达到多舱不沉(多个水密舱室进水,舰船仍能保持浮性)。

军舰能够保持在恶劣海况下正常航行的另外一个指标是稳性,顾名思义,就是军舰的稳定性能,对于此,日本海事的名词更加形象,日本人叫做复元性。

这个指标具体计算起来有一套复杂的公式,但是简单来说他的原理就非常好理解。相当于我们玩不倒翁时,把不倒翁退向一侧,或者完全摁倒,不倒翁如果能够迅速自行复位,依靠的就是稳性,如果不倒翁被摁倒起不来了,那么他的稳性就很成问题。具体到军舰上,也就是舰船倾斜后的自行复位能力。

稳性牵涉到军舰上的两个“心”的位置,一个是“重心”(缩写为G),一个是“稳心”(缩写为M)。

简单来说,重心就是军舰所受各种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稳心则是指军舰上浮力的作用点。其中,稳心的位置一般在军舰的水线下,重心则在水线上,如果重心距离稳心太高,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也就容易造成军舰倾斜后复原缓慢,甚至难以复原,称为稳性差,复元力差。同时,如果稳心本身太高,又容易出现军舰摇摆不定的问题。所以舰船设计时,计算重心、稳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艘军舰的航海性能和生存力。

有关稳性的好坏,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数值可以观察,即GM值。也就是军舰在静止、静水状态下,测得的重心(G)距离稳心(M)的距离。

在世界海军史上,早期因为对军舰的稳性等设计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军舰因为稳性设计不佳而出现的海难事故例子很多,以日本海军为例,就出现过一系列这类的事故。例如1895年,日本海军鱼雷艇“第十六”号就因为稳性差,在澎湖附近海域遇到恶劣天气时,军舰倾斜后未能快速复原而翻沉。1932年12月,日本驱逐舰“早蕨”在台湾附近海域航行,因稳性差,舰体倾斜后未能快速复原而翻沉。更著名的则是1934年发生的“友鹤”号事件,当时日本海军新造的水雷艇“友鹤”号因为搭载了过重的兵器,导致军舰重心过高,建成后不久就翻沉,从而使得日本海军开始检讨其军舰设计上普遍存在的重心过高的问题,重新颁定关于军舰GM值的标准。

根据当时日本海军的舰船稳性设计要求,4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其GM值应当在2100毫米,4万吨级的战列舰GM值应为2000毫米,15000吨级的巡洋舰GM值应为1300毫米,诸如此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船舶类型有哪些?
上一篇:导弹是锁定目标对其进行打击的,为什么还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