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船舶制造业现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未来10年船舶制造业前景如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造船吨位多年来位居全球第一,但造船大国并非造船强国,经济寒冬倒逼船企主动改革创新,以适应市场。
2015年,我国造船业在航运市场的一片唱衰中进行了大洗牌,2016年,航运业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下,与此同时,造船企业也陷入经营困境——多家造船企业申请破产重组,五洲船舶破产倒闭更是近十年来国内第一家国有船厂倒闭。
当前中国造船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增长过快导致的产能过剩,而且造船业超过60%的产能集中于散货船等低附加值船舶,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因此,加速行业洗牌、淘汰落后产能成为化解船舶行业难题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专家表示,中国造船企业在订单选择上,应倾向于大型。
船舶制造行业前景如何,现在想拓展船舶行业的业务,给船舶做机械配套,该如何下手?
2019年Q1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分析:三大指标领先全球,智能化转型仍需提速
2019年一季度全国三大造船指标领先全球 但智能转型仍需提速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位居三大指标领先全球,造船业智能转型仍需提速全球领先位置。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面对全球造船业的激烈竞争,我国将建立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国造船业将向智能化转型,全面提高竞争力。
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一增两降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3月份,全国造船完工9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8%。承接新船订单4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0.4%。
2019年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4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比2018年底下降5.6%。
2019年1-3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92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8%;
承接出口船订单41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1.3%;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76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8%。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6.6%、90.2%和90.8%。
2019年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5%、41.5%和42.4%。
2019年前3月全球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大指标领先全球 船舶工业大而不强没有改变
2019年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5%、41.5%和42.4%,三大指标继续位居全球领先位置。这在全球造船业激烈的竞争中,是个不错的成绩。不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
2018年我国除了在散货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外,在邮船和大型集装箱船领域鲜有收获,特别是在大型LNG船领域,没有承接一条订单,高技术船舶质量、品牌、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我国并非造不出高技术船舶。世界上已有船只类型中,95%以上我国在去年就都能制造。为什么拿不到订单?一大原因是生产效率不高。辛国斌说,我国造船效率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到1/3,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更大。另一大原因是造出的船舶智能化水平不够高,不能适应全球智能航运发展的大趋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
随着海面自主航行船走向合法化,船舶将插上智慧的翅膀,可以遥控驾驶,也可以自主航行和自动靠泊。船舶机舱系统、货载系统和能效管理等系统也都可以实现智能化,这就是智能航运的核心要素——智能船舶。
智能转型仍需提速
业内认为,我国造船业存在的这两大问题都属于智能化转型的范畴,需要造船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进度。一方面,工厂和制造流程智能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打造智能车间、智能船厂,公司党委书记潘志远对比智能制造和非智能制造的效率差别,给出一组数据。
智能化生产线使用后,人员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3D环节的工作量大幅降低,每百万工时的能耗也大幅下降。尤其是在2018年工时比上年度上升了15%,而每百万工时的能耗下降了5%,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而对于船舶本身的智能化,另一家造船企业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已经探索多年。公司董事长王琦说,在硬件方面,智能船舶的建造和普通船没有太大区别,关键在于软件检验以及整体系统集成,造船企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服务市场,构建竞争优势。
智能船舶能够为我们的未来船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构建了基础。不仅要造船,还要提供服务,在这方面建立了基础。也能让船东更好地享受船厂的增值服务,降低对运营船舶的技能要求。
尽管智能化转型已经有一定探索和应用,但辛国斌说,总体来看,我国船舶制造业仍处于数字化制造起步阶段,各造船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关键工艺环节仍以机械化半自动化装备为主,基础数据缺乏积累,数字化集成化水平较低。
业内分析,影响我国造船业智能化转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共性技术、基础部件、关键系统供给能力不足;各种设备之间的衔接不通畅,标准不完善;还有就是企业担心智能化转型会增加当前的成本压力。但业界的共识是,从长远来看,加快智能化转型是船舶工业实现质量变革的必然选择。
辛国斌说,下一步要从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标准引领、促进应用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快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推动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以及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未来中国的船舶行业会有好的前景吗?股票会涨吗?
中国造船历史悠久。疫情明确后,对造船和运输的需求正在增长。与造船业在股市的表现相对应,它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股票是否会上涨的关键因素是国家间的贸易量。目前全球经济低迷,这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船舶和航运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带动影响很大,但其发展需要巨大的金融支持。在中国跻身世界三大造船国之际,中国船舶租赁市场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船舶租赁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朝阳产业。具有经济驱动力大、税收产生能力强、产业结构改善效果明显、相关产业带动力强等优势。然而,国内融资租赁公司虽然以船舶租赁为主要产品,但受到诸多约束,未来发展的市场巨大。
这几年来,中国船舶租赁业发展良好,特别是在融资租赁领域。国内共有296家融资租赁公司。天津和上海已成为中国金融租赁机构集聚的重要中心。我国大部分船舶都是由航运企业通过贷款或自有资金购买的,但这种传统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会占用大量现金,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另一方面,银行贷款也将记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航运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船舶融资租赁越来越受欢迎。
船舶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薪水不是特别突出,但经营环境特别差。我们的人口红利已经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愿意加入传统制造业的年轻力量越来越少,能为船舶工业注入新鲜血液的也不多。未来许多造船厂可能会因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而死亡;此外,如果造船厂在管理、设计或供应链方面具有特殊性,个人认为造船厂不必太担心行业趋势,因为管理尤其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设计尤其可以减少设计修改,节约成本,供应链尤其可以振兴资金,避免仓库中的资金冗余。这三个部分可以从企业内部为造船厂创造利润。追随这一趋势的造船厂,就像其他行业的追随者一样,注定有一天会被淘汰。航运业目前正朝着国家统一的方向发展。也许在未来,整个航运业将由国有资产主导,由私人资本支持。未来是可以预料的,毕竟,星海的梦想需要一艘船载着我们去实现。
关于《船舶制造业现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