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典都有哪些企业?
瑞典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品牌,沃尔沃汽车、萨博汽车和爱立信通信、伊莱克斯电器、ABB、哈苏相机、宜家家居和H&M服装等等。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二、收购瑞典企业
收购瑞典企业: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愈发重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收购瑞典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探讨收购瑞典企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成功收购的关键因素。
瑞典企业的优势
作为北欧经济强国,瑞典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先进的制造业以及稳定可靠的政治环境。瑞典企业在高科技、汽车制造、通信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声誉和竞争优势。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有助于提升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瑞典企业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技术和新能源产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投资需求日益增长,收购瑞典企业不仅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还可以获得瑞典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市场份额。
机遇与挑战
收购瑞典企业将为中国企业带来许多机遇,例如:
- 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中国企业可以更快速地进入瑞典市场,获得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
- 技术与专利优势:瑞典在科技创新和专利保护方面有着卓越的优势,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专利。
- 品牌提升:收购知名瑞典企业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然而,收购瑞典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 文化差异:中瑞两国在文化背景、商业习惯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中国企业需适应并融合当地文化。
- 法律与监管:收购涉及到法律和监管层面的事务,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 人才与团队整合:合并企业需要统一团队和人员管理,包括跨国人才的培养和整合。
成功收购的关键因素
要成功收购瑞典企业,中国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 战略规划:明确收购目标,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 尊重文化差异:了解并尊重瑞典企业的文化,与当地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 风险管理:全面评估收购过程中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 人才整合:重视人才培养和跨国团队的整合,确保员工的参与和凝聚力。
- 合规运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建立合规的运营模式。
总之,收购瑞典企业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机遇,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成功收购的关键在于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尊重文化差异,有效管理风险,合理整合人才,以及建立合规的运营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瑞典企业的优势,中国企业将能够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中国企业在瑞典收购行动频频" - 中国新闻网
2. "中国对瑞典企业的投资增长迅速" - 瑞典商报
3. "瑞典制造业如何吸引中国企业" - 瑞典晚报
收购瑞典企业: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愈发重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收购瑞典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探讨收购瑞典企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成功收购的关键因素。
瑞典企业的优势
作为北欧经济强国,瑞典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先进的制造业以及稳定可靠的政治环境。瑞典企业在高科技、汽车制造、通信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声誉和竞争优势。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有助于提升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瑞典企业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技术和新能源产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投资需求日益增长,收购瑞典企业不仅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还可以获得瑞典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市场份额。
机遇与挑战
收购瑞典企业将为中国企业带来许多机遇,例如:
- 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中国企业可以更快速地进入瑞典市场,获得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
- 技术与专利优势:瑞典在科技创新和专利保护方面有着卓越的优势,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专利。
- 品牌提升:收购知名瑞典企业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然而,收购瑞典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 文化差异:中瑞两国在文化背景、商业习惯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中国企业需适应并融合当地文化。
- 法律与监管:收购涉及到法律和监管层面的事务,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 人才与团队整合:合并企业需要统一团队和人员管理,包括跨国人才的培养和整合。
成功收购的关键因素
要成功收购瑞典企业,中国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 战略规划:明确收购目标,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 尊重文化差异:了解并尊重瑞典企业的文化,与当地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 风险管理:全面评估收购过程中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 人才整合:重视人才培养和跨国团队的整合,确保员工的参与和凝聚力。
- 合规运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建立合规的运营模式。
总之,收购瑞典企业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机遇,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成功收购的关键在于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尊重文化差异,有效管理风险,合理整合人才,以及建立合规的运营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瑞典企业的优势,中国企业将能够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中国企业在瑞典收购行动频频" - 中国新闻网
2. "中国对瑞典企业的投资增长迅速" - 瑞典商报
3. "瑞典制造业如何吸引中国企业" - 瑞典晚报
三、船舶龙头企业?
印尼对航运船只的巨大需求,无疑给中国造船业带来良机。A股公司中,广船国际、中国重工、招商轮船、中集集团等为船舶行业的龙头企业。
四、瑞典阿法拉伐企业排名?
世界500强排名第440名。
阿法拉伐是世界500强之一。阿法拉伐公司总部设于瑞典,在流体处理、热交换和分离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阿法拉伐(Alfa Laval)公司于1883成立。阿法拉伐板式换热器产品型号齐全,它独创的金属板设 计,是以最小的换热面积提供高热效能;另外板片之间均匀网状分布有许多接触点,使之非常结实和坚固。
五、东北的船舶制造企业?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第一家企业集团,以大连造船厂,渤海造船厂等大型船厂为核心,工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有多家银行支持,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能够承担经济责任,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公司(集团)现已有成员。
原东北造船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航务街1号,现为北方船舶工业公司。
六、瑞典有哪些世界知名企业?
爱立信公司1876年成立于斯德哥尔摩的爱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是瑞典最大的一家从事电子、通信等业务的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电信生产企业,其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移动电话及信息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在国际电信业中居领先地位。 爱立信的业务体系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专业电信服务,技术授权,企业系统和移动终端业务(拥有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50%的股份)。截至1999年7月,拥有职工约10万多,分布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爱立信公司同中国在电子和通讯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友好合作。 它在中国的业务集中在3个领域:公共网络的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系统和办公交换系统。1985年,爱立信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1994年4月,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它完全归属瑞典爱立信公司,是爱立信的中国协调人,总部在北京。截至2000年底,爱立信公司在华已拥有4000多名员工,24家办事处和10家合资企业。 沃尔沃集团(AB volvo,又译“富豪集团”)创建于1927年的是世界最大的卡车、客车及建筑设备的生产商之一,在海洋及工业能源系统方面和飞机发动机元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该集团是北欧最大的企业,也是世界60家大公司之一。其业务包括沃尔沃卡车、迈克卡车、雷诺卡车、沃尔沃客车、沃尔沃建筑设备、沃尔沃发动机、沃尔沃航天航空和沃尔沃金融服务。 此外,还有多个商业机构在工程、研发、IT、零部件和物流等领域提供全集团范围内的支持。集团总部设在哥德堡,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产品销往130多个市场。约有员工共7。6万人。沃尔沃集团2003年的净销售额达191。51亿欧元。集团的下属公司有:沃尔沃轿车公司 (volvo cars)、沃尔沃卡车公司 (volvo truck corp。 )、沃尔沃大客车公司 (volvo bus croup)、沃尔沃施工设备公司、沃尔沃发动机制造公司 (volvo penta)、沃尔沃飞机(航天)发动机制造公司等。调查显示瑞典为最具创新能力的西方国家。
七、瑞典十大顶级企业?
1、宜家(IKEA) 零售 1882.32 亿瑞典克朗/-3.9%
2、沃尔沃(Volvo) 汽车 1632.80亿瑞典克朗/+27.6%
3、H&M 服饰 1337.96亿瑞典克朗/-7.4%
4、北欧联合银行(Nordea) 银行 454.47亿瑞典克朗/-11.4%
5、Telia Company 电信 434.94亿瑞典克朗/+1.2%
6、Spotify 媒体 388.39亿瑞典克朗
7、瑞典商业银行(Svenska Handelsbanken) 银行 279.91亿瑞典克朗/-8.4%
8、瑞典银行(Swedbank) 银行 277.36亿瑞典克朗/-13.2%
9、爱立信(Ericsson) 电子 268.69亿瑞典克朗/+16.5%
10、北欧斯安银行(SEB) 银行 254.41亿瑞典克朗/+5.8%
八、船舶修造企业
船舶修造企业在现代海洋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和海上运输业的繁荣,船舶修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这一行业的一员,了解市场动态、技术发展和未来趋势至关重要。
船舶修造企业的现状
当前,全球船舶修造企业分布广泛,竞争激烈。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船舶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这种背景下,船舶修造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率来保持竞争力。
技术发展对船舶修造企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制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船舶修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船舶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适应市场变化。
未来趋势和挑战
未来,船舶修造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船舶工业将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同时,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会影响船舶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船舶修造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结语
船舶修造企业作为海洋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世界各地的贸易和物流的重要使命。面对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船舶企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保持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船舶修造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九、瑞典在中国有那些知名企业?
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
ATLAS COPCO公司成立于1873年,是大型跨国工业集团,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产品主要包括压缩机、建筑及采矿设备、工业用工具。职员超过2.6万名,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厂,在1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阿特拉斯.科普柯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有80年的历史。目前在中国主要城市设有代表处,在南京、无锡、长春等设有合资企业,2001年该集团在...
瑞典轴承公司(SKF)
SKF是世界最大的滚动轴承制造商之一,占全世界产量20%,成立于1907年,是瑞典历史最久的工业企业之一。在22个国家设有80家生产企业,现有4万余名雇员,2000年销售额398.48亿克朗,净利润19.62亿克朗。西欧地区占其销售额的52%,北美占25%,亚太占12%,亚洲市场增长迅速。早在1912年SKF的产品开始销往中国。1988年在香港成立公司负责对华贸易 ...
沃尔沃公司(VOLVO)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总部在哥德堡,是北欧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生产重型卡车、大客车、工程机械、发动机。2000年员工5.4万人,产值1300亿克朗,产品90%外销,主要市场在西欧北美地区,近年来重视拓展亚洲市场。沃尔沃在中国有4家合资公司,目前大多进展顺利,效益较好。2000年在北京成立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在城市公交系统、交通安 ...
斯堪的亚保险公司(SKANDIA)
创办于1855年,是瑞典最早的上市公司,北欧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2000年保费收入185亿美元,管理的总资产额950亿美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48%和19%。目前在美国、英国、瑞士等25个国家开展业务。斯堪的亚公司于1997年进入中国,其设立的“中国大陆投资基金”于1998年在欧洲上市,主要投资于中国的B股和H股市场,其基金管理的投资总额达1.38亿美元 ...
ABB公司
原瑞典ASEA公司和瑞士BBC公司分别有上百年的历史,1988年合并为ABB集团,总部设在瑞士。ABB是世界最大的电气和工业自动化技术集团之一,主要服务于制造业、过程控制及消费品工业、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及化工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就业人员约16万。2000年总资产达310亿美元,总收入230亿美元,净收入14.43亿美元。ABB瑞典公司职...
爱立信公司(ERICSSON)
爱立信于1876年成立,是世界著名的电信系统以及相关设备供应商,在无线技术、网络系统以及互联网协议(IP)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爱立信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雇员人数达10.5万多人,用于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占年总销售额的15%,在23个国家中共有2.68万名专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事研发工作,如此大的投资使得爱立信在全球移动通讯基础设...
十、瑞典非常牛逼的国际大企业都有什么?
我们都知道瑞典是制造业强国,人口仅仅千万级别,但却拥有十余家世界一流制造业公司。
在财富世界五百强的2017年榜单上面,瑞典有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最大的企业是沃尔沃集团,第二是爱立信,第三是H&M。
当然了,财富杂志的世界五百强没有瑞典宜家,其实这才是瑞典营收最高的公司。
宜家家居2017年全球总销售额为383亿欧元,较上年营收增长了5%,其中中国销售额132亿人民币,占大约4%多点。但是中国对宜家的影响,主要是在制造上面,宜家从中国的采购额是全球最高的,可以说中国制造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宜家能够保证利润率的来源之一。
沃尔沃和爱立信这两家瑞典最强大的制造业公司,
应该说中国对这两家瑞典最强公司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比得上。
我们先看沃尔沃集团,这是瑞典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当年他们已经把沃尔沃汽车业务卖给了美国福特汽车。
吉利控股集团在2010年3月28日和福特汽车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宣布同意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整个交易在2010年8月2日在伦敦完成交割。
应该说这件事情对瑞典人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
2013年李书福在杭州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回忆其当年决定参与竞购沃尔沃的时候,去拜见瑞典领导人,被问的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沃尔沃这个品牌意味着什么吗?”,可见沃尔沃这个品牌在瑞典人心目中的地位。
2017年12月,吉利以38亿美元进一步收购了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当然,吉利虽然成为沃尔沃集团最大股东,但最大投票权拥有者是瑞典投资集团Industrivarden,拥有22.8%的投票权,吉利只有15.6%的投票权排在第二位,
并且只有沃尔沃管理层提名人选的权力,最终决定权还在沃尔沃集团董事会,而在董事会里面吉利只有权利派驻一名董事。
第二个爱立信公司
爱立信公司曾经是全球通信技术发展的引领者和老大,是行业的标杆和灯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华为和中兴都是跟着爱立信跑的。
然而如今爱立信地位不断下降,以2016年为例,
全球四强的收入为(仅仅计算运营商收入,不计算手机之类)
华为418亿美元,增长16.76%;
爱立信246亿美元,大幅下降16.33%;
诺基亚230亿美元,大幅下降17.86%;
中兴通讯85亿美元,下降3.4%。
华为甚至在瑞典专门建立一个研究所,专门从爱立信挖人。
爱立信公司目前在华为的竞争下,处于非常严峻的地位,下图是财富杂志公布的爱立信历年的营收和利润,从2013年的顶峰一路下滑,2017年更是巨亏41.2亿美元,大幅裁员。
第三大企业是H&M服装,
2017年,H&M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4%至2317亿瑞典克朗(1860亿人民币);扣除财务项目后的利润则下跌13.3%至208亿瑞典克朗。
中国成为H&M集团去年销售额110.3亿瑞典克朗,约合88.5亿人民币,占5%。
在该领域,中国目前还没有可以挑战H&M的全球品牌。
除了以上四家规模很大,可以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之外,
其他还有两家一半瑞典血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一家是阿斯利康制药,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2018年全球制药业第11位,不过这家公司现在更多被看成是英国公司,总部在英国。
还有就是ABB,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 Brown 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不过该公司总部在瑞士。
阿斯利康目前还没有能与之匹敌的中国公司。
而对ABB而言,2017年中国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
实际上中国曾经是ABB集团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但是因为中国本土的电力,自动化厂家的崛起,进口替代进展很快,因此ABB集团在华销售额进展不大,2011年在华销售额达到51亿美元,到2015年也仅为53亿美元,中国市场份额处于下滑的态势。
我们看下图ABB从2013-2017年比较,2017年的营收仅为2013年的82%。
其中的原因,不仅是中国公司在本土进行进口替代,而且开始大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下图是ABB 2017年财报里面公布的 2015-2017年的订单,
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亚洲,中东和非洲的订单量在三年里面处于稳步下滑的态势。而且ABB还在2017年财报里面,特意提到了来自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订单下滑。
尽管ABB仍旧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但是中国公司对ABB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以光伏逆变器为例,华为,特变电工等公司不仅在本土占据优势,而且在不断进入印度市场,挤压ABB的份额,2018年Q2,ABB,特变电工和华为在印度逆变器领域分列前三位,中国公司成为ABB逆变器在印度的最大挑战者,其中华为公司在仅仅2年间就做到了印度最大玩家之一,取代的主要就是ABB等西方公司的份额。
在全球变压器市场,按照特变电工的说法,2012年其变压器产量首次超过ABB和西门子,跃居世界第一,按照国际咨询机构GlobalData的数据,2012年全球变压器市场,ABB占12%;之后是特变电工,占11%; 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电网分别占10%和7%.
特变电工2017年的财报,截至2017年末,公司国际成套系统集成业务项目的合同金额超过60亿美元,主要配套各国电网建设,通过本土替代和出口增长,直接抢占了ABB的市场份额。
除了上面的世界五百强级别的大公司以外,其他规模达不到世界五百强,但是也有相当实力的瑞典公司也在面临中国的竞争
瑞典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Autoliv,
该公司是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第23位,销售额104亿美元。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里面,汽车零部件领域,中国宁波均胜电子公司也在发力,
全球汽车安全四强是瑞典Autoliv,美国KSS,日本高田,美国TRW,
均胜电子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收购了四强里面的美国KSS和日本高田两家,已经和Autoliv形成全球汽车安全前两名的局面,直接形成竞争关系。
在全球汽车安全领域,以后就是中国均胜VS瑞典Autoliv,当然我肯定是看好均胜电子,因为从规模上来看,均胜的发展要快的多。
除了上公司以外,
另外,我们查询日本人(日经中文网)发布的全球主要商品市场份额排名,
里面涉及到了五家瑞典企业:
伊莱克斯(家电), Axis(安防摄像头),H&M(服装),SCA(纸尿裤),SKF(轴承)。
这五家公司里面,H&M上文已经提到了,伊莱克斯和Axis也面临中国公司竞争。
瑞典最大的家电企业伊莱克斯,也是欧洲最大家电企业之一
2008年全球销售1050亿瑞典克朗,
到2017年净销售额1220.60亿瑞典克朗,9年的时间销售额变化不大,
2017年利润57.45亿瑞典克朗。
1瑞典克朗=0.78元人民币,也就是一年净利润仅仅45亿人民币,
由于中国和韩国家电品牌在过去十年的崛起,因此日系,欧系品牌都受到较大冲击。
因此伊莱克斯全球份额趋于不断下降趋势,以其核心的冰箱为例,市占率下降掉出全球前三。
2013年全球冰箱市占率排名:海尔19.8%,惠而浦8.7%,伊莱克斯7.3%
2017年全球冰箱市占率排名:海尔21.4%,惠而浦10.1%,LG电子6.7%
数据来源:日经中文网
瑞典最大的安防摄像头企业Axis(安讯士)
Axis安防是欧洲最大安防摄像头厂家,
2010年营收为4.476亿美元,海康为5.645亿美元,大华为2.374亿美元
到了2016年,Axis营收变成9.267亿美元,海康46.24亿美元,大华为20.226亿美元。
已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面。
海康和大华不仅在中国称霸,而且大批量出口全球市场,以至于2018年美国宣布政府项目禁止海康和大华等中国公司参与。
在2017年a&s杂志的全球安防50强,海康全球第一,大华全球第三,Axis全球第五名。
当然,瑞典还有另外一家非常著名的安防企业Abloy,在这个排名里面排在全球第四位,不过该公司主要做锁和进入权限管理。
由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速发展,不断应用到安防的视觉和图像处理,全球安防市场在向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由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和美国一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海康和大华在安防市场在逐渐占据越来越有利的位置。
SCA日用品和SKF轴承
除此之外,SCA纸尿裤和SKF轴承领域,目前中国公司还无法对这两家瑞典公司构成太大威胁,在2017年全球消费品50强里面,瑞典SCA(爱生雅)排在第33位,销售额118.32亿美元。中国也有2家公司入榜,一家是万洲国际,一家是康师傅,都是食品公司,目前中国没有能够挑战SCA的公司。
SKF轴承是全球最大的轴承公司,2017年轴承销售额124.17亿美元左右,中国目前还缺乏与之直接竞争的实力企业,差距巨大。
造纸业斯道拉恩索
另外瑞典还有一家全球知名的造纸企业斯道拉恩索,该公司总部在芬兰,是芬兰恩索和瑞典斯道拉两家公司合并而成,
但是该公司的造纸业务在不断萎缩中,
全球林产品信息提供商RISI集团的PPI杂志公布的排名,
2012年斯道拉恩索造纸销售额为112.518亿美元,世界第5位,
PPI杂志公布的排名,到2016年销售额变成88.587亿美元,下滑到了世界第10位。
该公司处于业务转型的过程中。而在全球造纸业,中国公司进步是最快的。
当然即便在造纸领域萎缩,该公司积极向上游和周边转型,也在取得成效。
利乐包装
这是全球最大的液态食品包装企业,2017年销售收入高达115亿欧元,母公司为利乐拉伐集团,成立于瑞典,目前总部并不在瑞典,在瑞士。
我国的几大液态牛奶品牌,均有使用利乐的包装方案,中国目前对利乐的影响主要是工厂和市场,2017年其15%的销售额来自大中华地区。
工程机械公司山特维克
在工程机械领域,根据英国KHL旗下的《国际建设》的全球工程机械50强的排名,
2008年山特维克全球份额为3.5%,排名世界第7位。
到了2018年《国际建设》的全球工程机械50强,山特维克排在全球第12位,份额下降到2.6%。
2018年的排名,两家中国公司,徐工排在了全球第6位,三一排在了全球第8位,均一举超过山特维克。而在2008年,两家公司都没有进入全球前十位。
在过去的十年,徐工和三一都收购了数家欧洲的工程机械公司,实现了自己的壮大,并且成功闯进了由欧美日把持的全球十强。
除了以上企业之外,瑞典还有几家一流企业,
一个是斯堪尼亚(Scania)
该公司以卡车出名,当然其实有卡车和公交车两大业务。
仅从数字上来看,过去的十年,斯堪尼亚集团依然在进步,
2007年,Scania集团在全球累积销量达到94093辆;
销售额达844,86亿瑞典克朗;总利润达85.54亿瑞典克朗。
2017年斯堪尼亚净销售额达到1197亿瑞典克郎(约900.75亿元),相比去年增长15%;
营业利润为124.3亿瑞典克郎(约93.54亿元),营业利润率为10.4%;
2017年,斯堪尼亚的订单量第一次突破10万辆大关,
虽然这个销量无法和中国卡车公司的巨大销量比较,
但是目前而言,中国卡车公司在高端卡车领域,还没有升级到能和Scania直接竞争的水平。
中国卡车公司尽管已经在批量向非洲,拉美,中东出口卡车,但是目前并未能打入scania 的欧洲大本营。
还有空气压缩机企业阿特拉斯,2017 年,阿特拉斯·科普柯收入为 1160 亿瑞典克朗(120 亿欧元),员工人数接近47000 名,该公司在空气压缩机领域全球领先,国内企业目前还无法与之匹敌。
最后瑞典还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建筑类企业,叫做skanska(斯堪斯卡),
2017年销售收入1610亿瑞典克朗,查询该公司财报,99%的收入来自于欧美地区。暂时未受到中国基建公司的太多冲击。
最后,我们看下瑞典市场咨询机构Largestcompanies.se根据营业额大小对北欧国家(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大型上市企业进行排名,发布2016年最大的40家企业排行榜,其中有19家瑞典公司。
从大到小分别是沃尔沃,爱立信,H&M,斯堪斯卡,伊莱克斯,SCA,阿特拉斯,ICA(零售企业),北欧联合银行,Telia电信,山特维克,塞科利达(安保公司),SKF轴承,NCC(工程建设),萨博(军工),PEAB(工程建设),AXFOOD(食品公司)。
综合上文,我们从瑞典的这些知名公司里面,只把制造业类型的选出来:
沃尔沃,爱立信,H&M,伊莱克斯,SCA,阿特拉斯,山特维克,SKF轴承,萨博,Abloy安防,Axis安防,Scania卡车,斯道拉恩索,Autoliv,阿斯利康(总部英国),ABB(总部瑞士),宜家,利乐包装,总共18家制造业企业。
其中最大的两家纯制造业企业:
沃尔沃汽车已经被中国收购,沃尔沃集团中国吉利是第一大股东
爱立信面临华为竞争,份额被不断蚕食,已经被华为超越,目前处于巨亏裁员状态。
其他领域里面,安防领域的Abloy和Axis,汽车零部件领域的Autoliv,最大竞争对手都是中国公司(海康,大华,均胜)
也就是18家制造业企业里面,有5家面临中国的最大冲击。
除此之外,家电领域的伊莱克斯,电气自动化工业领域的ABB,工程机械领域的山特维克,造纸业的斯道拉恩索,4家公司尽管技术和品牌上仍然领先中国公司,但是均在最近五年出现了全球份额下降的情况,而全球主要份额上升者,四个公司所在领域都是中国公司。
在完全的纯制造业领域,受到冲击较小的有阿斯利康制药,Scania卡车, SKF轴承,阿特拉斯空气压缩机,利乐包装和萨博军工,总共六家。
其他带有零售性质的三家:宜家,H&M,SCA日用品,目前受到中国公司冲击也不大。
以上九家瑞典企业,虽然暂时受到中国企业竞争压力还不太大,但是除了比较特殊的萨博军工以外,这些瑞典企业都有共同点,
1:需要从中国大量采购和进口,
例如宜家,每年从中国的采购金额全球最高,达到23%以上,保证了其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和企业的利润。
2:中国市场占了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分,
如Scania卡车,2017年是中国进口最多的国外卡车品牌。
阿斯利康2017年在华销售额29.6亿美元。
利乐包装2017年1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3:在中国有大量工厂
例如SKF轴承,在中国有9家工厂,遍布上海,北京,大连,济南,芜湖等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