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疏散正确方法?

119 2024-11-14 03:07

一、人员疏散正确方法?

.利用楼梯道走廊逃生。在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湿裹住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冲出受困区。 

二.利用窗户逃生。在火场受困时,大多数人可采用这个办法。利用窗户逃生的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还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是受困在较熟悉的室内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做法是:将绳索(无绳索可用床单或窗帘撕成布条代替)一端系于窗户横框(或室内其他固定构件)上,另一端系于小孩或老人的两腋和腹部,将其沿窗放至地面或下层的窗口,然后破窗入室从通道疏散,其他人可沿绳索滑下。 

三.利用阳台逃生。在火场中由于火势较大,楼道走廊已被浓烟充满无法通过时,可利用阳台逃生。紧闭与阳台相通的门窗,站在阳台上避难,等待消防人员到来。高层单元住宅建筑从第七层开始每层相邻单元的阳台相互连通,在此类楼层中受困,可拆破阳台间的分隔物,从阳台进入另一单元,再进入疏散通道逃生。 

四.利用空间逃生。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情不严重时可利用这个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以,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可燃物,消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并用淋湿被子、毛毯封堵防止烟和有毒气体的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人员的救援。 

五.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小孩。

二、人员密集疏散宽度?

疏散宽度是指某一个区域(一般按防火分区或楼层为单位)的安全出口总宽度。

安全出口就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但通向楼梯的出口宽度如果与楼梯梯段本身宽度不同,此出口的疏散宽度按最窄处计算。另某些情况也可在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开设甲级防火门,作为疏散口,但疏散宽度计算中,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的宽度不能超过3m。

疏散是将密集的城市人员、物资、工业,分散转移的行动。按时机可分为早期疏散、临时疏散、紧急疏散;按容积可分为人口疏散、工业疏散;按任务可分为城市人口、物资的疏散计划,疏散地区的安置准备。只有平时做好各项准备,战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非高层单项疏散宽度

1、各类民用建筑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2、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可为1.0m。

3、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0.6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及观众厅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门应外开,不应设门槛,门口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外疏散小巷净宽不小于3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6、室外疏散梯和可作为疏散的金属梯净宽不小于0.9m,室外消防梯净宽不小于0.6m。

二、高层的单项疏散宽度

1、高层公共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0.9m,位于尽端的不应小于1.4m。

2、高层建筑内走道和楼梯净宽不小于1.0m/通过100人,首层外门总宽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且内走道和首层外门的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1.9的各项指标,楼梯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2.9的各项指标。

3、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净宽不小于1.0m/通过100人,且不应小于0.9m。

4、单面布房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净宽不应小于0.9m。

5、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0.8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6、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外疏散走道和疏散门净宽按平坡地面0.65m/通过100人,阶梯地面0.8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4m。门应外开,不应设门槛,门口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厅内每个疏散出口平均通过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7、人员密集场所设在高层(半)地下室,各类宽度不小于1.0m/通过100人。

8、室外疏散梯最小净宽不小于0.9m。

9、超高层停机坪每个出口净宽不宜小于0.9m。

三、疏散引导人员基本的引导疏散方法?

1、警示指挥:发出警示声音,提醒群众注意安全,明确疏散方向,做到相互协调;

2、疏导指挥:疏导群众按照指定方向,维持社会秩序,有序撤离;

3、分解指挥:根据状况,分解人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疏散;

4、控制指挥:利用各种器材,控制人群疏散路线,防止挤压、冲撞等现象;

5、处置指挥:处置群众停留情况,维护秩序,避免群众受伤事件发生。

四、人员疏散通道口意义?

消防通道是指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被困人员疏散的通道,比如大楼内楼梯口、过道都安有消防指示灯;

大楼外标识有消防通道字样的道路。消防通道堵塞延误了救援、疏散时间,不但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将危及生命,因此,不可不重视。

我国《新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如有违反本规定,根据《新消防法》第六十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个人违反本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0 1一旦发生火灾,时间就是生命!若逃生通道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怎么可以及时逃生呢?

0 2防火门具有一定的防火、隔烟和阻燃的功能,一旦发生火灾,防火门起到关键的逃生作用!防火门关闭不了就会将火灾造成的有毒气体放入逃生楼梯间,后果可怕。

0 3在高层中,一旦发生火灾,却不知道逃生通道在哪里,这是致命的!所以平常有空一定要多走几次疏散通道、逃生通道、消防楼梯间。

消防小提示

1

定时检查高层建筑中逃生通道情况,切忌“侥幸”心理占用!若有发现占用,及时勒令整改,绝不能容忍姑息!

2

定期检查防火门的使用情况,检查是否有损坏或使用不当的情况!若有损坏的情况,请及时置换。

3

若常住高层,定期走一走逃生通道,熟悉逃生通道位置,了解逃生通道内部情况。

4

积极参加高层火灾逃生疏散演练,熟练掌握逃生方法。

五、人员疏散原则的概念?

消防疏散三个原则:

第一,遵循生命第一原则。遇上火灾以后,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现场,以确保生命的安全,尤其不要贪恋任何的财物。

第二,遵行右行的原则。在逃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秩序的,沿着自己的右侧方向进行逃生。

第三,7米原则。在超过7米高的位置的时候,不要轻易采取跳楼的措施,可以采取结绳的方法,稳当的下楼。作为成年人,还应该学会一定的消防或者说灭火的基本技能,如初步使用灭火器材把初期的火灾进行一个扑救等。

六、人员密集场所疏散宽度?

对各类建筑的疏散宽度要求如下:

一、非高层建筑的单项宽度:

1.各类民用建筑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2.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可为1.0m。

3.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0.6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及观众厅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门应外开,不应设门槛,门口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外疏散小巷净宽不小于3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6.室外疏散梯和可作为疏散的金属梯净宽不小于0.9m,室外消防梯净宽不小于0.6m。

七、火灾人员疏散注意事项?

(1)注意熟悉环境。倘若您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特别是商场、夜总会、宾馆等庞大建筑中,首要的是注意熟悉周围的环境,应有意地留心大门、进出口通道、楼梯、紧急疏散出口等方位和特征,以便在遇到险情时,不致于迷失方向而盲目地往火海里闯,往死角里钻。因为,熟悉的环境对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减少人员伤亡是至关重要的。

(2)遇事沉着冷静。当您周围环境里发生火灾时,千万要保持镇定的心理状态,切不可惊慌失措,以免在争先恐后的人流中跌倒而堵死通道,或者作出错误的跳楼决定。如果楼梯刚刚着火,且对楼道又比较熟悉的话,可用湿棉被、湿毯子等披在身上,早下决心,果断地冲出火海。如果通道受阻,可以通过阳台或窗户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也可用床单连接成绳索,顺窗下坠,从容逃生。总之,要沉着冷静,切不要乱撞或盲目跳楼。

(3)辨明逃生方向。着火以后,火焰夹着浓烟滚滚而来,所以当您在辨别逃离方向时,一定要注意朝有事故照明或明亮处迅速撤离。若在楼梯上,应尽可能往下跑,因为火是向上蔓延的。如果楼梯已经烧断或被火封闭,那么就应当通过房顶上的老虎窗、阳台、下水管道等往外逃生。还可利用绳子栓在窗上,顺绳而下;如无绳子,应该就地取材,想方设法往楼下逃。

(4)小心烟雾毒气。由于现代的装潢材料都是用塑料壁纸、化纤地板、聚苯乙烯泡沫板、人造宝丽板等易燃物品制成,加之装饰使用大量漆类物品,燃烧时散发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其蔓延速度为人奔跑速度的4-8倍,且酒楼、宾馆多为封闭式结构,浓烟和热量不易散发,人们很容易因毒烟窒息死亡。所以,当烟雾呛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并屏住呼吸,避免大声呼叫,防止中毒。宜匍匐式前进,贴地面的空气一般少浓雾,而且含氧量较多,可避免被毒烟熏倒而窒息。

(5)防止引火烧身。在火场上,如果身上着了火,万不可随便奔跑,还会引起新的燃烧点,造成火势蔓延。因此一旦身上衣服着火,最要紧的是设法先将衣服脱掉,若来不及脱衣,可就地打滚灭火,也可让他人向身上浇水或用灭火器灭火,还可用湿棉被、湿毯子、湿麻袋等把身上的火包裹起来,使火熄灭,切不要乱跑或用可燃物拍打。

(6)寻求外援帮助。倘若您被大火封在楼内,则应暂时退入居室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固定待援。如果楼高呼救无济于事时,可以用竹竿等物挑起鲜艳的衣物摇晃或外抛轻型显眼的东西,夜间可打手电筒等发出求援信号,也可手攀窗沿边,让自己身体暴露给救援人员,从而尽早将您救出火口。

八、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如果没有做到公安机关应对其拘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第七十三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二)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三)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的;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

(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

(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

(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

九、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宽度?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各类建筑的疏散宽度要求如下:

一、非高层建筑的单项宽度:

1.各类民用建筑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2.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宽度可为1.0m。

3.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0.6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及观众厅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门应外开,不应设门槛,门口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外疏散小巷净宽不小于3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6.室外疏散梯和可作为疏散的金属梯净宽不小于0.9m,室外消防梯净宽不小于0.6m。

二、高层建筑的单项宽度:

1.高层公共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0.9m,位于尽端的不应小于1.4m。

2.高层建筑内走道和楼梯净宽不小于1.0m/通过100人,首层外门总宽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计算。且内走道和首层外门的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1.9的各项指标,楼梯净宽不小于《高规》表6.2.9的各项指标。

3.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净宽不小于1.0m/通过100人,且不应小于0.9m。

4.单面布房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净宽不应小于0.9m。

5.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0.8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6.人员密集的观众厅外疏散走道和疏散门净宽按平坡地面0.65m/通过100人,阶梯地面0.8m/通过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4m。门应外开,不应设门槛,门口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厅内每个疏散出口平均通过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7.人员密集场所设在高层(半)地下室,各类宽度不小于1.0m/通过100人。

8.室外疏散梯最小净宽不小于0.9m。

9.超高层停机坪每个出口净宽不宜小于0.9m。

十、人员疏散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以及附则、附录等内容。

1.总则

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

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

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

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

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

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物流扣货怎么处理?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