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电子对抗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等;按配置部位又可分为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是现代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随着弹道导弹和卫星的发展,外层空间是一个新的战场,电子对抗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将对战略攻防起到重要作用。
军舰炮战中,舰队的阵型有多重要?
以前没有火枪大炮,双方海战用桅杆直插敌人战船,过几个世纪,有火枪大炮时代,拼完大炮再拼火枪,拼完火枪直接跳上对方船上拼剌刀,进行肉搏,英雄豪杰,当时战术战型不成熟,不够重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看重战术战型,深度研究,对手用术战型,能得到。
海战主要阵型有宝塔型(称燕型)、竖型、横型、斜线、圆形。还有新创的T型。
宝塔型称为燕型,此阵型主要是战舰本身速度优势与高超驾驶技术,全舰队以宝塔型高速前进,直接冲入对方阵中,进入过程不乱开炮,有90%把握可以开炮,一旦开火将对方往死里揍,一招致命,对方舰队阵型乱套,可以做到全歼敌人。
竖型,此阵型各国海军通用,回航或出航经常用此阵型,虽看简单,但实用,敌方舰队在对面,用竖型优势是侧面火力集,头和尾是弱点,用竖型途中遇到包围,别乱,短时间知道对位置调换队型,马上回击,被包饺子,能安全脱险是万幸。
横型,此阵型是挨揍阵型,美军在西太平洋常用,他们想自家后花园没人耍流氓,此阵型没战略可言,在游戈中被袭击,变阵型就难上加难,鱼雷战还好,要是炮战往那躲。
斜线,此阵型比较强大,弱点是侧面火力小,用此阵型机动性强,正面和后面火力集中,变换阵型快,限于技术好,此阵型要求驾驶熟练,此阵型受当代海军重用。
圆形,能用此阵型已伤亡过半,被敌舰包围用此阵,必须舰长有强大心理素质,不怕牺牲精神,直到突破重围,边打边转换阵型,在敌舰无法集中精神逃离,撤离中有机会反击,全歼敌舰,离不开高超驾驶,时机成熟舰炮鱼雷一起上。
军舰炮战,舰队阵型可以起回生,军舰数量和对手相称,没阵型,打赢是徒劳无功,两败俱伤。精通阵型指挥官,在战斗以少胜多案例少,没有阵型开战后想重新调整,是非常困难。现代战争也讲究阵型,能当舰长是材实料,培养海军人才各国海军非常重视,战型重要,先进军舰不可缺少,平时刻苦钻研战术,重要战时能临危不乱运用阵型,成为出色指挥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分几点来说。
第一,以往军舰阵型是极为重要的。
以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为例,北洋水师本来采用一字阵,也就是船首对着敌人舰队。
为啥?
北洋水师的火炮基本就是首炮和尾炮。侧舷基本没有什么炮!
如果采用横队,也就是侧舷对着敌人,就会大大增加中弹的面积,而火炮的火力也不会有大的增强。
但日本联合舰队,则采用横队,也就是侧舷对着我们。
为啥?
日军的侧面火炮很多。
采用侧面对敌,能够发挥自己火力的优势,即便中弹面积较大也是值得的。
相反,如果日军也采用一字阵,正面对着北洋水师,自己的优势就没了。
当然,北洋水师的布阵也没有大错,只是因执行失误,最终变成了莫名其妙的人字阵。
在传统大炮巨舰时代,军舰的阵型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家实力接近的情况下,采用了错误的阵型就可能一败涂地。
第二,导弹、航母时代到来以后,阵型的意义降低。
导弹时代、航母时代,双方都是在几十公里以外对抗,互相看不到对方。
非接触作战,阵型相对不重要,至少不会决定生死存亡。
第三,现代军舰也是需要阵型的。
现代的航母战斗群,以航母为核心,护卫力量包括6艘护卫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1~2艘战斗支援舰。
实战期间,这些军舰不是靠在一起的,往往会相距50海里甚至100海里的距离。
比如潜艇通常在战斗群外围游弋,主要任务是歼灭敌方潜艇,然而才是伺机攻击敌方主力舰。
而因为防空和反潜的需要,其余的驱逐舰、护卫舰也会相对分散,以航母为中心形成一个阵型。
基本上,所谓其他军舰均要竭尽全力保护航母的安全,包括防空、反潜,也包括发射导弹打击敌军主力舰。
毕竟,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