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当然截至目前卫星还未发射完。
北斗卫星导航是无线电导航中的星基导航,使用电磁波(能穿透电离层)进行通信,与gps类似,接收机得到的导航信号有三种:数据码(基带信号)、测距码和载波信号(L波段)。
军用航天器由哪些系统组成?
军用航天器绝大部分是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和反卫星卫星等。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截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仍是军民合用,尚未发展成专门的军用载人航天器。
轨道
军用航天器大多采用环绕地球的近圆轨道,轨道高度和倾角随具体任务而异。例如,照相侦察卫星要求在光照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拍摄高分辨率的像片,采用较低的轨道,其中有些是太阳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要求通信覆盖面积大,采用高轨道,大多是地球同步轨道。
组成
航天器由不同功能的若干系统和分系统组成。一般分为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两类。前者用于直接执行特定任务;后者用于保障专用系统正常工作。
专用系统
随航天器所执行的任务不同而异。例如,照相侦察卫星的可见光照相机或电视摄像机,电子侦察卫星的无线电接收机和天线,通信卫星的转发器和通信天线,导航卫星的双频发射机、高稳定度振荡器或原子钟,反卫星卫星的跟踪识别装置和武器等。
保障系统
结构分系统
用于支承和固定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使各分系统构成一个整体,并承受力学和空间环境载荷。它一般由壳体、框架、隔板和支架等组成。
温度控制分系统
用于保障仪器设备在空间环境中处于允许的温度范围之内。常用的温控材料和部件,有温控涂层、隔热材料、温控百叶窗、热管、加热器和热交换器等。
电源分系统
用于为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提供电能。它一般由一次电源、控制器、功率变换器和电缆网等组成。一次电源有太阳电池、氧化银电池、燃料电池和核电池等。姿态控制分系统
用于保持或改变航天器的运行姿态以满足任务需要,例如,使照相机镜头对准地面,使通信天线指向地球上某一区域等。常用的姿态控制方式,有三轴控制、自旋稳定、重力梯度稳定和磁力矩控制等。
轨道控制分系统
用于保持或改变航天器的运行轨道,通常由轨道机动发动机提供动力,由程序控制装置控制或由地面测控站遥控。
无线电测控分系统
包括航天器上的无线电跟踪、遥测和遥控三个部分。跟踪部分主要由信标机和应答机组成,用于发出信号以便地面测控站跟踪航天器并测量其轨道。遥测部分主要由传感器、调制器和发射机组成,用于测量并向地面发送航天器的各种参数。遥控部分一般由接收机和译码器组成,用于接收地面测控站发来的无线电指令,传送给有关分系统执行。
计算机分系统
用于贮存各种程序、进行信息处理和协调管理航天器上各有关分系统工作。
返回分系统
用于保障返回式航天器安全、准确返回地面。它一般由制动火箭、降落伞、着陆缓冲装置、标位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组成。载人航天器除上述分系统外,还设有维持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生命保障分系统,以及仪表显示与手控、通信和应急救生等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