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主要目标:
1.完善海洋观测网络布局;
2.建设有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3.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发展的意义:
1.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的需要;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3.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需要;
4.发展国际合作的港口物流园的需要。
2. 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是2A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
学校分三个校区(不含寸金学院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主校区位于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旁,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现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中歌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寸金学院(独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60个,高职高专专业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
设有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珍珠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等23个科研机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风。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更加倚重海洋。南海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接替地,是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最重要的战略高地之一。广东海洋大学作为我国南海之滨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学,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使命,正紧紧抓住海洋世纪的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鲜明,优势学科水平较高,与我国海洋事业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
3. 海洋技术研究中心
2002年7月,建立的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是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单位联合形成的。
4. 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我猜是国企吧,不过不确定哈只是个人瞎猜而已,别当真啊最好实地考察一下。
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31日在日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旅游客运经营及服务等。
5. 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没有通地铁,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距离最近的地铁站是距离6.6公里的盛海路站,盛海路站是青岛地铁13号线上的站点。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选址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占地约3000亩,初步确定了滨海实验基地和海上试验场、工程技术学科群和研发基地、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五大功能定位。
青岛地铁13号线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第四条建成运营的线路,也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开通的首条地铁线路,于2018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标志色为绿色。
6.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每个两个小时就开始造浪一次。
造浪池超大的室内人造海洋,多种造浪模式,现场有音乐提示,音乐开始就开始造浪。中间的超大LED 屏会记录每个人的笑脸。造浪结束后,会出现一个大型漂浮舞台,会有很精彩的表演。
环球中心天堂岛海洋乐园位于成都环球中心一楼,由造浪区、游乐区、汤池区、美食广场、洲际大饭店五大区域组成,可同时容纳近万名游客,是一个高品质的市内恒温水上乐园。汤池区设有9个不同温度的汤池,总面积约3880平方米,其中有多功能池、儿童池、异域风情的土耳其浴供您体验,桑松心情。
营业时间:10:00-20:00
7. 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 第一批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2006年启动筹建的10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由科技部、山东省、青岛市共建,财政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提供支持,主要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五家科研机构,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所拥有的并赖以解决国家急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实验室,代表一个国家在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8. 海洋工程数字化技术中心
2022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专业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休闲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文化、大数据与会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空中乘务(校企合作)、人物形象设计(校企合作)、健身指导与管理(校企合作)、体育运营与管理(校企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校企合作)、海洋化工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电子商务、体育保健与康复(校企合作)等专业
9. 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 第一批 2015
山东海洋技术大学是潍坊市政府按照社会化办学的理念和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在滨海海洋经济新区主导筹建的一所混合所有制新工科应用型本科大学,已纳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山东海洋科技大学是全国首所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大学,是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支撑载体项目,定位于全国海洋经济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已列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
10. 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蓝色的北太平洋上,一只棕红色的鱿鱼正滑动着两边的尾鳍,十根触须灵活地在水中摆动,时而在海面上浮游,时而潜入海中。令人惊讶的是,这并不是一只真鱼,而是由上海海洋大学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设计并制作的仿生鱼。
2021年初,仿生鱿鱼机器鱼第一次“游”入了大海,并顺利完成300米水下探测任务。除了模仿鱿鱼的生物游动机理,完成结构稳定性测试、功能性测试等,这只仿生鱿鱼还搭载了水质参数传感器、水下集鱼灯、水下摄像头等,获取了不少珍贵数据。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该团队创建以来,学生研制的机器鱼已经逾30种,已将20多个国家级奖项、40多个省部级奖项收入囊中。上海海洋大学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介绍:“指导团队获得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00多个,其中全国创新创业金奖、全国特等奖等国家级40多项,省部级30多项,获奖总人数达500多人次。”
不只是一只会“游泳”的鱼
“这是多功能水中探测机器鱼狗鱼,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金奖。这是机械海龟,获得第四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TRCC机器人仿生项目冠军,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核心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孔祥洪一边介绍,一边抱出一大堆仿生机器鱼。可多自由度游泳的机械海蛇、肌肉摆动游泳的机械蝠鲼、尾鳍上下摆动游泳的机械海豚……它们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和真鱼几乎无异:遇到障碍能自动回避,钻进狭小空间也能灵活自由游出。此外,它们还装着各种机械装置和传感器,可以向控制中心回传相关的各种数据。
“在水文勘察和水文环境监测时,如果能有一只仿生机器鱼‘混’入鱼群,既不会惊动鱼群,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反而能带回大量的数据。人类也无须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数据,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孔祥洪说。
但要做像“肌肉控制”的仿生机器鱼,谈何容易!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又特别强调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动手能力。起点高,难度大,造成了很多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都“不敢高攀”。而一群以“00后”为主的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却牢牢盯住了仿生机器鱼,成为他们的创新目标。
跨学科团队,“00后”是主力军
每天下午4点半下课铃声一响,创新团队的成员们便一头扎进实验室,有的在画着图纸,有的在测试电路,有的在安装设备,有的在检测材料。机器鱼调试好,就要放在旁边的水槽里测试。哪里出问题了,可以立即捞起来马上检查。但要获取项目精确数据,仅仅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还不够,必须要到池塘里下水测试。下水测试的过程被学生们戏称为“遛”鱼。
但“遛”鱼的难度可不小。鱼没有按照设定的程序游,游的“姿势”不理想,或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都得捞出来看一看,修一修,理一理。项目团队指导老师海洋科学学院初文华老师告诉记者,比赛前夕,学生通宵做测试是常有的事情。有一年的冬天,仿生鱿鱼做下水测试时遇到了降雨降温,为了方便操作,学生们连雨衣都没穿,顶风冒雨在水池中进行测试。“实验虽然困难重重,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的毅力确实让人钦佩。”初文华说。
“要动手,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科交叉性强”,这是创新团队最大的特点。机器鱼的研制涉及数学、力学、物理学等十个一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要求非常高。以鱿鱼为例,它是海洋生物中游泳行为最复杂的品种之一,一般鱼类的行为就1-2种,而它的游泳行为至少有4种。同时,相较一般鱼类,鱿鱼身体结构更为复杂。因此,仿生鱿鱼的研发和制作存在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团队成员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自主思考,先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也彻底打破了教师上课“满堂灌”和学生上课“被动学”的问题。在师资方面,学校也打造了一支跨学科的豪华导师阵容。创新团队集合了流体力学、工程设计、电子通讯等多个学科的师资力量,指导老师紧跟结构、材料、控制系统等各个环节,在实物制作、论文撰写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就是这样的“课堂”,使得机器鱼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十几年来历经数代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高效率、低能耗、多功能及共融性好的高水平机器鱼作品。除了拿奖拿到“手软”以外,还涌现出了一批科研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优秀本科及研究生人才。据悉,创新团队的历届学生每年升学率达90%以上,其中保研直升率高达80%,且多数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11. 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到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检验等部门从事海洋结构物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贸易工作,也可从事海洋油气开发以及航运管理、海上保险等,也可以到海洋开发、航务工程、船舶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相近专业部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