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
海控集团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资局全资控股企业,金融服务业、海洋科技与新兴产业、海洋文旅及高端服务业为集团三大主业。
海洋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海控集团”)获悉,公司将参与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月海藻”)增资扩股,收购明月海藻约26%股权。同时还将与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大洋”)合作成立海藻多糖空心胶囊项目公司,扩充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产能。未来,三方还将合作成立海藻产业投资集团,并购海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海藻产业发展集群。
2. 海洋工程装备研发
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召开期间,中国海洋大学展出“透明海洋”“蓝色粮仓”和“蓝色药库”3个系列的30余项科技成果。
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智能体验等多种方式,该校展出了系列海洋高端装备和先进科考船队,水产种质培育、病害防治、饲料开发、绿色养殖、高值化利用全链条等技术体系和产品,从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发现到重磅新药产品产出的全链条高端研发平台与成果。展览展现了该校在海洋领域的科技实力,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点赞。
3. 海洋工程装备全球市场
两个专业就业前景都很好。
海洋工程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沿江、沿河和沿海城市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建设集团、规划院、设计院、水利局、港务局和科研院所等。
海洋技术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海洋技术装备、海洋信息系统如海洋观测装备、潜水器、海洋资源勘测装备、水下声/光/电/磁探测系统、海洋大数据系统等设计和研发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如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的所属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及其下属机构等。
4.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深海海底,“科学”号首次实现我国深远海探测的“多兵种作战”,“探索一号”使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全面提升,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我国经略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到达深海才能真正了解海洋
海洋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现在大概只了解了5%的海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3800米,如果不能到达深海,是没法真正了解海洋的。”
因此,一个能够探测深海的移动平台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开展深远海综合科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不是一条普通的船,而是一座“海上移动实验室”。孙松表示,不同于一般的设备研发,“科学”号实现了科考船与考察设备之间的高度契合、船舶操控和海洋探测一体化、船载设备的性能与科学探测目标一致,做到能用、好用、系列配套、综合配套,不单纯强求单项指标的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英国《自然》杂志曾两次跟踪报道“科学”号,称“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科学’号对西太平洋的大规模综合考察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又一个创举”。
“下一步,我们要自主研发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更多的还要科学思维的转变,发挥中科院得天独厚的综合性优势,与相关研究所进行海洋领域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发展。”孙松说。
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日前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启动会上所说:“深海本没有路,我们无须跟踪,我们就是道路。”
从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
2012年,承载着中国人深蓝梦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冲击7000米,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的名字。
中国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作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不仅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而且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分别研制的控制系统与声学系统,是支撑“蛟龙”号实现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精细地形测绘、安全系统控制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实现了“蛟龙”号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优势中的两项。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控制系统在“蛟龙”号2018年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中运行状态良好,将在明年1月具备海试条件。
有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作为“蛟龙”号的兄弟,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最大的不同是实现95%以上国产化。
“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在‘深海勇士’号中同样发挥了‘最强大脑’的作用,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海斌说。
从7000米到4500米,这不是走回头路,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顾问刘心成告诉《中国科学报》,“深海勇士”号成功实现了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在研制过程中先后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大厚度钛合金载人舱设计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降低了运维成本,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
向世界海洋最深处进军
4500米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潜器的最终目标。我国已经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项目,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由于有了‘深海勇士’号的技术积累,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十大核心技术全部攻克,正在进行分机制造、联调试验,预计明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各个部件的制造、联调和分项试验,随后将进入总装阶段。”刘心成相信,中国人有望在“第一个一百年”到来之际,到达世界海洋最深处。
事实上,早在3年前,我国深海科考已经进入了万米时代。
2016年,中科院深海所组织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多型设备突破万米深度,获取大量万米深渊生物和环境样品,标志着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当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到了108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此外,由该所自主研发的“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329米,打破了此前由美国保持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刘心成表示,在2016—2018年的3次深渊科考中,我国国产装备46次下到万米深度,获得深海生物、微生物、沉积物、水体等的样品、数据和视频,丰硕的科考成果为深渊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证明中国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可以预见,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再次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5.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代表企业分布图
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注册地为山东省烟台市。
公司重点布局现代海洋牧场、海洋休闲文旅、渔业装备研发和产业配套服务等领域。通过整合优质海域资源,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构建一体化运营模式,树立现代海洋牧场品牌形象,探索建立现代海洋牧场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公司投资建造的“耕海1号”项目,是全国首制智能化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也是装备型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唯一试点项目。
“耕海1号”在一期设计建造过程中,创造性地研发了钢质可移动坐底式结构等新技术,在国内首次将5G技术、龟甲网衣等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海洋牧场;二期项目将进一步拓展海洋科普、海洋科研、海洋文旅、主题餐饮等,增加特色住宿和水上运动等项目,全面实现海上休闲度假主题,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服务产业链,持续丰富“耕海1号”的文旅功能,争创国内海洋牧场创新示范精品工程。
6.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有哪些
是国企。
万国海洋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
经过4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能源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另外中国海油还积极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7.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有前途。首先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福陆公司以珠海场地为基础,成立的从事海洋工程、陆上模块化工程承包业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其二中海福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实施建设,已具备15万吨年生产能力;全部建设完成后预计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以上规模。
8.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五个细分领域。
1、航空装备主要分布在北京、东北、江苏、陕西、江西、四川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
2、卫星与火箭研发与制造由于其特殊性,目前主要依靠国家航天院所;
3、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主要集中于京沪,制造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4、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是国内最主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
5、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
9. 海洋工程装备龙头
船舶的油耗一般根据船舶的额定功率可以得出来在全速状态一般是这样的:1000TEUS以下的每日耗油大概在30吨;1000-3000在50-80吨;5000以上在100吨。
近些年来,我国船舶建造业在《船舶工业振兴调整规划》的指引下,随海洋物流平台的兴盛跻身为国际强国。而《绿色船舶规范》的出台,不仅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发展趋势有关,而且也与我国在全球海洋装备领域立足龙头应承担的责任有关。
10.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分析
装备制造工程系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等行业。
1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全景图
瑞松海洋工程很好很不错。
天津市瑞松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05-10,法定代表人为高学山,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20116660332086N。
企业地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城镇
所属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经营范围包含:
钢材预处理加工、喷砂除锈;船舶结构及管件制作、安装、修理;船舶舾装工程;钢结构件制作、安装;管道清洁、防腐保温工程;海洋船舶工程服务;餐具加工;水产养殖;劳务服务;
自营和代理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五金交电、钢材批发兼零售;消防设施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机电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租赁、维修。
天津市瑞松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