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望角型散货船简介
目前,全球最大的原油轮为30万吨级的VLCC,30万吨级的原油轮中,最大吨位满载排水量约33万吨。尚未达到40万吨级的原油轮级别。
全球的大型船型包括40万吨级矿砂船、30万吨级原油轮、20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二万标准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等。
2. 好望角型散货船尺寸
16万吨散货船属于好望角型散货船,一般总长290多米,两柱间长270多米,型宽45米,型深24米,设计吃水18米左右,航速大约15节上下,入级ABS。
每个国家制造这种散货船的尺寸都不会相同,但差距也不会太大。
“好望角型散货船”指载重量在15万吨以上的散货船,它以运输铁矿石、煤炭为主。由于尺度限制不可能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需绕行好望角海峡,故称好望角型
3. 好望角型散货船价格
一、民用船舶
VLOC矿砂船(40万吨级),VLCC原油轮(30万吨级),24000标准箱集装箱船(20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20万吨级),阿芙拉型成品油轮(11万吨级)。
二、军用船舶
核动力航空母舰(10万吨级),两栖攻击舰(4万吨级),重型巡洋舰(2万吨级),大型驱逐舰(1万吨级),大型核动力潜水艇(1万吨级)。
4. 好望角型船运价指数
中国到尼日利亚一个标准集装箱的海运费用大约五万美元左右,四十英呎的集装箱一个大约需要八万多美元。
通常货船从上海出发南下,经过南海向西南方向航行,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继续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然后北上抵达尼日利亚港口拉格斯。
5. 好望角型散装船特点
世界上有七条海上运输线,分别如下:
1、北大西洋航路
由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横跨北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南北两线。南线沟通西欧或入地中海到达南欧、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地海,连接中欧和北欧诸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运在这条航线上。
2、亚欧航路
欧亚航路也称苏伊上运河航路,它是横穿欧亚大洲、连接大陆东西两岸的重要航线,又称为西欧-中东-远东航线。它对东亚、南亚、中东和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起到重要作用,也是西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该航路可分为北、中、南三线。
北线:伦敦-阿姆斯特丹-柏林-莫斯科-伊尔库茨克-海参崴
中线:伦敦-法兰克福-不拉勒斯坦-德黑兰-乌鲁木齐-北京
南线:伦敦-巴黎-罗马-开罗-卡拉奇-北京
3、南美航路
南美航路也称南大西洋航路,它是由加勒比航线、南美东线、南美西线、墨西哥线组成,最南至阿根廷和乌拉圭,该航路是欧洲国家输出工业品,从南美运进粮食、肉类和经济作物的海上通道。
加勒比航线位于中美洲;
南美东航线主要指南美东岸的港口航线;
南美西航线主要指南美西岸的国家港口航线;
墨西哥线指的是墨西哥的港口航线,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北部与美国接壤,东南与危地马拉与伯利兹相邻,西部是太平洋,东部有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的阻隔。
4、南北美航路
南北美航路也称巴拿马运河航路,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它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和运送阿拉斯加的石油至美国东海岸具有特殊的意义。内瑞拉的石油和铁矿石、巴西的咖啡、智利的铜、美国的工业品多由此航路转运输出。
5、北太平洋航路
北太平洋航路是指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它包括由东南亚国家、东亚国家各港,横渡北太平洋至美、加西岸各港的航线。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逐年增加。由于季节的变化,该航线随季节也有波动,一般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避北太平洋的海雾和风暴。
6、南太平洋航路
南太平洋航路是指由南北美洲西海岸各国与亚太地区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它主要看是亚太地区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南美洲西海岸(秘鲁、智利等)往来的通道。
7、非洲航路
非洲航线也称好望角航线,非洲航线在航运业被分为东非、西非、南非、北非。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前,它是从欧洲到东南亚、东亚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因载重量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仍需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所以大型油轮散装船舶仍要利用这一航线。它对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也利益攸关。
6. 海岬型散货船被通常称为好望角型散装船
Cape型船舶是指好望角型,宽度超过32米,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这类船舶载重吨很大一般都在15-25万吨。巴拿马型船舶就是指船宽小于等于32米,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这类散货船属于中型船舶,吨位在15吨以下。
7. 好望角型货轮
这三种是从用途分的杂货船装件杂货,带吊,一般2-6w吨,灵便型散货船装散装货物,矿,煤之类的,一般7-17w吨,巴拿马和好望角型油船也分几个船型,几万吨,16万吨,30万吨都有吨位不同是为了适合各种货物,没有为什么,历史经验和工业发展的结果
8. 散货船型介绍
supramax船型是超大灵便型散货船舶。
9. 好望角型船舶
简介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于34°21′S,18°30′E处。北距开普敦52km。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现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即非洲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名称由来 南非大地上很早就生存着一股股游猎部族。就在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土著黑人年复一年以缓慢的节奏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则息的农牧生活时,一支来自葡萄牙的船队正在非洲西海岸边的狂涛中奋力挣扎着驶向好望角。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约1450~1500年)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命,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艘运输船自里斯本出发,再次踏上远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亚士率领的船队首先沿着以往航海家们走过的航路先到加纳的埃尔米纳,后经过刚果河口和克罗斯角,约于1488年1月间抵达现属纳米比业的卢得瑞次。船队在那里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苦于疾病和风暴的船员们多数不愿继续冒险前行,数次请求返航。迪亚士力排众议,坚持南行。船队被暴裹挟着在大洋中飘泊了13个昼夜,不知不觉间已经绕过了好望角。风暴停息后,对具体方位尚无清醒意识的迪亚士命令船队掉转船头向东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队在连续航行了数日之后仍不见大陆。此时,迪亚上醒悟到船队可能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于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驶。1488年2月间,船队终于驶入一个植被丰富的海湾,船员们还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亚士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即今南非东部海岸的莫塞尔湾)。迪亚士本想继续沿海岸线东行,无奈疲惫不堪的船员们归心似箭,迪亚士只好下令返航。 在返航途中,他们再次经过好望角时正值晴天丽日。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慨万千的迪业士据其经历将其命名为“风暴角”。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再率船队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当年11月27日,达·伽马的船队再次绕过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驶抵印度西海岸重镇卡利库特。又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达·伽马约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 “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另一种说法是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才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 顽强的迪亚士不期然而然地揭开了好望角神秘的面纱,他的名字也永远与好望角连在一起。葡萄牙诗人卡蒙恩斯在其优美的叙事长诗《鲁西亚德》中,讲述了好望角神奇的传说:古希腊时,硕大无朋的亚当阿斯特伙同其他99个巨人图谋反抗诸神,试图用风暴攻取奥林匹斯山,但被在诸神面前的赫尔克勒斯和沃尔坎所打败。作为永久的惩罚,巨人们被流放到世界尽头,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亚当阿斯特的身体化为峥峥山岳,形成了好望角,开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风暴和雷电的作坊,好望角周围海域上怒号的狂风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断巡游的魂灵。对敢于在这一海域搅扰他的人,他会咆哮着施以可怕的报复。迪亚士首先闯人了亚当阿斯特的禁地,亚当阿斯特自然不会忘记对他施行报复。1500年5月,在随卡布拉尔率领的庞大船队再次远航印度的旅途中,迪亚士在好望角附近的一场风暴中葬身大洋…… 形成原因 与好望角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带只有非洲的好望角、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亚南部沿岸和新西兰的南岛位于这里,其它几乎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环绕,构成一个封闭的水圈通称为南大洋,这里终年西风劲吹,风暴频繁。在夏季也是西风咆哮而过,冬季更是寒风凛冽,常年的西风把海水也驯服得环绕地球由西向东奔驰,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 下面这段文字是经常航行在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员对那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描述:“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商业作用 好望角的发现,促使许多欧洲国家把扩张的目光转向东方。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船队都先后经过这里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菲律宾和中国。165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掠取好望角的主权,并在现今的开普敦建立居民点,专为本国和其他国家过往的船队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检修服务。19世纪初,在海外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国人看到掌握好望角制海权的重要性,遂侵入南非将荷兰人取而代之。在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之前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好望角航路成为欧洲人前往东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这条航路的作用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欧亚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轮还必须从这里绕道。据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讲,现在每年仍有三、四万艘巨轮通过好望角。西欧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战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粮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过这里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