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军舰和货船的龙骨区别是什么
钢板最多就2-3厘米厚吧,主要是龙骨结实,用来承重。
5万吨散货船是双层底的
2. 船舶 龙骨
轮船主要由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和其他装备构成。船体骨架是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舭龙骨、
船首柱和船尾柱构成。船舶动力装置由发动机、发电机个辅助设备组成。至于船舶舾装和其他设备也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组成的,总之,组成船舶的零件是数不胜数的,之前也是数以万计来论的。
3. 船用龙骨用什么钢材
船前面的长杆称为“桅杆”,过去大都是帆船,要把帆升起来需要一根木杆,后来尽管有了动力,不需要帆了,但海上航行的必须装置还是需要有一个支撑杆,例如雷达,航行灯,汽笛等等,所以桅杆就成为了船舶最主要的装备之一,就连航空母舰也不例外,也要具备它。
4. 龙骨是船的哪个部位
船梢 就是一条船上岸那块,也就是船的最前端!前面翘起来的地方就是了…… 桅杆是:船上悬挂帆和旗帜、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的柱杆,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
轮船上的桅杆用处很多。比如用它装信号灯,挂旗帜、架电报天线等。此外,它还能支撑吊货杆,吊装和卸运货物。
5. 船龙骨是什么意思
桅杆是指船上悬挂帆和旗帜、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的柱杆,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
1、通过桅杆的倒动,移动帆心,使帆板产生了旋转的力矩,从而促使其转向;把能活动的桅杆倒向下风后方,板首就向迎风转,相反把桅杆倒向上风前方,板首就离风偏转。
2、桅杆结构形式的变换便与雷达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由细而粗,由柱而塔,桅杆既成为舰船“列舰耸层楼”的标志性结构,也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螺旋上升的变迁轨迹。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1、在大航海时代,轮船定义为具至少有三个横帆桅杆和一个完整船首斜桅的帆船,也会用桅杆来定义其他种类的船,像三桅帆船、前桅横帆双桅船等。
2、在正确的缆风绳工艺布置中,总有一根缆风绳处于吊装垂线和桅杆轴线所决定的垂直平面内,这根缆风绳称为“主缆风绳”。
6. 古代战船龙骨
以古代沉船为原型而建造博物馆,肯定是有它自身的价值。但古代沉船那么多,也不是都能够以此来建造博物馆的。现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馆,世界上有三个:英国的玛丽露丝博物馆、瑞典的瓦萨博物馆、中国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壹
英国
玛丽露丝博物馆
“玛丽露丝”是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代的舰队中的领航舰,也是亨利八世最喜欢的战舰之一,Mary的名字源自亨利八世最爱的妹妹,Rose象征着都铎王朝的玫瑰标志。战舰“玛丽·罗斯”号曾被人们称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英格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战中屡立战功。
1545年,这艘备受亨利八世喜爱的战舰在刚从朴茨茅斯出航驶向索伦特海峡,准备阻击法国侵略军时,遭到法军袭击沉没。
1965年,一组潜水员开始在海底搜寻这艘沉船的残骸。当它终于被发现后,潜水员、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立即开始打捞工作。1982年,经过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志愿潜水员的工作,整艘船全部被发掘了出来,保存在英国朴茨茅斯的Mary Rose博物馆。
该博物馆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围绕着船骸搭建,并陈列了从船只中发现的1.9万件文物。人们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个展区中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一睹其惊人的全貌,也可以在上层的开放阳台上与船体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在项目的核心区域,Mary Rose保存下来的右舷部分被安置在原先的钢制船架上,整个环境受严格监控,保证船体不受损害。其中依据考古研究结果,按照1545年1月19日船沉没时的样貌复原了超过4000个真实部件的位置,由展览用玻璃箱保护,分别展示在三层甲板上,供游客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通过展廊清楚地看到Mary Rose的各个部分,了解都铎船只中的生活。
船被保存在博物馆中心
虚拟船体和真实遗迹互为镜像
步道沿船身设置,从船尾一直延伸到船头,船舱内天花低矮,进一步强化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特意不让日光射入展区,保持空间昏暗,只在展品上方和扶手下设置了灯光,让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展览上,重塑了舱内幽暗封闭的空间氛围。
新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艘战舰,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当年船上遇难的约500名战士。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大炮、长弓箭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物品,例如衣服、餐盘,还有船上一条2岁狗的骨骼。克里斯托弗·多布斯说这也是新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地方。
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展示了当时船上水手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不会写字只能将画符刻在箱子上代表是自己的所属品;他们热爱生活,简单的乐器和粗陋的木质酒杯就是全部的娱乐;他们也坚韧辛勤,仅靠人力就拉起极粗的麻绳、装置极重的炮弹。除了对历史的描述,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贰
瑞典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2公里,一阵强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
瓦萨号战舰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叁
中国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是沉船博物馆中唯一的和平之船。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根据探测,南海一号整船文物有六到八万件。
"南海一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筑主体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一号博物馆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动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南海一号博物馆内主要由“一馆两中心”构成,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馆内以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沉船时,在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意外发现了一艘南宋木质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精美文物。这艘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船体保存较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
据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这艘古沉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这艘古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南海I号’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海丝馆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展示,我们希望将它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左章杰表示。2014年,海丝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南海I号”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2016年11月开始闭馆进行改造。
2017年8月15日,海丝馆以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接游客。以“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海丝馆分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7大主题展区,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展品达2000多件。“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一号”全过程,通过多媒体体验“南海I号”扬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弘灿烂的历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创意独特,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风格清新独特,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标式建筑 。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Ⅰ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发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所载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7. 军舰和货船的龙骨区别是什么意思
一般造船先铺龙骨,再焊钢板的,现在货船大都是平板底的,但他是逐段拼接完成的。
8. 船舶的龙骨是什么
我国在宋代就发明了龙骨结构。中国古代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骨结构是船底中线处从首至尾贯通底部全长的纵向连续构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种坚硬的材料贯通整个船体,实现有效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加坚固稳定,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
龙骨结构主要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船壳板、舭龙骨等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龙骨。龙骨是在船体的基底中央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能增强船体承受波浪的冲击力和水压力,还能承受纵向行驶时的震动。
第二,旁龙骨。旁龙骨是位于龙骨两侧的纵向构件,它除了承受部分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外,还能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
第三,肋骨。肋骨是船体内的横向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横向的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
第四,龙筋。龙筋是位于船体两侧的纵向构件,它和肋骨的分布方向正好相反,龙筋和肋骨一起组成了网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固定船侧板,同时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
第五,船壳板。船体的几何形状是由船壳板的形状决定的,船壳板包括了船侧板和船底板两部分,主要作用是承受纵向弯曲力、水压力、波浪冲击力等各种船体所要承受的外力。
第六,舭龙骨。舭龙骨是安装在船侧和船底交界的一种纵向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产生的摇摆现象。以宋代尖底海船为例,因船舶的体型巨大,所以对船只结构的坚固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时的船舶形状为上宽下窄,底部是尖的,船体上部的甲板较为平整,船舷以下如同刀削一般。如果将船身沿着横面切开,就会发现船的横断面为“V”字形,尖底上就设置着贯通首尾的龙骨。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虽然不够稳定,但因船只的下半部分在水面以下,而龙骨结构比较沉重,吃水较深,因此并不会影响行船的稳定性,反而大大减少了船只前行的阻力,节省了动力,保证了船行的速度。
龙骨结构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在造船方面的智慧与才干,也体现了古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务实精神,为我们当下的科技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9. 现代舰船龙骨
这个真没有详细的,先看你要做哪种。。。。。。。
如果是套件(比如,桑塔玛利亚号),按照说明图按部就班,不懂的可以购买《模型世界》或者专业模型书籍,模型店老板和模友都可以给你建议。
如果是自己做,首先准备图纸(线图、结构图或清晰三视图、剖视图,如果是实际船舰还要查资料);
第二,准备金属棒件或管件(要细的),木料(板、块、条,要松木或其它纹理清晰易加工的品种),各种工具包括雕刻刀、手钻或电钻、手锯(小)、锉刀或砂纸、502或302、大头针,透明材料(做舷窗),蚀刻片(金属制零件,按比例选取,用以制作无法自己制作的零件或增加细节),广告或丙烯酸或专用颜料和涂装工具、胶板或纸板;
第三,就是步骤了。。。。。。。。。。和建造真船一样。。。。。
首先搭载龙骨和骨架,大小、长度、尺寸按你要做的舰种、比例和其他决定。
然后,蒙皮。可以用木板火烤后弯曲,也可自己拿木头削。。。。。。。蒙皮用胶水粘好,之后用(建议用金属)在龙骨上构建甲板支柱,完成整个舰体。需要舰内甲板的在这步和下步加顶层甲板前按你的设计图安装,甲板细节同样,不然“封顶”后如果甲板是固定式的就麻烦了。不需要舰内甲板的话这步和前一步可统一用整块木料削制,记得各个支柱要安装(俗称打桩)。
接下来,按照舰体尺寸裁出甲板并安装,前一步(甲板)支柱可以安装多根,在上层建筑正下方的支柱可以较长以便安装、固定上层建筑。甲板武器如要求转动也同样加装支柱,长度介于上层建筑和甲板支柱之间。
之后单独制作上层建筑,按你的要求可以用整块木料削制或用木板搭建。细节如果力不能及就用塑料件或蚀刻片代替。甲板上的各种武备、细节也如法炮制。
下一步就是总装,甲板上的部件按次序安装。注意,如果你要做古典(风帆式舰船)的话桅杆建议在最后安装,桅杆装完后挂帆具索具,一定要按次序!
最后涂装,按设计图来,注意顺序。各部件涂完后加喷一层清漆(商店有卖。。。)保护,水贴纸在喷清漆之前贴好。舰体内的部件在舰体顶层甲板安装前先做涂装处理,一定要记得留下活动部件(窗户或可拆卸的甲板)或多拍几张以免辛苦半天别人看不见。
此外还有几点提醒:
1、所有部件(除了金属管件和棒件的侧面)必须打磨光整,因为你做的是木制模型,毛刺有可能毁了你整个模型!
2、所有部件但凡小部件(1:350、1:500或更小比例的)一切,包括人物、滑轮、小型的弹药等最好用现成品,自己做很费时间或者根本别想。大头,如舰体、甲板、桅杆、上层建筑、较大的各类弹药、透明舷窗或是较大的舰载机等可以自己做。
3、虽然估计不用说了。。。。。所有部件除了易掉落、可动或后续还要或多或少调整的以外一律用粘合剂粘牢。
就这些了,感觉麻烦的话可以先用三合板做个简单的,不懂的可以去模型店问,希望对你有帮助~ By the way,羡慕一个,在下到现在都是做的套件,你已经准备做木制的了。。。。。。。。
10. 造船的龙骨是什么
造船最好的木材是柚木。但是柚木稀少珍贵一般只用来做船甲板和龙骨,造船用的最多的木材是松木和杉木。也可以用其他木材,主要是就地取材,如:柏木、赤木、榔木、楠木、梓木、楸木、桧木、榆木、榔木、槠木等。西方造船材料主要是橡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