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拆船(中国远洋调查船)

2022-12-08 23:57 点击:116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远洋调查船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

建设历程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

2004年11月中旬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启动,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测量。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将启动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

选址测图

要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必须先进行选址测量。据介绍,南极内陆冰穹A区域冰厚达3000米,制高点海拔4093米,终年积雪,气候寒冷,气候环境变化无常,最低气温达零下80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仅为零下3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8.4摄氏度,且空气稀薄,被国际科考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根据计划,测绘队将负责第24次考察队前往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的导航工作,并对沿途的GPS点进行选测。在冰穹A地区,测绘队员将围绕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的最高点,在东西方向30千米、南北方向200千米的矩形区域内,进行约2平方千米范围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

为研究冰盖的升降和移动规律,科考人员还将在冰穹A区域建立一个6000平方千米的冰盖运动控制网,并进行首次观测。其中,对冰穹A最高点进行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冰面测绘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地扫描,冰下测绘采用穿透力超过3500米的冰雷达,获取的数据再以GPS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改正,最后通过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

自然环境

长城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站址附近有长约2000米,宽约300米的滩涂,为企鹅、鸟类、鲸、植物和化石的自然保护区。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全岛85%的面积为冰雪覆盖,所处位置为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四周环海,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特点,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年平均气温-2.8℃,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约1.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最冷月8月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

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年平均风速7.2米/秒,全年风速超过10米/秒的大风天数为205天。处在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间的多气旋地带,天气变化剧烈,加之这里天气较暖和,降水较多,冰雪的年积累量和消融量都较大,冰流速度较快,冰川进退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乔

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西、乌拉圭等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年2月20日建成,计有各类建筑物35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建立于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不在南极圈内)。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

航空摄影

根据计划,在长城站及周边地区,测绘队将进行200平方公里的航空摄影测量,并对已有的7个控制点铺设标志。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平均海拔70米,气候终年寒冷、干燥,有中国长城站站址及附属科学设备,以及智利费雷站、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阿蒂加斯站和韩国世宗王站等站址及附属设备。地面为山地碎石质,行走困难,只有一条贯通各国考察站的简易道路。

测绘队员将采用人工布设地面像控点标志,以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直九”直升飞机为载体进行航空摄影,并对影像进行室内外综合判读。此外,测绘队还将开展一年一度的GPS国际会战观测,这是由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组织的全南极GPS会战观测,长城站已连续参加12年。

测绘地形

根据计划,在中山站地区,测绘队将以南极协和半岛团结湖以北的中山站站区为核心,测绘约2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气候条件极差,平均气温零下2.8摄氏度,地面为石质,沿海边有常年积雪地及不融冰区,给野外作业带来极大危险。测绘队员将采用极坐标法,对所有的地物、地貌要素点进行三维坐标采集。

测绘队还将开展GPS常年跟踪站设备改造和新观测墩建设,并为冰穹A考察队提供GPS实时差分定位导航服务。

测绘计划

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极地基础测绘科考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将为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和平利用南极活动提供有效的基础和保障。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家测绘局先后派出了科考队员70多人次,参加了历次的南极科考工作,为南极科考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并在南极测绘科考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把极地基础测绘列入国家基础测绘计划。在近两年内,国家测绘局将为南极第三个科考站建站提供测绘保障,建立西南极高分辨率影像动态监测区,进行南极地图的整合和编制。

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南极基础测绘任务顺利完成,国家测绘局已委托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对中国24次南极科考内陆冰穹A区域测绘、长城站周边地区航空摄影测量、南极中山站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等专业技术设计书进行了评审,对测绘设备和软件进行了调试,并对测绘队员进行了培训和训练。

记者2015年1月6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中国在南极维多利亚地的基础测绘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包括新建南极考察站重点区域地质勘察、预选码头勘察建设及难言岛周边环境评估、自动气象站修复等工作,为中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5个考察站做好准备。

第34次科考

在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中,考察队员将把预制的科考工作舱、住宿舱、生活舱、发电舱、备品舱等临建设施、工程机械、工程辅助设施设备部署上岛;完成临建设施安装;建设临时码头;进行站区场地平整。

“搭建的临建设施将为今后2—3年的建站施工提供住宿、生活和工作场所等必要条件,在新站建成后,部分临建设施可保留作为考察站的应急避难场所。”张体军说。

此次考察中,考察队还将开展水质要素和环境污染物要素的监测、鸟类监测、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迁调查;开展拟建站区的实地踏勘、工程地质勘测、1∶500和1∶1000地形图测绘、附近海域的水下地形测绘、拟建码头区域的资料勘测收集等工作。

通过对鸟类、环境的详细调查,将为新建站址周边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开展基础测绘、地质勘察、海域水深调查等,将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资料;通过现场工作,了解掌握施工难点,将为今后建设作业积累经验。

按照设计,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可满足80人度夏、30人越冬,规模5500平方米,辐射科考范围300—500公里,主要内容包括站区建筑布局、设施布置、工程运输装备和航空保障系统完善、科考观测设备设立等。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最快2022年建成。

2. 中国远洋船舶

海上运输这两年特别赚钱,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外很多国家没有完全开工,而我国防疫控制到位,早早就开工复产了,这样各个行业生产的产品就供不应求,海外市场旺盛,船运运输也就一船难求了,像中国远洋船舶公司,今年平均每天赚一个多亿

3. 中国第一艘远洋调查船是哪一艘?

上海海洋大学就位于上海地区,地理位置是非常有优势的,该校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以及农业农村部共建的一所高校,目前也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在1912年所创建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拥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1952年,上海大学升级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并改名为上海水产学院,2008年的时候改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虽然说上海海洋大学并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高校,但是学校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该校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我国唯一的CNAS和CMA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也在上海海洋大学。

4. 我国第一艘远洋调查船叫做什么

1,济南舰

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它实现了中国驱逐舰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它的诞生,在中国驱逐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向阳红十号

中国第一艘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向阳红10号,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载有直升机的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能在全球所有海区航行,为中国太空和海洋科学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3,长城号

中国第一艘按国际标准建造的出口船舶——长城号,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出口船舶,它率先叩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创了中国船舶出口的新纪元。

4,渤海友谊号

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渤海友谊号,它是集原油加工、海上油库、卸油终端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发的重大设施,它的建成实现了中国浮式生产储油船设计建造零的突破,是世界首次将浮式生产储油船用于有冰的海域,是中国船舶工业在海洋工程领域标志性的产品。

5,哈尔滨舰

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它是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代表了中国水面舰船武器装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最高水准,实现了中国海军首访大洋彼岸。

5. 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

25亿人民币。

远望五号航天远洋测量船采用当今航天、航海 、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满载排水量25000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可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负责人介绍,船内用光纤构建起信息高速传输平台,各系统都可在这个平台上扩展业务功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具备海上智能会诊、排除故障的能力。全船成功采用了减震降噪技术和变风量空调系统,同时在舱室布置上也更人性化,使船员长期远洋生活的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

6. 中国第一艘远洋调查船是哪一艘

1980年初,中国派董兆乾、张青松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度夏考察,至1984年,先后派出40名科学工作者分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和日本等国的南极站参加度夏和越冬考察,并参加1981年1~3月首次国际南大洋生物系统和资源考察等国际考察活动。

1984~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派出由南大洋考察队、南极洲考察队、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调查船和J121号打捞救生船所组成的南极考察编队,共有591人参加考察,以陈德鸿为总指挥,进行考察活动,航程 26433.7海里,历时142天。向阳红10号曾进入南极圈内的南极半岛附近海域考察,有36人登上雷克鲁斯角;南大洋考察队进行了磷虾资源和环境状况的多学科调查;南极洲考察队进行了生物、地质、地貌、高层大气物理、地震、气象、测绘和海洋科学等领域的考察。

1985年2月20日,首次在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为常年(越冬)站,站址在南纬62°12′59″,西经58°57′52″处。

1989年2月26日,在东南极大陆普里兹湾边的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其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 22′40″。到1992年中国已先后开展了9次南极科学考察。此后基本上每年一次。

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建立了中国南极昆仑站,其坐标为南纬80°25'01"、东经77°06'58",这也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2020年,首次有民间私人科考团队自行参与南极科考。

7. 中国海洋调查船

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8. 中国远洋调查船的作业意义

远洋捕捞是指在200米等深线以外大洋区进行捕捞作业。我国是海洋捕捞业大国,但随着近海环境恶化与渔业资源枯竭,近海捕捞业发展已陷入困境,远洋捕捞业成为海洋捕捞业新的增长点。

远洋捕捞产品营养丰富,同时远离人类活动区域,具有无污染、绿色健康的优良特性,对保证人们饮食健康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远洋捕捞业发展迅速,但相对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我国远洋捕捞业发展仍较为落后。

9. 我国万吨远洋科学调查船

答案是:世界上有能装一亿斤粮食的船。

众所周知,由于轮船是靠水的浮力而飘于水上,所以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轮船的体积越来越大,装载的货物也越来越多,大型的巨轮可以装载几万十几万吨的货物。

一亿斤粮食换算成吨,就是五万吨,所以有可以装载的船。

10. 中国远洋测量船

1967年7月18日,建设远洋综合测量船队的“718工程”确立。1975年,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在长江之畔一片滩涂上开始了近3年的艰苦兴建。同时,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也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

1977年8月31日,远望一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正式下水,次年服役。

远望一号船要负责远程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再入段测量,以及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跟踪、遥测和遥控,并作为长江下游的活动测控站。

远望一号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世界上第4个能够自主建造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结束了中国在陆地以外不能进行航天测量的历史,实现了中国航天测量网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

2010年10月,远望一号船退役。30多年间,它先后44次远征大洋,安全航行2600多天、44万海里,完成57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享有“海上科学城”的美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国远洋公司战略(远洋集团发展战略)
上一篇:2006年中国货轮(中国货轮多少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