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造船联合公司
因为造船业需要水深,出入便利的港湾,所以多集中在西日本和濑户内海的太平洋沿岸.
日本主要造船厂有:
◆三菱重工业(株)
◆Universal造船(株)
◆(株)IHI Marine United(IHIMU)
◆(株)川崎造船
◆三井造船(株)
◆住友重机械Marine Engineering(株)
日本主要造船厂的地点:
◆関东
Universal造船京浜事业所 (横浜市鹤见区)
IHI Marine United横浜工场 (横浜市矶子区)
住友重机械Marine Engineering横须贺制造所 (神奈川県横须贺市)
三井造船千叶事业所 (千叶県市原市)
◆近畿 东海
三菱重工业神戸造船所 (神戸市兵库区)
川崎造船神戸工场 (神戸市中央区)
Universal造船舞鹤事业所 (京都府舞鹤市)
Universal造船津事业所 (三重県津市)
◆中国 四国
三井造船:玉野事业所 (冈山県玉野市)
Universal造船:因岛事业所 (広岛県尾道市)
IHI Marine United:呉工场 (広岛県呉市)
幸阳船渠:本社工场 (広岛県三原市)
常石造船:常石工场 (広岛県福山市)
今治造船:本工场(爱媛県今治市)
三菱重工业:下関造船所 (山口県下関市)
川崎造船:坂出工场 (香川県坂出市)
常石造船:多度津工场 (香川県仲多度郡多度津町)
◆九州
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 (长崎県长崎市)
大岛造船:大岛造船所 (长崎県西海市大岛町)
Universal造船:有明事业所 (熊本県玉名郡长洲町)
2. 日本造船联合公司排名
中国的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累计为1059万CGT,约为全球新船订单(2402万CGT)的44.09%,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名。而韩国船企获得的订单量为1047万CGT,全球占比43.59%。
即,韩国造船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仅以12万吨CGT的微弱劣势,被我国造船企业击败,排名全球第二。我国,是险胜啊!充分说明了在当前全球的民用造船领域是“中韩两国平分天下”。
第三名仍是日本,但在2021年上半年仅获得了182万CGT,约为全球新船订单量的7.59%。
3. 日本造船企业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一、马士基航运
马士基集团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在135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员工约89000人。在集装箱运输、物流,码头运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生产以及其他与航运和零售工业相关的活动中,我们为客户提供了一流的服务。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二、地中海航运
地中海航运公司成立于1970年,公司业务网络覆盖全球。开业之初,地中海航运只有几艘普通货船,现在有240艘集装箱船。事实上,就船只数量和运载能力而言,地中海航运位居世界第二。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三、达飞轮船
达飞船是一艘贸易轮船,它在英文的缩写是CMA-CGM,它的名字来自法文。在中国,达飞轮船只通常在上海,宁波,天津的港口停靠。作为中国主要的国际班轮运输运营商,服务网络覆盖了中国的沿海和内陆地区。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四、长荣海运
长荣船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9月1日。成立之初,只是以一艘20年船龄的普通货船刻苦经营。虽然困难重重,但长荣航运遵循“创造利润、关爱员工、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创造了历史上的诸多成就;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运营了大约150艘满载集装箱的船只,无论从船队规模还是集装箱运载能力来看,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五、赫伯罗特
赫伯罗特公司诞生于1970年9月1日,简称HPL。其前身是总部设在哈帕格, 汉堡和不来梅的北德意志商船(NDL)公司,在经济一体化的时候,这两家公司分别成立于1847年和1857年,活跃在海上运输领域达一个多世纪。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六、中海集运
2003年1月13日成立的股份公司,董事长为李绍德,总经理为黄小文。业务覆盖华东、长江三角洲等六省两直辖市,经营远洋集装箱运输和货运业务;国内沿海地区的国内集装箱运输代理业务。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七、中远集运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远集装箱运输,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下属专门从事海运集装箱运输的核心企业。集装箱运输业务覆盖全球,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有400多家代理商和分公司。中国有近300家货运代理机构。海外网点覆盖欧、美、亚、非、澳五大洲,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无障碍服务。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八、韩进/胜利
作为韩国最大的航运公司和世界十大航运公司之一,韩进航运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60多条定期和不定期航线,拥有200多艘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液化天然气船,每年向世界各地运输数亿吨货物。韩进海运与其子公司物流信息技术公司赛博科技、专业船舶管理公司HSM和船厂ZESCO保持着有机的合作关系,相辅相成。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九、日本邮船
日本邮船(中国)有限公司和日邮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企业之一,日本邮船股份有限公司(NYK),是中国日本邮船(中国)有限公司和日邮http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投资13家分公司和12个办事处,成为拥有近1000名优秀员工的大型物流公司。
世界十大船公司排名十、东方海外
OOCL是OOCL的全资子公司,是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国际集装箱运输、物流和码头公司之一,也是香港最知名的全球商标之一,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和运输服务。这条路线连接亚洲, 欧洲, 北美, 地中海, 印度次大陆中东和澳/新西兰。
4. 日本造船联合公司有哪些
简介: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SSC-MESDieselCo.,Ltd.英文简称:CMD)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三井造船株式会社共同投资组建的一家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制造企业。
公司位于上海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内,占地近40万平方米,南临洋山深水港,北靠浦东国际航空港,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法定代表人:钱德英 成立时间:2004-08-03 注册资本:95004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00040039255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元南路6号5. 日本环球造船公司
冒牌天神2
《冒牌天神2》(英语:Evan Almighty)是一部首映于2007年6月22日的喜剧片,是2003年的《冒牌天神》之续集。导演汤姆·沙迪亚克(Tom Shadyac),主演史蒂夫·加瑞尔(Steve Carell)、劳伦·格雷厄姆(Lauren Graham)和摩根·弗里曼。电影开拍于2006年1月,许多电影特效商加入电影后期特效的制作,其中包括众多的动物和片末的洪水场景。导演汤姆·沙迪亚克在拍摄期间致力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他与环球影业都称电影中动物的生活环境不俗,但善待动物组织并不同意。巨额的拍摄预算使《冒牌天神2》成为最为昂贵的喜剧片,而电影在上映首周只赢得了3200万美元的可怜票房。2007年7月3日,电影原声带开始发售。
6. 日本联合造船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4810工厂(大连辽南船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4810工厂分厂
渤船重工起重集团(大正船舶)
开发区的今岗船厂(日本的 制造分段)
滨海船厂 (今岗里面的一块地方,已经被今岗包围,但是地皮始终没有被拿下的)
正在筹建的有中远造船(与日本合资的,南通中远川崎的模式)
还有一些周边的小的个人的船舶维修制造厂,北路那边很多的,龙王塘那边也有个小船厂,小的就是数不胜数了,大的只有这些。
7. 日本造船联合公司官网
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始建于1865年。至1949年,共建造各种舰船884艘,并制造了大量机器设备,成功地试制过飞机。有职工1.5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大、小船台6座,干船坞3座。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能够建造、修理各类舰船和承造成套机械设备。5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代常规潜艇和第一条5000吨货轮,6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70年代建成远望号为主的六艘大型远洋科学考察船,80年代开始迈入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领域。工厂在造船能力发展的同时,修船和非船产品生产也卓有成效,曾先后制成万吨水压机,承接中国最大的葛洲坝闸门、上海和北京大型天文台回转球顶、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等工程。
一、历史沿革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辛亥革命后,江南造船所仍采取商务化经营方针,造船业务逐渐赶上和超过当时造船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耶松船厂在宣统二年至民国6年间共造船82艘,总吨位42700吨;江南造船所在同一时期间共造船208艘,总吨位38846吨,已接近耶松船厂。民国7年江南造船所的造船总吨位增到60373吨,大大超过耶松船厂,居上海造船工业的首位。民国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为美国建造成4艘排水量万吨级的运输舰,被当时传媒评为“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民国16年后,国民政府海军部管理江南造船所,一度进行局部带军事性扩建。民国19年冬,将海军轮电工作所并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将福州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的制造飞机处并入江南造船所,后建成“江鹤”、“江凤”等水上教练机和侦察机5架。这个时期的海军舰艇修理业务相当频繁,民国17~22年的6年间,共修理海军舰艇271艘次,平均每年45艘次,而民国10~15年的6年间只修理海军舰艇74艘,平均每年12艘次。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引进西方的一套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由英人毛根独揽大权的局面。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日军把上海兵工厂(原制造局的另一部分)场地划入江南造船所,并强行圈占附近民地,使全所面积增达34.3万平方米,还把南京的3家民营小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并入所内,使江南造船所的场地和设备都有较大扩展。民国27年1月,移交日本海军管理,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同年3月,又由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办,改名“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将新侵占的英联船厂所属的和丰船厂与瑞镕船厂划归江南造船所。改名“淑浦船坞”和“杨树浦工场”。日军占领时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还造了300多艘攻击型的“自杀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造船所由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民国35年至1949年5月间,共建造各种船舶34艘,总排水量9557吨,平均每年造船10艘,排水量2734吨。其间,电焊技术开始推广,民国35年成功地建成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排水量634吨的长江上游客轮“民铎”号。江南造船所所属工厂进行了局部扩建,至民国36年底,共新开设了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第二发电厂及汽车修理厂等5个厂,并修理了厂房和增添了一批设备。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江南造船所大肆破坏,所内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全所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接管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易名江南造船厂,进入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企业概况
清同治五年(1866年),江南制造局迁址高昌庙镇时,购置民地70余亩,建成厂房并建筑泥船坞一座和沿江码头。至光绪十六年(1891年)时,工厂面积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已发展成拥有13个工厂和1个工程处的近代工业企业。全局拥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
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江南船坞的主要固定资产有:全坞地基约60亩;泥船坞1座,长325英尺;机厂1所,共有大小厂屋98间;锅炉厂1所,有大小房屋48间,内有60匹马力总汽炉2座,40匹、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另有剪、钻、刨等机床18台;炮弹厂1所(后改为机器厂),连同打铜厂、翻砂厂等新旧厂屋共100余间,厂内附属机器有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大小车床64台;水雷厂1所,有屋19间,因废置已久,后改为储料栈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运泥驳船3艘,小型轮船1艘。按当时价格估计,上述资产共值规银77.3万两。
局坞分家后,原有泥船坞改建为木质干船坞,并拓长加宽,加深坞底木桩,添置水泵等设备。改建后的干船坞,坞身长375英尺,面宽75英尺,底宽60英尺,能适应4000~5000吨船舶进坞修理的需要。民国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继续将坞身拓长,使其总长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纳万吨以上的船舶进坞修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坞之一。
民国7~10年,江南造船所承造4艘万吨级美国运输舰期间,新建大船台4座,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4吨;并陆续购买民地近4万平方米,所址比局坞分家时扩大1倍以上。民国13年,江南造船所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次年完工。新坞长502英尺,宽61英尺,深23英尺,装备最新式的电动抽水机5台。新坞建成后,即有1艘7700吨美国商船进坞修理,因使用电动机抽水,仅耗时45分钟,为原来抽水时间的1/10左右。不久,老坞也改装为电动机抽水。民国19年后,江南造船所决定开辟第三座船坞,次年动工,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先辟长375英尺,宽89.5英尺,深26英尺,于民国23年完工;第二期又将该坞加长、拓宽,至民国25年全部落成。新坞长647英尺,宽100英尺,深26英尺,能容纳2万吨级的船舶进坞修理,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此外,还扩建了打铜厂,添建了一座海军码头。
民国27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将原炼钢厂和上海兵工厂(原江南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旧址,以及从老江边路到新江边路的工人居住区一并强行占为新址,使全所面积扩大到34.3万平方米。还把位于南市的三北、鸿昌、合兴等3家民资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搬到江南造船所。在日本侵占时期,所内生产设施略有扩建。计有;船体加工车间增添300吨水压机、移动式水压肋骨弯曲器;轮机部门添置长轴车床、搪床、滚齿机以及白合金轴瓦浇铸设施,动力设备部门增添200匹空气压缩机2台,新建氧气站1所。
民国35~36年,江南造船所新建成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和第二发电厂等,还修理了原有厂房69座。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撤退时,对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肆破坏,所内主要生产厂房和3座船坞闸门被炸坏。1949年8月,又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所内生产设施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自1953年起,江南造船厂结合老厂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了造机、修船、造船、电气和锻工等车间。扩建后的船体加工车间,面积由1890平方米扩大到5637平方米,1956年3月完成。5、6号船台的加固接长工程于1955年6月完工,紧接着进行3号船台的改建,该工程于1956年4月完成。新建的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0230平方米,高16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三星轧车和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1959年9月,遵照一机部九局的指示,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新建露天总段建造区和总段运输设施,改建3、4、5号船台。
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是1956年编制的总体初步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项目,于1960年7月开始施工,1966年建成,车间建筑面积22176平方米,厂房由1个横跨和3个纵跨构成。为适应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需要,江南厂于1959年对2号船台进行扩建。2号船台原长174米,宽22米,扩建时在船台顶端接长53.3米成水平段。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这里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1977年,3号船坞的改扩建开始施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于1982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扩建后的3号船坞长232.2米,宽40米,深11.6米,可容纳6万吨级船舶在坞内修理和建造,并配备1台150吨门式高架吊车。3号船坞的改扩建完成,标志着江南造船厂已拥有建造巴拿马型船舶的重要设施。1982年起,江南造船厂再次改扩建2号船台,经六机部同意,拆除3号船台,使2号船台的拓宽有了充分的场地。此外,还建立了长6~12米,宽1~3米,厚6~34毫米,重10吨以下的钢板流水线。这条钢板流水线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还陆续引进数控切割、光电跟踪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高效焊接等机械,成为具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老厂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新建和改建,江南造船厂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具有设计、建造、修理、改装8万吨以下的各种船舶和舰艇、以及制造压力容器、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等工业性产品的能力。
上海解放以后,工厂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作出贡献。1953年建成大型内河客货轮“民众”号,1956年建成中国第一艘潜艇,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艘5000吨沿海货船“和平28”号,19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70年代,成功地建造以“远望”号为主的三型6艘航天综合测量船、海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等特种工程船队,并成功地配合执行通讯卫星、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和南极考察等任务。改革开放后,工厂率先以批量承建出口船舶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为罗马尼亚、挪威、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30多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130多万吨,并以优良的建造质量和船舶性能,受到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好评。批量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船,以“中国江南型”成为中国唯一列入伦敦租船市场标价系列的国际船型。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2艘该型船舶,因质量优异,船东改名为“中国光荣”号和“中国自豪”号。1994年12月交付使用的、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最高水平于一身的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还成功建造了大型、先进的水面舰船、集装箱船、LPG液化石油气船、三用工作船、豪华型游艇、多用途船等多类船舶。
据统计:自同治四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84年中,江南造船所(厂)共建造各种舰船837艘,计30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至1995年底的46年中,共造船1100艘,计340万吨,是解放前84年造船总吨位的11倍。其中,1980~1995年的16年中,造船137艘,254.3万吨,是1949~1979年造船吨位的3.1倍。解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在修造船的同时,还为国家建造了1.2万吨水压机、宝钢2030轧机中难度大的设备、葛洲坝2号大型钢质船闸、秦皇岛码头第三期工程、上海2条越江隧道的掘进机、上海和北京天文台中国最大的回转球顶、上海市政建设投钢量近1万吨的内环线高架公路、当时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上海市政建设“三联供”U—GAS煤气气化炉,以及承建的1.65万立方米压力容器、上海体育场和上海大剧院的钢结构等重大工程项目,表明了企业在船舶制造和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等工业性产品上都跨上了国际水平台阶。
1980年以来,共有多种产品先后50次获国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奖,其中“向阳红10”号、“远望”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7万吨货船“世沪”号、1.28万吨集装箱“海皇·绿玉”号、2.4万吨汽车滚装船“沃乐斯夫堡”号、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获国家金质奖。企业也获得了“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技术进步优秀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优秀管理奖(金马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上海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以及连续13年获得“全国思想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家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金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中全任党委书记。
江南造船厂党政主要领导人及任职时间表
机构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中共江南造船所临时组织
孟亚人
临时工作委员会召集人
1949.7~1949.10
江南海
总支委员会书记
1949.10~1949.11
孟亚人
临时党委书记
1949.11~1950.4
党委书记
1950.4~1951.6
黄涛
党委书记
1951.6~1956.4
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
郝少如
代理党委书记
1956.4~1956.12
黄涛
党委书记
1956.12~1957.1
党委第一书记
1957.1~1960.2
陶力
代理党委书记
1960.5~1960.8
张浪
党委书记
1961.2~1962.1
陈华锋
党委书记
1962.5~1966.6
张震春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6~1970.9
党委书记
1970.9~1975.4
黄星
党委书记
1975.4~1976.10
胡沛然
党的核心小组主持人
1977.2~1977.3
党委书记
1977.3~1978.8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7.11~1978.8
张绍仪
党委书记
1978.8~1983.1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2.8~1983.7
刘哲
党委代书记(未到任)
1982.8~1983.6
王存琳
党委副书记
1983.6~1984.5
党委书记
1984.5~1987.5
王德宝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5.5~1986.12
滕一龙
党委书记
1988.2~1992.2
谢中全
党委书记
1992.2~
江南造船所
林惠平
副所长主持工作
1949.6~1950.3
代所长
1950.3~1951.4
曾国晟
所长
1951.4~1952.10
黄涛
军代表兼所长
1952.10~1953.12
江南造船厂
郑重
厂长
1953.12~1958.8
陶力
厂长
1958.8~1960.8
张心宜
代厂长
1960.6~1961.2
厂长
1961.2~1968.3
陈华锋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8.5~1970.8
江南造船厂
张震春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8~1975.4
黄星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4~1976.10
胡沛然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7.5~1978.8
张绍仪
厂长
1978.8~1980.10
胡传治
厂长
1980.10~1983.4
赵福生
代厂长
1983.7~1983.9
厂长
1983.9~1987.1
孟辉
厂长
1987.1~1993.1
陈金海
厂长
1993.1~
8. 日本日立造船集团
1、日产化学(Nissan Chemical)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原名: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是一家主要从事化学制造的日本公司。该公司运营六个业务部门。化学品部门提供三聚氰胺、硫酸、硝酸和氨等基本化学品,以及特种环氧树脂、阻燃剂和消毒剂等精细化学品。功能材料部门提供展示材料、半导体材料和无机胶体。农化部门提供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剂和其他农药。药物部门提供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批发分部从事化工产品的批发业务。其他部门提供肥料,以及从事绿化景观、交通和植物工程业务。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日产化学2019年度营收和利润继续同比下滑,公司利润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2、关西涂料(Kansai Paint )
关西涂料是世界十大油漆和涂料生产商之一,为汽车,工业,海运,装饰等行业。关西涂料也在研究新的油漆和涂料技术,开发行业的领导者,"超级硅"屋顶涂料和环保的家居装修涂料,水为基础的工业市场能够涂料;和植物在2006年推出的油漆。产品关西涂料涂在从汽车到建筑物汽水罐邮轮到家电范围。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近年来随着汽车等相关行业的下行,车用涂料市场也受到影响,关西涂料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基本保持稳中有降,行业利润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3、日本立邦涂料控股株式会社(NipponPaint)
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是世界知名的涂料制造商,是世界上较早的涂料公司之一,其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到领域建筑涂料、汽车涂料、一般工业涂料、卷钢涂料、粉末涂料等领域。
根据立邦涂料最新的2019年报统计,公司在营收微涨的同时,利润进一步下滑,和关西涂料面临相同的发展困境。
4、日立化成株式会社(Hitachi Chemical)
日立化学主要从事半导体、液晶显示器用材料、线路板及其材料、有机化学材料和制品、无机化学材料等相关制品的研发和生产。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日立化学近年来也遭遇着业绩疲软,营收和利润加剧下滑的危机。
5、DIC株式会社(DIC)
DIC株式会社(大日本油墨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印刷油墨、有机颜料和合成树脂制造和销售业务的日本公司。该公司运营五个部门。印刷油墨部门从事凹版印刷油墨、胶印油墨和报纸油墨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精细化学品部门从事有机颜料和液晶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业务。聚合物部门从事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和聚苯乙烯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化合物部门制造和销售聚苯硫醚(PPS)化合物、喷墨油墨和树脂着色剂。应用材料部门从事工业胶带和保健食品的制造和销售业务。
根据立邦涂料最新的2019年报统计,公司营收和利润都进一步下滑,利润率仅为3.1%。
6、东曹(Tosoh)
东曹株式会社是一家主要提供化学产品日本公司。该公司经营四个业务部门。石化部门从事烯烃产品、聚乙烯、加工树脂产品和功能聚合物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氯碱部门提供苛性钠、氯乙烯单体、氯乙烯树脂、无机和有机化学品、水泥和聚氨酯材料等。功能产品部门提供无机和有机精细化学品、测量和诊断产品、电子材料和功能材料。工程部门从事水处理设备、净水设备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制造和销售业务,以及电厂和电气工程的设计和建造业务。该公司还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检验和分析服务以及信息处理业务。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2019东曹集团的营收和利润同比略微下降。
7、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是一家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流动性、医疗保健、食品和包装及基本材料的化学品生产商。该公司经营四个业务部门。流动性部门生产和销售弹性体、功能化合物、功能高分子和聚丙烯化合物。医疗保健部门生产和销售视觉护理材料、非织造布、牙科材料和个人护理材料。食品和包装部门生产和销售涂料和功能材料、功能薄膜、片材和杀虫剂。基础材料部门生产和销售石油化工原料,如乙烯和丙烯、聚乙烯、催化剂、苯酚、高纯度对苯二甲酸、聚酯树脂、聚氨酯材料和工业化学品。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三井化学在2018年度实现了扭亏为盈,2019年营收略有下降,但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
8、信越化学(Shin-Etsu Chemical)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是一家主要从事化学业务的日本公司。该公司经营六个业务部门。聚氯乙烯与化学品部门生产和销售氯乙烯、烧碱产品、氯甲烷和甲醇。硅部门生产和销售有机硅产品。功能性化学品部门生产和销售纤维素衍生物、金属硅、聚乙烯醇和合成性信息素。半导体硅片部门制造和销售半导体硅产品。电子与功能材料部门生产和销售稀土磁体、发光二极管(LED)包装材料、光刻胶、掩模坯料、合成石英产品、液态氟橡胶和薄膜。工艺、商业与技术服务部门提供树脂加工产品、出口技术和工厂等。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信越化学2019年营收稳中略降,基本保持稳定,2019年信越净利润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依然保持了巨头应有的水准,而信越保持有较高的利润率,得益于企业的高端功能材料产业。
9、旭化成(Asahi Kasei)
旭化成株式会社主要从事材料业务,住房业务和其他业务等。该公司有三个业务部门。材料分部从事的纤维业务包括人造纤维、聚氨酯纤维、无纺布、尼龙66纤维等;化学业务包括石化产品、高性能聚合物、高性能材料和消费品、锂二次电池隔膜、铅蓄电池隔板、混合信号LSI和其他电子业务。住房分部从事房屋业务,如建筑承包、房地产、翻新及其他房屋相关业务,以及建筑材料业务,包括轻质加气混凝土、隔热材料、基础桩、结构材料等。医疗保健分部提供医用药物和诊断剂等医药,从事医疗业务和重症监护业务。该公司还从事工程业务和人员编制等业务。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2019年旭化成利润出现小幅下滑,公司总体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10、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是一家从事综合化学业务的日本公司。该公司经营五个业务部门。石化产品部门提供石化产品、无机化学品和合成树脂加工产品。能源和功能材料部门提供氧化铝产品、添加剂和电池组件。信息电子部门提供光学产品、彩色滤光片和半导体工艺材料。健康和农业相关部门提供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热带传染病控制材料。药品部门提供处方药、放射诊断和其他产品。该公司还从事电力和蒸汽供应、化学工业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监督、运输和仓储业务以及物理性能分析和环境分析业务。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住友化学净利润在2017年大增后,2018年出现回落,2019年的利润同比下降43.6%接近腰斩。
11、东丽工业(Toray Industries)
东丽株式会社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团。该公司经营五个业务部门。纺织分部生产、加工和销售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功能性化学品分部生产和销售树脂和树脂模塑产品、薄膜和薄膜加工产品、合成纤维/塑料原料、精细化学品、电子信息材料和印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分部提供碳纤维、相同的复合材料和相同的模塑产品。环境工程分部承担综合工程等。生命科学分部生产和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该公司还从事与服务相关的业务,如分析、调查和研究。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东丽工业从2016年开始出现利润下滑一直延续至今,2019年企业更是首次出现了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局面。
12、大金工业(daikin)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是一家从事空调、冰箱、化学品、油机和特殊用途产品制造业务的日本公司。该公司运营两个业务部门。空调和冰箱部门制造、建造和销售住宅、商业和船用空调和冰箱产品。化工部门从事化学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如碳氟化合物气体、氟树脂和化学机械。该公司还从事石油机械业务、特种机械业务和电子系统业务。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大金工业2019年营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利润同比微降,但利润折后依然破百亿人民币。
13、三菱化学(Mitsubishi Chemical)
三菱化学控股株式会社是一家主要从事功能产品、医疗保健和材料业务的日本公司。该公司通过四个业务部门运营。功能产品部门主要从事功能材料业务和功能化学业务。功能材料业务的产品包括电子显示器、高性能薄膜、高性能模塑材料、环境解决方案和生活解决方案。功能性化学品业务产品包括高功能聚合物、高功能化学品和新能源。化学品部门从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业务、石化业务和碳业务。工业气体部门从事工业气体的制造和销售业务。医疗保健部门提供药品、诊断产品和临床检验服务。该公司还从事工程业务。
注:2019年数据为四季度财报累积值
三菱化学2019年营收稳中有降,2018年的百亿利润在2019年惨遭腰斩。
14、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Itochu)
ITOCHU Corporation是一家贸易公司。该公司通过纺织公司部门,机械公司部门,金属与矿产公司部门,能源与化工公司部门,食品公司部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通用产品和真实公司部门以及调整和淘汰部门等开展业务。纺织公司部门包括服装部1、服装部2、品牌营销部1和品牌营销部2。其机械公司部门包括工厂项目部、船舶与航空部、汽车部及工程机械与工业机械部。金属与矿产公司部门包括金属矿产资源部及煤炭、核燃料和太阳能部,以及钢铁业务协调部。能源与化工公司部门包括能源部和化学部。它提供木材、木纤维板和建筑材料等各种产品。
伊藤忠集团2019年业绩稳定,利润稳中有升,净利润折人民币335亿元,营收折人民币7000多亿。
9. 日本 船公司
商船三井船公司英文缩写:MOL商船三井(MOL)船公司详细介绍: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简称MOL(Mitsui O.S.K. Lines, Ltd.),是日本的大型海运公司,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因为公司最早的源流为大阪商船,所以登记的总部地址为大阪市北区中之岛,是世界五百强企业。 商船三井与日本邮船及川崎汽船并称为日本三大海运公司,以纯利润及市价总值计算居日本第一位,而销售额则仅次于日本邮船。商船三井的主要源流有二,分别是成立于1884年的大阪商船和1942年的三井船舶,分属日本的两大财团住友财阀和三井财阀。1964年,大阪商船与三井船舶合并为大阪商船三井船舶株式会社,开创了日本跨财阀大公司合并的先例。1999年4月,大阪商船三井船舶与当时日本排名第四位的海运公司Navix Line合并,改名为商船三井。 不同于马士基等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海运公司,商船三井的经营范围涉及到各个船种。截止到2008年3月底,共计拥有各类商船845只,5,434万重量吨,是世界最大的船队。同时商船三井拥有业界第一位的LNG船队,以及强大的干散货船和汽车滚装船,而集装箱运输领域则居世界10名左右。商船三井的集装箱是以鳄鱼扛集装箱为标志,是个明显而有趣的特征。 在2008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商船三井与马士基、日本邮船及中远集团作为仅有的四家国际航运企业入选。参考资料
10. 日本造船业
众所周知,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得到美国的帮助,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还曾经一度有赶超美国的态势,直到2010年,日本GDP才被中国超越。此时,日本在世界老二的位置上坐了几十年。
2018年日本GDP达到4.971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在日本的GDP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不到5%,第二产业(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5%,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可见支撑日本经济的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
实际上,日本的旅游业、造船业、机械制造业、钢铁业等都是核心产业,但最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是以下三大支柱产业:
第一,汽车产业。堪称日本制造业的一张金牌名片,2018年,汽车产业在日本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汽车与相关产业,至少为日本提供了超过530万个就业岗位,占据日本劳动人口的10%。
在日本知名的汽车企业有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三菱等,在世界各地均有其踪影,2019年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6家汽车企业,其中丰田、本田、日产的营业收入就高过1000亿美元。
除了汽车企业外,汽车相关产业,如汽车玻璃、汽车金属材料、汽车电子等相关产业,那么汽车工业与其相关产业在工业领域的占比超过50%。可以说,汽车工业是日本最主要的支配产业。
第二,动漫产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就是全球最大的动漫作品出口地占据全球动漫出版市场的60%以上的份额,在欧美国家的占比更是超过80%。日本的动漫产业非常发达,无论是声优、音乐、画风等都是世界领无的,像哆啦A梦、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或看过。
当然日本也并不仅仅靠动漫来赚钱,更是因为动漫产业的衍生产业。比如,日本动漫衍生的玩偶、游戏制造、影视作品出版、会展娱乐等,甚至动漫产业还带动了日本旅游产业发展。每年到日本旅游的人当中,有15%是专程奔着日本动漫去的。日本动漫产值高达230万亿日元,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第三,新材料产业。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在电子电器与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几乎是没有对手,但是却受到了美国的压制,以及韩国的挑战。为了避开不利局面,日本开始全力发展新材料技术产业。虽然,日本电子产品、半导体产品已经不复当年,但是其整体实力也是很强大的。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业、半导体产业关键材料大多就是日本制造,比如生产半导体芯片的19种材料,日本有14种占据世界一半以上的供应份额。日本走到了更高等级的发展水平。
除了汽车制造业、动漫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三大支柱外,日本还有钢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光学材料产业、旅游业等都是非常庞大的产业规模,对日本经济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不过这些产业与汽车、动漫和新材料这三大支配产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日本能成为发达国家,其工业实力肯定不容小觑。

